當前位置:首頁 » 觀影平台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豆瓣
擴展閱讀
歐美愛情電影手機觀看 2024-05-05 03:25:14
戲曲片老電影全集大全 2024-05-05 03:25:09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豆瓣

發布時間: 2023-01-28 21:00:24

『壹』 你怎麼評價電影《邪不壓正》

‍‍姜文的電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是當代官場的生態,是人間眾生相的寫照,是靈魂與肉體的對峙,是利益與生命的沖突,是人與非人的鏖戰。看姜文的電影,如果對時局有深刻認知的人,則會發現他的憂心,他的擔當。他憂心民族命運,以電影之道義,在擔當著一份社會責任。他對現實的映射與觀照,是對生命美好嚮往之中,一種無奈的宣示。畢竟,姜文民國三部曲的結局雖然不是悲劇,但勝似悲劇,因為,身邊人的生別,就是人生最大的杯具。這也是比死亡更讓人揪心的結局。因之,姜文的電影寓意深刻,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姜文電影包涵的信息量之巨大,也是普通人難以認知到的。尤其《邪不壓正》中所透露的對蔣介石日記的諷刺,對殘酷暴虐官場生態的表述,對法律是屁的諷刺等,都是現實生活的翻版。看似輕描淡寫,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我經常感嘆:姜文的電影是對懂的人看的,懂得人不用說只要看十分鍾,就會明白姜文所要表達的意圖。而不懂的人即使白讓他看十遍,他也不會明白其中的內蘊。就如在看完《邪不壓正》之後,我又回看了《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光從三個電影的序曲,你就會明白它們的一脈相承。所以,姜文的電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就明白,在姜文的電影中,之所以會被通過,也說明爭斗的雙方,都在以各種形式在下一盤大棋,作為棋子的導演和所有的吃瓜群眾,都在茫然無措中,一點點看著自己在《邪不壓正》的困惑中,看到那一絲綿延不斷屋頂上朗朗的青天白雲,你便明白,烏托邦思想,就是一劑告慰麻木心裡的安慰針,打向你的屁股,你便會在喊疼中,被無奈的宰殺。所以,看姜文的電影,你不光要用心,而且要學會翻牆。你翻不了牆,上不了屋頂,你就看不懂姜文與他的電影。因為,他在下棋,他既是棋主更是棋子。

‍‍

『貳』 如何評價《邪不壓正》中各位主創的表現

《邪不壓正》是姜文具有濃重自我風格的電影宇宙中,介乎於《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之間的荒誕電影作品。《邪不壓正》脫離了原著《隱俠》的故事構架,集中於描述一個架空的歷史框架下,犬牙交錯的各方勢力,為復仇與理想進行的殊死搏鬥。是一部糅合了單純與隱喻、浪漫與殘酷,具有姜文個人烙印的商業電影。姜文拍的電影,一向看起來人物眾多、線索繁雜、台詞秘籍,一時半會很難看懂,其實,只要緊跟著人物線,就能基本理解劇情的大意。《邪不壓正》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主要圍繞著李天然(彭於晏 飾)代表的復仇、藍青峰(姜文 飾)代表的理想、朱潛龍(廖凡 飾)代表的現實,進行了一場勾心鬥角的斗爭。李天然是本片的明線主視角,以為師父報仇的動機貫穿全片,從一個輕浮、膽怯、猥瑣的迷途少年,成長為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的抗日英雄。當年,13歲的李天然,目睹了朱潛龍勾結日本人根本一郎欺師滅祖的行徑,在逃跑中僥幸被美國人亨德樂醫生所救,輾轉送到美國接受嚴苛的特殊訓練。長大成人後,於「七七事變」前回到北平執行復仇任務。在藍青峰威逼利誘和養父亨德樂極力勸阻之間,李天然又遭遇了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的糾纏,與同樣身負復仇使命的關巧紅(周韻 飾)成為精神伴侶。本片明面上的反派BOSS朱潛龍,是各方博弈的爭取和打擊對象。雖然冠以民族主義者的堂皇身份,其實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在明有追殺、暗有脅迫的迷局中,始終握有主動權,憑得是貫穿始終的實用主義。當年,朱潛龍與根本一郎製造了滅門慘案,後來,藉助日本人的勢力,朱潛龍獲得了北平警察局副局長的位置。一心復仇的李天然,成了朱潛龍的心腹大患;藍青峰借著留名青史的借口,給朱潛龍暗自加壓;「老搭檔」根本一郎暗流涌動,希望藉助朱潛龍的勢力,實現日軍攻略華北的目的。看起來背景和動機最復雜的藍青峰,是一名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名心狠手辣的攪局者,也是本片的暗線主視角。名以上,他是整個迷局的策劃者,實際上,整個迷局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圍,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作為辛亥革命的發起者,他並未在革命中獲得多少利益,然而,革命的理想讓他依然站在民國政府這一邊。為了達到漁翁得利的目的,藍青峰精心設局,一方面,他試圖通過朱潛龍殺掉根本一郎,以便爭取表面的民族主義者朱潛龍,擴大抗日勢力,甚至不惜出賣李天然的行蹤;另一方面,他暗中幫助和指引不明真相的李天然,對朱潛龍和根本一郎進行暗殺,甚至不惜殺掉李天然的養父。三方勢力在「七七事變」後集中爆發,最終,在多方幫助下,李天然殺掉朱潛龍,實現了復仇的使命,回應了「邪不壓正」的主題。然而,電影中的各色人物、各種支線,依然有很多值得玩味和挖掘的地方。

『叄』 邪不壓正 好看么

聽說還不錯,豆瓣評分有7.2算是好電影了。
《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的動作喜劇電影。該片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故事發生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一出終極復仇記。

『肆』 《邪不壓正》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少言(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2755744/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一年前一個朋友推薦我看,她的評價相當高,「可能建國以來最好看的華語小說之一。」看了之後,果然不失望,歸納起來有三點——

一是「簡」,簡言之就是講了一個海歸回國為師父報仇的故事;二是「細和實」,張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來無數老北京地圖和照片對照著寫這個故事的,寫出每條胡同里空氣的味道,如阿城所說「我可以給這本小說的讀者做導游」;三是「大」,這個大指的是大的時代背景,主角作為一個渺小個體,他的一舉一動卻牽動了整個抗日初期的中國局勢。

說實話,當時我看完這本小說,覺得最合適的導演應該是侯孝賢或者許鞍華,尤其是後者,去年的《明月幾時有》,幾乎就是香港版的《俠隱》。

有意思的是,《明月幾時有》的編劇何冀平,也是《邪不壓正》的編劇;主演彭於晏,也是《邪不壓正》的主演。只是導演是姜文。我們都知道,雖然他的電影都來自小說,但小說從來就不是他眼中的電影。所以《俠隱》就變成了《邪不壓正》。

我是帶著這樣的預期心裡進入影院的,看完之後感覺還是有點意外。

姜文之前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不懂『俠』,所以就不拍『俠』的部分了。」但實際上,故事裡的「隱」也沒有了。主角李天然從一開始,就張揚而熱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並直指目標;廖凡飾演的大師兄,作為大反派在小說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電影里,他幾乎是和彭於晏一樣的並列男主;而周韻飾演的裁縫關大娘(巧紅),乾脆直接變成了施劍翹。

拿小說和電影的距離比,並不是批評,姜文的每部電影都和小說相距萬里,我意外在於,他居然有辦法把這樣一個風格和氣質的小說,也變成他個人風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變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屬於姜文電影的所有元素。

張揚狂傲——在清晨的城牆上大聲怒罵和大笑,不懼自己的秘密,宣洩自己的情緒;殺人,一揮手手起刀落,獻血灑在白襯衫上;酒桌上,與宿敵把酒言歡談笑風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跡。

性感——屁股,為什麼姜文如此迷戀屁股?「因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師語)永恆的屁股這次由許晴老師貢獻(據說許晴老師為了完美展現,專門去練了三個月的瑜伽),而許晴老師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電影里最傷腎的屁股。姜文老師這次還照顧到了女性觀眾,彭於晏不止一次展現他的完美肉體。

幽默——只要姜文想講笑話,基本不會冷場。

浪漫——火車、太陽,屋頂上的漫步升級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鍾樓里的約會……以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國北平城復原,帶著季節而來,白雪壓城,亦或碧綠掩映,各種三百六十度環繞視角。有老北京情結的觀眾,這次必定大飽眼福。而且,這次的浪漫擔當完全由周韻擔當,周韻真是史無前例地美。

故事層面,和原著小說相比,從復仇變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訪時也不避諱這一點,他說想讓大家知道我們與日本曾經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但老實講,《鬼子來了》已經把這件事幾乎說得登峰造極了,也成就了中國電影的最高點,所以這一次,盡管繞來繞去,但對於這個問題的闡述沒有什麼驚喜。

一些小細節仍能看出姜文一些個人的意識喜好,個人尤其覺得有趣的是他對美國人的設計,片中的美國人不但在殺人如麻的中國警察頭子面前毫無懼色,甚至在面對開坦克的日本人時也敢對吼:「你動我一下試試?!」但最後這個美國人卻被中國人偷摸幹掉了。

許知遠采訪姜文,一個勁兒地把姜文往對「傳統」的迷戀里拉,姜文一個勁兒地辯解,看得人直犯尷尬症。姜文真不是。

總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壓正》,看完之後宣傳方朋友問感受,我回:「《一步之遙》之上,《讓子彈飛》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那種拍完了一部電影之後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種導演,但他心裡真的這么想嗎?

在《邪不壓正》里,我看到了一種調整,或者調控,這種調整調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識形態和故事層面。

因為《鬼子來了》被封殺多年,以《太陽照常升起》復出把所有觀眾都轟懵了,不敢說好,也不敢說壞(盡管日後證明,就是好);《讓子彈飛》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氣(「純講故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的專業就是干這個的」當年姜文老師語);《一步之遙》想再玩下大的,結果,砸了。

所以,《邪不壓正》怎麼看都是一個求穩的作品,或者說,是姜文老師尋找平衡點的一個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評價姜文:「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的電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還是適用。

這是好事,但對中國電影來說,多少也有點悲哀。

『伍』 有人認為姜文再也拍不出像《讓子彈飛》這樣的電影了,你怎麼認為呢

我並不這樣認為。

《讓子彈飛》是一部姜文「要站著把錢掙了的影片。」

眾所周知,姜文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導演,《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前兩部被封為神作,卻因種種原因未能上映,還曾一度遭禁。

而當姜文正打算憑借《太陽照常升起》揚眉吐氣時,卻因電影太過文藝,雖然叫好,但票房卻異常的摻淡。

所以姜文痛定思痛,打算拍一部,讓觀眾老爺看了就覺著爽的電影。

才有了《讓子彈飛》。

從《讓子彈飛》里能看出姜文就是要爭回一口氣,不然開篇也不會把久石讓老師給《太陽照常升起》的同名主題曲,再用一次。

《讓子彈飛》後,姜文拍了部《一步之遙》這是部屬於他自己的電影,原因很簡單,《子彈》讓他掙夠了錢,肆意揮霍下,把自己心裡的各種私貨放出來,看看這個市場有沒有同類人。

最後打著《讓子彈飛》續作的名號,雖然票房尚可,但口碑兩極化,屬於一部不太討喜的個人電影。

2018年姜文用小說《俠影》拍了部《邪不壓正》,這回姜文徹底玩嗨了,滿屏的荷爾蒙。

他自己采訪時說,這是他拍給自己孩子的電影。

咋說呢,《邪不壓正》姜文還是在玩票。

姜文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我們應該多給他點時間,畢竟這老小子跟我們一樣,徹底玩嗨了之後,自然就會主動找回家的路。

畢竟縱觀姜文導演的系列作品,正經上映的也不過三部。

我們有理由期待姜文下一部作品或者下下部作品是咱們所期待姜文的電影。

我記得姜文好像是摩羯座的,與其從電影「評分」上了解姜文,不如從 星座 角度分析下姜文的電影為什麼會是這樣。他的性格與作品間又為何產生了這些張力和矛盾。

別去看姜文說了哪些漂亮話或又做出什麼出格舉動,從魔羯座角度出發去理解,這些「不懂」十之八九都能說通。

魔羯座的內心永遠藏著一個孩子。

年紀越大,孩子的身影顯露得越明顯,而如果你見到的摩羯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那說明你們還不夠熟。越熟悉的人,摩羯越會放下高冷的姿態。

摩羯的高冷可以說是被迫養成的。面對紛紜的人情 社會 ,不懂變通、不會說話讓他們在這個世界處處碰壁,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感,他們選擇面無表情地沉默著,讓人誤以為很是成熟。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換種褒義的表達就是年輕人的害羞。

等到他們年紀慢慢變大,閱歷逐漸加深,摩羯的好學本性和堅韌會幫助他們學會怎麼面對這個世界,這個過程是極為漫長的。可能有個零界點,他開始顯露出與過往不同的玩鬧個性,好像戴著一副面具。而在內心深處,他仍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孩子。

最典型的摩羯座的例子莫過於周傑倫。

他二十歲出頭時創作的那些苦情歌,能把人聽出淚來,讓人誤以為這小夥子恐怕過於成熟了。再加上那副酷酷不說話的樣子,深沉、嚴肅得很。

再看看姜文,很年輕的時候就創作出《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這樣的經典,以及《芙蓉鎮》、《紅高粱》等主演的電影,根本看不出他才二十來雖。這其實就是他在年輕的時候選擇用「深沉」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創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小時候的面具戴多了,他也就比很多人懂深沉,也比很多人了解人性。

等到年紀大一些,看得多了,本性便開始「暴露」。對周傑倫來說,這個轉折點是專輯《我很忙》,《我很忙》與之前周傑倫發行的專輯最大的不同在於,創作心態變得年輕了,甚至開始「玩」音樂,歌詞也不再是一貫的周氏苦情歌套路,加入了許多活潑、可愛的元素。

也是從這張專輯開始,周傑倫徹底轉變了曲風。許多人因此指責周傑倫「江郎才盡」,認為他的黃金時代停留在了《依然范特西》這張專輯(甚至更早,比如《十一月的肖邦》)。

看看姜文呢?他的轉折就是那部《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之後不是就有好些人說他「江郎才盡」了么?

為什麼他後來在采訪中說《太陽》是上帝送給他的禮物,因為那裡面想表達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我的理解是一種「瘋狂」,一種不羈的孩子心態,只是放到電影中的「大人」身上後,很多人就開始過度解讀,從而忘卻本質了。

當然,很多人說他的轉折是《一步之遙》,因為觀眾那部電影的罵聲似乎更多。但在我看來《一步之遙》是放得更開了(姜文更任性了),因而失去了一些電影應該具備的東西。當然,我主要的依據還是姜文自己更喜歡《太陽》來定的。

所以,別看姜文講起話來一本正經,漂亮的話一抓一大把,滿屏幕北京爺們的陽剛氣都快溢出來了。我覺得他的內心其實還是個孩子。後者是本性,前者不過一副偽裝的面具。故作深沉的青年突然決定做自己,怎麼眾人就不能理解了呢?

我們回過頭來看,如果一定要求姜文拍一部大家喜歡的電影,那麼他要麼回到那個「深沉」的年輕時代,要麼用好萊塢的製作方式(套路)繼續來一部《讓子彈飛》,他倒是「站著」掙了你們的錢,你們也爽了,但是你們很可能將一個人的真實潛力給框在「規則」底下,讓中國少了一部「姜文」作品!

他對藝術的堅持,比張藝謀更烈。不管什麼投資人,都不能讓他妥協到,嚴重影響自己片子的藝術質量。他現場改劇本的惡習,跟王家衛一般。(讓子彈飛里有一段,大家在六子墳前說的話,精彩不精彩,經典不經典?那是臨場寫的。當時拍了一整天,這個場租的時候到了,第二天不能再用,姜文一直覺得味道還不夠對。就在景點關門前的幾十分鍾,他寫出了這些對白。)他的片子還被禁掉,乾脆上不了映,在《讓子彈飛》之前,更是拍一部賠一部。(據說有個投資人第一次來片場視察的時候,賓士車隊,保安環繞。最後一次來片場,自己一個人打了個車過來的。)在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投資人對片子要求頗多。要有美女,要有性,要有啥啥啥啥。姜文導演全都滿足了,然後片子出來,大家都說看不懂。所以,到《讓子彈飛》的時候,投資人表示你愛咋拍咋拍,觀眾能看懂就行。有這樣的創作自由度和創作前提,才有我們看到的《讓子彈飛》。而現在,你說還會不會有另外一部《讓子彈飛》?《邪不壓正》里的彭於晏的肉體看到了沒?許晴的熟女風情看到了沒?當投資人對姜文導演的期待,不再是不賠本就行,而是把他當成票房保證的時候,創作就不可能完全自由。與此同時,有了一部《讓子彈飛》,姜文就像另外一個陳凱歌,不管這部賺不賺錢,下一部一定有人投。他又不像馮小剛那樣簽了對賭協議(我覺得那相當於精神上的賣身契),沒有對票房的極度渴望。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指望他不顧自己的藝術追求,老老實實拍爽片給你看?從《邪不壓正》可以看出,姜文仍然是那個想要站著把錢給掙了的姜文。掙錢重要,但站著更重要。由此而來的擰巴,相信會在他餘生里不斷重復。

很難說。

估計玄乎。

本來,

姜文是一個很令人期待的導演和演員。

但是,

看了《邪不壓正》之後,

我完全失望了。

故事,畫面,表演,等等,要什麼沒什麼?

完全不像是姜文。

那個曾經貢獻過《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的姜文,

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即便是《太陽照常升起》,看的有點不明不白的,

但還總算是有些想法。

《邪不壓正》不能說沒有想法,

但總覺得離電影很遠,找不著感覺。

為什麼呢?

這些年,

隨著中國電影的不斷進步和年輕人的崛起,

一個可悲的現象是,

中國的幾個大一點的導演,一個個都衰落了。

他們本來應該有所成就,應該有更大的成就,

同時,在世界電影面前托舉起我們國家的電影。

但是,他們一個一個都衰落了。

張藝謀變成了只會排大型開幕式的形式藝術家,

即便是拍電影,也都拍得和開幕式差不多。

馮小剛就別說了,從沒文化到有點電影文化,

結果,剛剛找著感覺不久,又栽倒在大師的陰影和道德、人性、法律的泥潭裡。

賈樟柯一直堅持電影的藝術性,可最近一是有點動搖,再就是老師那個樣子,

一點變化和進步,都不明顯,人們難免會不大買賬。

陳凱歌本來很有文化感,但去年看了他的《妖貓傳》,也大失所望。

所謂的 歷史 ,所謂的文化,完全成了空殼。

似乎在告訴我們,陳凱歌本人也差不多成了空殼。

剩下的這個姜文呢,也讓人很難打起精神來。

原因如下:

一是大師情結嚴重。

二是自我感覺過好。

三是過度相信自己。《邪不壓正》姜文又是導演,又是編劇。

四學習不夠。好萊塢,韓國印度,審甚至伊朗,都沒好好學習。對那些大師沒好好學,對那些新秀,可能根本沒有在意。

五閉門造車的多。拍一部電影,完全憑自己一拍腦袋,缺乏外界藝術因素介入。

六藝術追求上有點走火入魔。本來拍得就怪,後來專門為怪而怪,哪有成功之理。

七世界在變,而他已經固化。

當然,話說回來,也不能完全否定了姜文,

說不定哪天忽然開竅,那個另類的,有內涵的,獨特的

——姜文,會忽然再現呢?!

也說不定。

在《讓子彈飛》之前,姜文的是影視圈幾大最坑投資人的華語導演之一。

我記得,有人把坑的程度做了個排名,姜文貌似是第二名還是第三名。

影視投資的邏輯,跟創作邏輯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好作品就一定有錢賺。

一要看拿票房的能力,二要看省成本的能力,三要看縮短投資周期的能力。

(這個大家都懂的,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肯定要看收益率,還要看投資年限,以及看管理費的比例。

所以,世上最坑的所謂投資之一就是理財險,年紀輕輕的時候買進去,七老八十的時候付給你,通貨膨脹都不知道多少倍了。)

《讓子彈飛》說好的,大部分只是在相比較之下,看懂電影的。

簡單來說,只是電影里的劇情你看懂了。看的熱血沸騰,看得一個開懷。

但如果說《讓子彈飛》只是姜文想來彌補《太陽照常升起》的票房呢?所以拍了一個大嗨片,讓觀眾看的過癮,票房起來了,之前的虧損也補上了。

之後的《一步之遙》、《邪不壓正》其實就是姜文自己想拍的的電影了。也不難看啊。

《一步之遙》講的也就是馬走日因為吸了鴉片出了車禍把完顏英給害死了,但自己因為心虛不敢說出真相,又因為項飛田和武七怕把自己的醜事抖摟出去,而想方設法將馬走日置於死地的故事。

《邪不壓正》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大仇得報,過後卻盡是迷惘。很簡單。

只不過是影片中的一些橋段,讓觀眾難以理解所以才覺得無聊透頂,沒有意思。但這是電影,而不是語文的閱讀理解。它本身就是藝術。而對於藝術來說,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我只能說姜文是一個藝術工作者,而不是電影商人。

這你可真小看姜文了。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個關於崔健的紀錄片,作為好友和曾經的合作者(姜文電影《鬼子來了》的配樂是崔健做的),姜文也在被采訪者之列。我記得他當時是這么說的:

同樣的評價也可以放在姜文自己身上:如果僅僅把簡單意義上的「好看」當作判斷電影好壞的重要標准,他能把電影拍得非常好看,這對他來說不是個難事。

姜文曾經說過: 《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送給觀眾的禮物。 可見他心中的高下。

《讓子彈飛》,無論姜文在裡面加了多少「私貨」,也無論大家從中解讀出了多少意義與思想, 僅從敘事架構上看,它就是一個孤膽英雄(相對而言)深入敵後,智斗實力幾倍於己的惡霸的故事 ——用姜文自己的話說:像西部片—— 它是一部符合商業電影敘事規律的電影。

可是, 以姜文的野心與才華,「符合」規律恐怕並非他之所願,「打破」規律才是。 或許《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就是他在證明自己可以拍商業電影之後的「打破」規律之作,而非題主所謂的「江郎才盡」之作。

所以,也可以說,那些把《讓子彈飛》奉為無上經典的觀眾,其實並不真正懂得姜文。

我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陽光燦爛的日子》鋒芒畢露。

《鬼子來了》才華橫溢。

都是在影像表達的語境內對姜文的評價。

《太陽照常升起》時的姜文像個詩人,像個站在夕陽下,滄海前的詩人。

《讓子彈飛》時的得姜文像個米其林三星的廚子,弄一部無尿點、荷爾蒙狂飆的商業電影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食客拍手叫好,稱贊聲絡繹不絕,至於政治表達這次卻變得語焉不詳,學會了藏;或者說觀眾學會了牽強。

《一步之遙》的姜文像個瘋了的詩人,沒那麼可愛了。

《邪不壓正》的姜文像個在精神病院里還沒有恢復的詩人。

你問他還會不會拍出《讓子彈飛》一樣的作品,誰都說不好,誰也沒有料到《太陽》之後會有《子彈》,誰也料不到《邪不壓正》之後,會有什麼。

傳聞馮小剛曾表示姜文拍商業片是對自己最大的威脅,不知道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馮小剛的說法是真是假。

姜文是一個不能按常理度之的人。因為他似乎並不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或者說,他營造的人設是不在乎外界評價,至於他是否會親手打破這種人設,或者直到隱退都維持這種人設,我也不得而知。

作為一名姜文的粉絲,有必要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其實就姜文本人而言,他的生長環境和藝術品位決定了他不屑於拍那種直來直去的商業片, 《讓子彈飛》的成功其實是姜文對市場的一種妥協,為了給那些說他不能拍商業片的人看,他是有能力這么做的。

而就算是這樣一部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電影,姜文也並不是和其他商業片導演一樣給觀眾講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在其中夾雜了許多隱喻作為個人觀點的表達,他骨子裡的文藝屬性是不允許他直白簡單的講一個所有人都看得懂並為之一笑的故事的。 而《讓子彈飛》能夠取得優秀的票房我認為是姜文在商業和藝術中找到了那個完美的平衡點,就像劇中的台詞所說的「站著把錢掙了」,姜文其實一直想追求的都是這個境界,他是不甘於向資本低頭的,電影對於他來說其藝術性遠遠超過其商業價值。

而後來的《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顯然姜文又走回到了老路上,他對普通觀眾對電影藝術的鑒賞能力是高估了的,更多觀眾其實只是希望看到一個好故事,一個看得懂聽得明白,直白簡單的故事,所以這兩部片子的票房撲街也就沒什麼意外了。

姜文作為一名有思想有藝術表達能力的導演,他一定會在藝術和市場這個天秤中繼續 探索 下去,相信憑借他的聰明才智應該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找到那個可以讓他「站著把錢掙了」的平衡點!

這題也沒必要針對姜文一個人,放眼望去,張藝謀、陳凱歌也一個毛病,包括這兩天推出新作的賈樟柯,也憑借著一部《江湖兒女》躋身到了過氣且不會拍電影的油膩男導演之列。

我們先說姜文,姜文其實最沒什麼好說的,他就是一個沒什麼大文化的自戀直男,這話聽起來很武斷,倒也不是黑他,其實還真就是這么回事兒,有時候影評人都不敢自詡影評人,姜文可是敢自詡大師導演的,但他的自詡,在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包裹之下,又似乎奇怪得可以讓人所接受。他執拗、對新事物不夠敏感,也不如弟弟姜武懂得為人處世。事實上,他那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姿態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導演身上,都會被罵得拫慘。

摩羯座的內心深處其實永遠藏著一個孩子,他們高冷的姿態可以說是被培養成的,面對這個紛繁的 社會 ,他們也許並不那麼懂得和解與變通,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感,只好選擇面無表情地沉默著,讓人誤以為是成熟,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至於《讓子彈飛》的好,其實也不至於到達驚世駭俗的地步,但還是讓絕大部分觀眾高潮了,這部電影里滿是姜文的個性,一個人怎麼能這么霸道的自戀,這么自戀的霸道,這么自戀而霸道而讓人喜愛呢?也正因為他的個性深處是敞亮和單純。

我始終認為姜文是一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男人,他的魅力正在於他身上那種外化的粗條雄渾的男人味兒。就作品來看,《一步之遙》給我的感覺就是荒謬、荒誕,它並不能算是一部一流的作品,但卻表達了姜文導演絕對的誠意與自我堅持。這也是姜文這個人難能可貴的地方。怪誕、看不懂並不能作為片子好壞的評判標准,導演也的的確確不是在講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通過大篇幅的鋪墊和符號去解構一個簡單的故事。

至於這種看似小題大做的方式是不是徒勞,四年前我對這種說法是持否定態度的,當時看到大家一水兒批《一步之遙》,我很難過,很心疼這位飽受非議的大老爺們兒。我認定這部《一步之遙》是屬於姜文導演的深奧枯燥的干貨,只是觀眾沒看懂而已,甚至還給出了「普通玩家選用標准配置,高級玩家自定義」的高度評價。

後來又看了很多類似的拼貼式「雜碎片」後,我才清醒的認識到,這種所謂的荒謬、荒誕感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扎實的體現(Cult片里另說),可能是劇作上的不扎實、人物上的不扎實,甚至可能是製作團隊試聽語言創作上的不扎實,簡言之就是bullshit。在不久前《邪不壓正》的豆瓣評價里,看到某友鄰說,「不能因為導演還是個任性的孩子,觀眾就陪他一起裝傻啊」,是的,如果《一步之遙》能打60分的話,《邪不壓正》在我這里最多隻值40。

電影說到底是敘事藝術,要講究起碼的邏輯。賈樟柯的電影也好,姜文的電影也罷,除了扎扎實實寫小人物故事的電影和帶有自傳成分性質的電影之外,其它口碑幾乎都不盡人意,說白了,就是敘事邏輯太差。一旦把電影拍成蘿卜白菜一鍋亂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觀賞性極差,姜文很多片子都是這樣,賈樟柯也一樣,只是沒姜文那麼明顯。

就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來看,講了一個簡單的現實主義故事,主人公是三線城市的邊緣小人物,這樣的故事想要講得有趣,一定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但賈導還是選擇了一味地販賣民俗、用江湖義氣來自欺欺人、借拽些其實與角色並不相關的時代符號來做生硬填充擴句,不斷地重復自己,學人家大導把老婆變女主,可你老婆的賣相一言難盡啊!

楊德昌之所以是華語電影大師,就是因為他在敘事上的滴水不漏,知道即便是面對錯綜復雜的故事,也一樣能從各個層面上組織精妙又精細的敘事,編織成渾然的作品。再看姜文電影里對於女人的描寫,看似風情又性感,也的確是風情又性感,可他的方式是「直給」,並不像希區柯克那種調情高手,也只是讓女人撅屁股、弓身子,這其實是A片風格。

姜文這幾年的「爛片」共同特點是想像力超豐富,我也承認那些天馬行空存在一定的高光色彩,像《邪不壓正》中的飛檐走壁,整部電影的形兒彷彿都是做了提拉的,氣兒在上面,這很高級,可惜敘事跟不上,也就把這零星的高光色彩消耗殆盡,使影片顯得不倫不類。

我大致還是會認為,姜文是好導演,但好導演,同樣會拍出差的電影。尤其是全憑沖動、激情和自信創作的導演。姜文的以後,我持一個悲觀的態度,人,真的要服老、服輸。

『陸』 姜文「北洋三部曲」為什麼只成就了一部《讓子彈飛》

提起《讓子彈飛》,不少人都認為是姜文的得意之作,甚至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姜文僅有的代表作。其實這樣理解也不過分,因為在三部曲中《讓子彈飛》的佳績實在耀眼。

而《讓子彈飛》是姜文導演的一個大膽嘗試,可以說《讓子彈飛》是真正意義上的在故事之上構架隱喻。觀眾則是先看懂了故事才明白隱喻,因此才會大爆。所以說,如果非要說「北洋三部曲」的差異,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讓子彈飛》是唯一一個故事線清晰的作品。

『柒』 《邪不壓正》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邪不壓正》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1

最近去看了電影《邪不壓正》。這是一部典型的姜文式電影,戲謔中透著認真、荒謬中不失嚴肅,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也沒法讓他懂。

倒不是說這部電影有多好。就是覺得,這個年代仍然存在認真的人,嘈雜的聲音中仍存在清流。當然,認真、清流等等品質,現在聽起來已經像是在搞笑了。聯想到最近網傳的幾篇證券行業經濟學家的大作,更加印證了清者自清的道理。不是沒有明白人,而是他們不願意說、不敢說、沒必要說。

電影主題是邪不壓正,這也許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也許在長期內是這樣的,可人都活在短期不對嗎?將目光放長,每一個人都微不足道。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但不是同一群人民書寫的。生在什麼樣的國度和年代,是無法選擇的事。能不能盼來正義壓倒邪惡的一天也充滿了不確定性。那麼,對於特定個體的際遇來說,邪和正究竟誰能戰勝誰?在本國悠久燦爛的文明中,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就像是一場接力賽,被一代又一代人抒發在詩詞歌賦中。但換一個角度,能夠讓後世感懷、對文化傳承和歷史進程作出貢獻的,也還是這樣一些人。正是戰勝了邪的。

邪和正的博弈會一直持續下去。但請相信,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此時不代表永遠。心裡有光,就能驅散一切陰霾。

最後,借用電影里的一句台詞——「還等什麼呢?」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2

《邪不壓正》是由導演姜文、演員彭於晏等人共同創作的一部影片,我不是正經的影評人不能評判它的優秀與否,我只能講一講觀看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最真實的感受。

影片的男主角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然而最大的目的卻是復仇。他在復仇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一直堅定不移。他曾多次被問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的回答從來都是「我知道」。這讓我想起一句前輩告訴我的話「有目標才能有動力」。

男主角有一個父親,他自認下了一局完美的棋,甚至不惜用他的「兒子」也就是男主人公來作棋子。但最終的事實卻證明他高看了自己。我不喜歡他的自負,卻很欣賞他做事的初衷:為了家國,為了和平。

在影片中另一個讓我記憶尤深的,是一名裁縫。她同樣也背負著仇恨,但她卻比男主懦弱許多,面對著仇人,她會用拙劣的借口來掩飾自己的怯懦,遲遲不去復仇。反而她會用語言來刺激男主,不停地問他「你是不是膽怯了?」、「你是不是害怕了?」這個小裁縫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自己想做的事遲遲不去做,反而來諷刺甚至嘲笑做得慢的人。這讓我對自己進行了一些反思:「我是否在生活中也是經常會光說不做呢?」

……

很多人給了這部影片很低差的評價,很低的評分。但在我的心中,它給了我一些前進的力量,讓我對自己、對生活有了一些反思,是一部對我而言很有意義的一部影片。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3

上周看了姜文導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在影片開始之前,朋友就嚷嚷著說這個電影有幾大看點,什麼「彭於晏的腹肌」「許晴的臀」「廖凡的下巴」…一大堆的,也沒記得太清楚,總之無關電影,都是些「肉體誘惑」。當然作為宣傳噱頭,這些的確能勾起不少人的獵奇心,但是電影作為故事的載體,其好壞還要歸於故事的內容和其中的表現手法。

在電影的開始,彭於晏跑步的場景,那稜角分明的肌肉,的確很是驚艷,連我這肥胖油膩大好青年都忍不住摸了摸肚皮上的肉墊子,心想自己啥時候都有這樣的腹肌啊……回到正題,真正讓我震撼的是雪中的老北京城,鏡頭從一處殘破的城牆開始,慢慢呈現出一座破敗荒草叢蕪的城樓,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但也增加了一種滄桑和厚重的歷史感,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是整個民族歷史的見證,可惜的是這種見證已經被我們割裂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空洞的口號。而電影給我的震撼也僅限於此了。

電影的故事情節以「七七事變」前的北京為背景,以李天然復仇為脈絡,講述一個關於國恨情仇的故事。故事講大時代融於個人的講述方式,能將故事講得豐滿而不至於流於說教,這是一個導演功底的體現。姜文是一個會講故事的導演,從早期的《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再到近期的《讓子彈飛》,都能體現出姜文詼諧的風格,同時,姜文也善於將故事背景的時代烙印植入到影片中,這些烙印也是為當政者所忌諱的,這些也增加了影片的批判性和思想深度。《邪不壓正》也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烙印,這些烙印通過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風雨飄搖時局的人而展現出來。

從開始到結束,可以說我是相當認真地將整部影片看完,中間沒敢分神,從開始的震撼,到後來的乏味,再到最後的失落,看完整部片子,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片子是不完整的,故事情節的跳躍幅度雖然不算很大,但是其銜接卻也不那麼自然。例如,故事的開始,李天然從美國受訓歸來,滿臉的自信和睿智,可是後來的行事卻顯得那麼輕率魯莽,最後還被逼到在鍾樓上惶惶不可終日,反差可謂巨大;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可謂人情世故中的人精,精於謀劃,算計至深,眼線遍布四九城,可是最後還是被人吊起來拔光了滿嘴的牙,落差也是巨大;裁縫鋪的老闆娘關巧紅,佔了整部影片的很大一部分篇幅,可是她這個人物卻對整個故事推動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說教,教那個自信滿滿的李天然怎樣去復仇,可是這些說教細細想來,依然對故事主線沒有什麼推動;還有藍青峰口口聲聲說謀劃了20年的計劃,最後也沒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真可謂酒席吃了一半卻突然撤了席面……

如果將整個片子拆開來,分成一個個小段來看,可以看出每個片段都是很精彩的,演員的演技和情節都相得益彰,可是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就顯得有些突兀了。這不是蒙太奇和多線敘事手法的問題,那些手法都是為了推動故事發展的需要,而那些片段對整個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沒有什麼必然的因果和推動,完全是各個片段生生地串了起來,破壞了整部片子的和諧和連貫性……

從演員的演技來講,姜文、廖凡、安地(飾演亨得勒醫生)、澤田謙也(飾演根本一郎)的演技都是可圈可點的,可以說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也就是他們的演技了,一個個的飆起戲來根本停不下來;許晴在這部戲里的表現有些做作,不出彩,除了那部臀之外也沒有多少的加分;周韻是個大美女,她的美並不驚艷,屬於那種內斂的美,如一壺老酒需要慢慢地細品才能覺得出來,她的美給她的表現增色不少;最後要說說豬腳彭於晏了,我覺著他在這部片子里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宣傳這部片子的,作為一部商業片子的宣傳亮點,他的表現是成功的,如果從故事的角度來看,他的表現至少在我看來,他是來跑龍套的。他所飾演的李天然前後的反差,在前面就提過很是巨大,他的復仇完全是在主角光環之下的復仇,完全不是情節推動的復仇,朱潛龍在經過一陣槍戰之後,完全不帶一個跟班獨自去見根本一郎,這多少有些不可思議,也跟他前面能將藍青峰玩弄的表現也是不符的,他的「赴死」也完全是為了結局的需要,而不是情節的推動,正也是這些因為結局的需要而展現的情節,破壞了故事的和諧與連貫。我想,這也是《邪不壓正》在豆瓣上的評分一路下滑的原因。

可以說,《邪不壓正》是一部局部好於整體、整體害了局部的電影。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4

做成大事的人他表明上看起來是一個人,而實際上他有他的人脈關系網,並且可以很好的環境他的人脈,別人用他表面上看起來用的是他的能力,實際上可能用的是他背後的一群人。朱潛龍想用藍青峰的時候,籃青峰他背後一群打江山的兄弟,二期朱潛龍所不知道的,拉黃包車的人都是藍青峰的人。自己要能夠有一群可以幹事業的朋友,有一些能人朋友,什麼事都能辦成,而且這樣自己的價值也才會高。

把自己做優秀,然後跟權貴們打交道,或者說跟權貴了打交道,自己也會越來越優秀。關巧紅是北平最好的裁縫,北平的權貴都會到她這來做衣服,她也把自己打造成了權貴。你的圈子裡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你也就是有頭有臉的人。人要有那種自信,哪怕自己什麼都不是,但就是非常自信,無條件自信,每天要給自己心理營養,給自己十足的`自信心,什麼都不怕,無所畏懼的自信,舍我其誰的自信。然後跟任何領導自信說話打交道,他們又不是什麼權貴,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怕什麼呢。

遠走高飛是給真正有能力的人的。李天然想帶關巧紅遠走高飛,也許李天然還是有點能力的,關巧紅還是拒絕了,遠走高飛了是轟轟烈烈了,但是還是得找個地方落腳,還是又回到了現實中來,如果沒有能力,又去了一個廠里打工,一切其實又變得不那麼美好了。

肌肉還是要好好練起來的,彭於晏的肌肉確實漂亮。休息的時候還是要花點時間泡健身房的,至少感受一下健身的氛圍。許晴保養得也很好,五十歲的人跟二十幾歲的小菇涼一樣,穿的一身旗袍把東方女人的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平常沒事的時候多健身跑步,給自己的身體一些時間,時間都給大腦了,不給身體也是不行的,要平衡。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5

姜文寧缺毋濫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很少,在很少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風格的單一性,且這種單一性貫穿每部作品的始終。盡管這種單一性只為表現黑色幽默;盡管這種單一性已經金科玉律;盡管這種單一性已經成為姜文符號,還盡管這種單一性讓人有些跟不上;還盡管這種單一性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還盡管這種單一性有些讓眾人自覺無幽默。但每位「姜粉」看姜的作品就是沖這種單一性,故事情節已經不重要。就拿這部新上映的「邪不壓正」來說,之前有一個很吸引人的噱頭,說是姜文10多年前就買斷原著小說《俠隱》,一直壓在手裡,當然壓在手裡是沒有時間下手,還是十年磨一劍,不得而知。可從故事情節上看,真的沒有曲折沒有波浪,一個平淡之極的復仇素材沒必要十年磨一劍,更沒必要作為噱頭吸引人。

作為「姜粉」圈邊的「姜粉」,在「邪不壓正」公映第一天,我便帶著媳婦冒著酷暑,乘104電車來到王府井百老匯影城,給姜文送去兩個票房收入。

電影公映前一周,我像准備出去旅遊那樣先做了些功課,除簡單瀏覽「邪不壓正」故事梗概外,還在網上看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在腦子里回想了「讓子彈飛」。1993年姜文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是他幽默的起跑線,雖然有王欮劇本助跑,但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幽默。1998年姜文自導自演的《鬼子來了》以「黑色幽默」視角向觀眾展現了中國農民面對侵略者的麻木、愚昧、奴性的一面。結果觸了底線,幾經修改仍未通過。2009年姜文又自導自演了電影《讓子彈飛》,可以說他的黑色幽默在這部電影里達到高峰,這部沒觸及政治的電影,讓姜文放開膽子在黑色幽默里馳騁。他過癮了,觀眾也過癮了。

我只記住電影「邪不壓正」里的一個幽默。當彭於晏來到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院,姜文領其入住時說曹雪芹當年就在這間屋子裡寫出了《紅樓夢》。還有彭於晏光著身子披著一件披風在屋頂上跳躥,算幽默嗎?不算幽默的話,多數觀眾為什麼爆笑,反正我沒笑。其它幽默看不出來。

我還記住有一句不屬於幽默的台詞:我們不能改變社會,社會會改變我們(可能不準確)。

我自以為是個幽默的人,看了電影「邪不壓正」,我就不是幽默的人了,只能說是耍貧嘴。換句話說,我是低級幽默,人家是高級幽默;我是文盲幽默,人家是教授幽默。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6

姜文所導演的影視作品,於2018年上映,改編自張北海的《俠隱》。電影與原著的主題都是關於復仇的故事,只不過二者表現手法不盡相同,而且有趣的是,作為一部武俠小說和其改編電影,二者都沒有傾向於「俠」字。原著在這個復仇故事背後添加的更多是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美食,美景,老北京的談吐,習慣,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一個自幼離開北京的海外作家來說實在難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書的文藝價值與京派小說有著「同曲」之妙。

再來分析電影。有不少觀眾認為彭於晏的演技一般,拉低了整部電影的角色精度。我卻認為比演技更重要的是姜文又一次提升了自己,將一向的男性荷爾蒙借用演員發揮到極致,這是其電影精神內核的重要表現手法。與《讓子彈飛》相比,《邪不壓正》顯得更加放飛自我,姜文以一種非常自我的方式在使用電影語言,任性又刺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價略顯兩極化。

希望破碎的時代,人們總是要信點什麼,讓自己有所依靠。歸根結底兩條道,要麼迷信暴力,要麼迷信虛妄。無論何種名義的暴力與虛妄,都牽扯到利益之爭、流量之爭,勢必發生力學反應與化學反應。全民對抗全民,所有人干所有人。豈能不精彩,豈會不慘烈?精彩而慘烈,就是荒誕黑色的戲劇性。戲劇性背後,則是蒼涼和虛無的底色。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反套路創作式電影,他從來不會灌輸給你什麼,往往都是以一種戲謔的方式把有深度的東西表現出來,推動你自己去思考。不過這也使這部電影有些美中不足,就是過量的戲謔使影片的台詞密度和情感密度過於龐大,也導致了後半部分的節奏失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7

只是感覺這電影的名稱有些題不對文,與其叫《邪不壓正》,不如叫《少年彭的心路之旅》。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許很多,但在我眼中,一切的核心就是彭於晏扮演的李天然在復仇過程中的心理成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曾如此寫道。

《邪不壓正》與《傾城之戀》在這一點上有著相似之處。中日開戰、北平陷落、匡扶正義、血海深仇,從宏觀角度每個人均是苦苦掙扎於世間,為慾望左右,為道德束縛而不得自由的螻蟻;然而從個人角度觀之,這世間的一切卻又不過是自我成長的背景而已。

海外歸來,風流倜儻,身懷絕藝,游戲人生,殺死兩個仇人在李天然看來不過是易如翻掌之舉,卻受制於種種外部因素遲遲未能執行——實際上真正的障礙並非源於外部,其實來自他的內心。當他在巧紅幫助下戰勝了內心的怯懦,復仇並無懸念。然而每個人皆有心魔,外表淡定自若看似胸有成竹的巧紅,其實內心有著如李天然一般的困惑,在幫助李天然克服心魔的過程中,終也得以直面自身的問題。邪不壓正——或者意味著每個直面人生者皆能戰勝自身的心魔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8

不久前因緣巧合之下,我閱讀了一部原本決無可能出現在我讀書列表之中的書籍《論藝術的本質》(康拉德.費德勒著)。什麼是藝術?雖然自認為是藝術盲,我卻也多多少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在我想來,藝術首先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方式,只是其形式有別於人們日常交流的語言。作為藝術盲,只是因為我不能夠理解這種語言,無法感知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而已,正如我蹩腳的外語一般。

那麼藝術這種語言所要傳遞的內容是什麼?通常的觀點認為,藝術傳遞的應該是」美「,康拉德卻認為藝術語言傳遞的核心內容是」認知「,即作者對於某項事物乃至整個世界的理解。藝術作品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丑的,只要真實包含並表達了作者對於世界的」認知「,並能傳遞與他人,即可稱之為」藝術「。

」認知「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比如說」科學「也是人們對於世界認識的表達方式。那麼藝術這種認知的表達形式有何特殊之處?科學是認知的理性表達,藝術則是認知的直覺表達。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是復雜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那些無法用理性分析精準描述的事物,卻可以用藝術形式進行傳遞——比如繪畫、音樂。電影作為視覺、聽覺的一種綜合表達形式,完全也可以成為藝術的一種,前提是它能真實承載了作者的認知,並能傳遞給觀眾。

從這個角度說,《邪不壓正》於我可以算得是藝術,因為我分明從中感知到了些什麼,未必清晰,難以准確描述,但它遠遠超出」少年彭的心路歷程「、」邪不壓正「這些簡單的文字概念描述,這即是直覺表達的特點所在——如果一切感受都可以用文字精準表達,那麼電影藝術似乎也無存在必要了。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9

畫家在作畫之時,是否每一落筆都經過了精準計算,無可改動?作者對於畫作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否有著完全清晰的認識?是否存在作品走向和創作初衷不完全一致的情景?藝術作為直覺表達,而非純理性表達,必然存在模糊的部分,畫作的每一落筆未必是精準計算無可改動的,甚至存在作者要表達的初衷與觀眾的感受並非一致的情況——誰又能確定自己對於蒙娜麗莎的理解與達芬奇完全一致呢?

對於藝術作品,觀眾能否理解作者的全部創作意圖,其實無關緊要。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未必全部體現在了作品之中,他未曾想要表達的,或為觀眾從作品中窺見了端倪。只要作品能夠激發觀眾關於認知的體驗,即可以算是成功的藝術作品。

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與繪畫音樂相比,電影更為復雜,也能難以操控。精準控制每一個電影鏡頭的拍攝效果,難度遠高於控制畫作中的落筆或是曲目中的音符——畢竟那不是導演親歷親為的。同時,導演心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卻也未必能為觀眾所准確接收並誠心接受。單以《邪不壓正》為例,我能覺察出姜文的台詞選擇、角色定位,或有深意所在——特別是藍青峰這個姜文直接出演的角色。然這與我何干?為何我必須揣摩導演的心思,理解他的微言大義及挖苦諷刺?藝術,給人的當是感受,而非教條——那些辛辛苦苦分析每一句台詞含義的影評文章,或有買櫝還珠之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邪不壓正》留在我腦海中的,不過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旋律,是大雪紛飛中的北平古城,是屋檐上飄灑的不羈青春,是絕然而去時的那滴淚水。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10

昨天看了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作為一個未來電影人的我,也略感知出來一二。現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共同進步。

片子依舊是姜文民國題材的電影,此次講的是七七事變前夕北平的故事。少小習武的李天然在年少時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一起殺害師父師母和師姐後,僥幸躲過子彈的他被養父亨德勒和藍青峰送往美國學醫,並接受特工訓練。幾年後復命回國報仇。

影片依然極具姜文特色的風格,火車,槍,子彈,黑幽默台詞。當然看過後給人的感覺還是燃爆、激情、爽。姜文的電影,給人烈性、男人的感覺,無論從電影本身,還是電影的台詞,和配音上。開篇節湊緊湊,特別是通過槍聲轉場的李天然訓練,還有朱潛龍和藍青峰餃子宴上的對白,簡單,惜字如金,卻讓人感到不安寧,蓄意黯然,殺機四伏。

此片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是最有亮點的莫過於李天然在北京四合院上飛檐走壁的戲份。其中多個地方引用了相對的長的長鏡頭和大的環境調度的鏡頭。對演員的表演走位和拍攝都要求頗高,當然對導演的駕馭也不言而喻,需要極高的想像力和把控能力。現如今,拍攝設備日趨大眾化,設備種類也千姿百態,當然這是電影界向前發展的一個良好的趨勢。姜導藉助如今高科技設備的條件下,把屋頂上的戲拍的如詩如畫,情深意濃。也從另一方面表達出導演內心世界渴望自由飛翔,我行我素的生活狀態。

從影片中隱約可以看出,姜導一直覺得一個成功成功的男人背後就得有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李天然歸國復仇,但是卻總是有些束手束腳,在一次次巧紅的刺激和幫忙下,他終於做成了自己的事情。可以看出,姜導把女人和事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一次的分別,當李天然問:「我怎麼找到你?」巧紅總是說:「沒關系,我可以找到你。」但是最後一次的分別,她依然說出同樣的話,他依然傻傻的相信,她能找到他,但是,屏幕外的我們相信,那一次的分別,或許將是永遠的分別。其實那會兒,在電影院里的我,眼睛稍稍有些濕潤了。而當李天然問:「你當時用槍打我,你是不是不愛我?」巧紅轉過頭離開後回答:「傻瓜,那是橡皮子彈。」時,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有些隱隱的難過,或許那是兩個人真情的流露,只有真摯的情感,才會讓為之視動容。

當然,影片中導演也有些皮的地方,例如:藍青峰開車載著李天然去赴約,李天然說「別再哭了,別再哭了,再哭就要到了。」藍青峰說:「我壓著速度呢。」朱潛龍和李天然對決時,幾個回合後,朱潛龍說:「都是同一個師父教的,破不了啊!」等等,很多很多,有時候想起來也會讓人會心一笑。其實現在的片子,幽默已然成為一部片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得到充裕的今天,無聊休閑之餘,多數選擇到電影院消遣一刻,而多數人看電影為之滿足心靈的孤寂,或是得到一時的愉悅。所以一部片子的風趣好玩,或已是人們評論這部片子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然專業人士除外。所以,未來所創作的片子,我們也得不斷的吸取精華,如果要得到大眾的認可,就得做出大眾喜歡的口味的菜。

『捌』 《邪不壓正》又是一部典型的姜文式電影,如何給這部電影寫影評

首先電影的名字就取得比較有意思,邪不壓正,所以整個片子中充滿了亦正亦邪的感覺。最明顯的就是由導演姜文飾演的老藍。

『玖』 怎麼評價電影《邪不壓正》

民眾要戰勝懦弱、猶豫和恐懼,才能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力量。

『拾』 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一年前一個朋友推薦我看,她的評價相當高,「可能建國以來最好看的華語小說之一。」看了之後,果然不失望,歸納起來有三點——
一是「簡」,簡言之就是講了一個海歸回國為師父報仇的故事;二是「細和實」,張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來無數老北京地圖和照片對照著寫這個故事的,寫出每條胡同里空氣的味道,如阿城所說「我可以給這本小說的讀者做導游」;三是「大」,這個大指的是大的時代背景,主角作為一個渺小個體,他的一舉一動卻牽動了整個抗日初期的中國局勢。
姜文之前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不懂『俠』,所以就不拍『俠』的部分了。」但實際上,故事裡的「隱」也沒有了。主角李天然從一開始,就張揚而熱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並直指目標;廖凡飾演的大師兄,作為大反派在小說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電影里,他幾乎是和彭於晏一樣的並列男主;而周韻飾演的裁縫關大娘(巧紅),乾脆直接變成了施劍翹。
拿小說和電影的距離比,並不是批評,姜文的每部電影都和小說相距萬里,我意外在於,他居然有辦法把這樣一個風格和氣質的小說,也變成他個人風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變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屬於姜文電影的所有元素。
張揚狂傲——在清晨的城牆上大聲怒罵和大笑,不懼自己的秘密,宣洩自己的情緒;殺人,一揮手手起刀落,獻血灑在白襯衫上;酒桌上,與宿敵把酒言歡談笑風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跡。
性感——屁股,為什麼姜文如此迷戀屁股?「因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師語)永恆的屁股這次由許晴老師貢獻(據說許晴老師為了完美展現,專門去練了三個月的瑜伽),而許晴老師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電影里最傷腎的屁股。姜文老師這次還照顧到了女性觀眾,彭於晏不止一次展現他的完美肉體。
幽默——只要姜文想講笑話,基本不會冷場。
浪漫——火車、太陽,屋頂上的漫步升級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鍾樓里的約會……以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國北平城復原,帶著季節而來,白雪壓城,亦或碧綠掩映,各種三百六十度環繞視角。有老北京情結的觀眾,這次必定大飽眼福。而且,這次的浪漫擔當完全由周韻擔當,周韻真是史無前例地美。
故事層面,和原著小說相比,從復仇變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訪時也不避諱這一點,他說想讓大家知道我們與日本曾經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但老實講,《鬼子來了》已經把這件事幾乎說得登峰造極了,也成就了中國電影的最高點,所以這一次,盡管繞來繞去,但對於這個問題的闡述沒有什麼驚喜。
一些小細節仍能看出姜文一些個人的意識喜好,個人尤其覺得有趣的是他對美國人的設計,片中的美國人不但在殺人如麻的中國警察頭子面前毫無懼色,甚至在面對開坦克的日本人時也敢對吼:「你動我一下試試?!」但最後這個美國人卻被中國人偷摸幹掉了。
許知遠采訪姜文,一個勁兒地把姜文往對「傳統」的迷戀里拉,姜文一個勁兒地辯解,看得人直犯尷尬症。姜文真不是。
總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壓正》,看完之後宣傳方朋友問感受,我回:「《一步之遙》之上,《讓子彈飛》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那種拍完了一部電影之後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種導演,但他心裡真的這么想嗎?
在《邪不壓正》里,我看到了一種調整,或者調控,這種調整調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識形態和故事層面。
因為《鬼子來了》被封殺多年,以《太陽照常升起》復出把所有觀眾都轟懵了,不敢說好,也不敢說壞(盡管日後證明,就是好);《讓子彈飛》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氣(「純講故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的專業就是干這個的」當年姜文老師語);《一步之遙》想再玩下大的,結果,砸了。
所以,《邪不壓正》怎麼看都是一個求穩的作品,或者說,是姜文老師尋找平衡點的一個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評價姜文:「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的電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還是適用。
這是好事,但對中國電影來說,多少也有點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