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劇情 » 信條電影劇情梳理圖
擴展閱讀
善良的小姨子韓國電影 2024-04-28 01:54:28
熱河兒女微電影 2024-04-28 01:42:14

信條電影劇情梳理圖

發布時間: 2022-08-13 18:17:13

① 電影《信條》如何深度解析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並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時間線是從「現在」指向「未來」,人也是從「現在」指向「未來」。經過旋轉閘門,人變成從「現在」指向「過去」,在時間流中變成逆流而上的動作(所以整個世界都變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過去)之後,再次經過閘門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來的狀態,完成整個「穿越」的動作。

在諾蘭的設計中,「回到過去」這個概念被拆解成了三個具體的動作:轉向,逆時間前進,再次轉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後高潮戲之前的大部分劇情,都是基於這三個步驟在進行展示和說明。

花絮

影片開拍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已經在腦海里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也籌劃了大約6年。

《信條》中視覺特效鏡頭有280個。對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最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

該片劇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隨影片飛往全球多國拍攝,在每個國家都有大場面戲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炸毀。那場戲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實拍的。原本導演打算用縮微模型加布景,輔以視覺特效來拍攝,不過劇組在美國加州勘景時,發現了一大批波音舊飛機,導演和工作人員在一番權衡之下決定用真飛機實拍。



② 《信條》的故事情節如何

《信條》的故事情節塑造的有點混亂,但是總體也能看懂,到了後面出現燒腦劇情也是會講到的。簡單點來說在電影《信條》的世界,存在一種時光逆轉機器,稱為逆轉門,逆轉門分為紅色和藍色兩部分,從紅色門進去以後,你就會從藍色的門出來,然後進入到一個時間逆轉的世界,也就是說,進入到一個什麼都是倒著進行的世界,這個倒著進行的世界就是從你進入逆轉門開始那一刻倒著進行,這個世界中發生的事情的流程和你進入逆轉門之前的流程一模一樣。

③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④ 《信條》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為何這么難懂

這是一部諜戰動作片,講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特工爭奪一種叫天能的東西,這部劇難懂是因為設計領域太廣,又量子冷戰、時空逆轉,開啟了全新的時空概念,將不同時間線剪輯在一起

⑤ 《信條》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劇情主要講述了啥

《信條》這部由諾蘭執導的電影又一次創造了既賣座又叫好的成果。不過很多人在觀看完這部電影後表示沒看明白,一頭霧水,這個也正常,因為這部電影中的時空關系就是一個123,321的關系。整部電影運用了很多的時空理論,還有經典的祖父悖論。主角在差點被大壯殺掉,不過尼爾救了他並且主角也明白了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一行人回到倉庫進入了時光機回到之前,從印度軍火商那裡得到了很重要的情報,知道了大壯意圖毀滅世界。這個計劃是未來人為了殺掉21世紀的人類所做的。只要滅世武器被集齊就能讓人類都毀滅。因此主角和夥伴們准備阻止大壯,他們回到了過去,小美拖住大壯而主角和尼爾等人去解決滅世武器。在這個過程中主角等人經過了一番打鬥,就在主角即將被小BOSS給打死時有個屍體突然復活然後逆向幫主角擋了子彈。最後主角一行人成功阻止了大壯和未來人的滅世計劃。不過就在大家以為要結束的時候,尼爾突然說自己要逆向回到過去。主角才明白之前為自己擋子彈的人就是尼爾,而現在他要去赴死。並且尼爾還告訴主角,自己是未來的主角招募的人,主角未來會成為這次行動的創立者。到此,整個故事才呈現出來。

⑥ 《信條》劇情解析是怎麼樣的

解析:

故事開始出現的薩塔爾方磚,有義大利龐培古城出土的迴文密符,這個方磚,橫著讀,豎著讀都有意義。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薩塔爾,Arepo是戈雅名畫的偽造者,Tenet是電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場戲出現的地點,Rotas是奧斯陸自由港儲存藝術品公司的名稱。

這個方磚的迴文結構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結構之一,暗示了電影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設定。

影片評價

《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對於時間別具一格地操作,構成了《信條》敘事上的多重復雜性:它有正敘,有倒敘,並且正敘與倒敘還可以匯合,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即,讓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抵達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同一個任務。

如此燒腦,也註定了它會將很大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信條》還是挺概念化的,電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還原這個概念本身,所以電影雖然輾轉三大洲七個國家拍攝,但它們也都淪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動機相對欠缺。

⑦ 信條劇情全解析

在影片《信條》里,逆轉化學物質是在逆熵的根基上拓寬出一個定義,例如逆轉炮彈便是一種典型性的反轉化學物質,

這類化學物質的運動方式與一般化學物質徹底反過來,等同於主人公做出一個抓住炮彈的姿勢,

逆轉炮彈會從路面返回牆面的彈痕,隨後彈痕全自動修復詳細,炮彈從彈痕返回槍膛,再到炮彈夾,

全部過程和槍擊完全是一個逆反的過程,大家從表層看,好像炮彈的運動是以混亂變為合理的全過程,應該是一種熵減或逆熵的過程,

具體這不過是一種錯覺,全部過程依然是一個熵增的過程,由於炮彈的運動全過程必定耗費了一種動能,而這些流失的動能是一個從井然有序到凌亂的全過程。

逆熵也不過是一種根據邏輯性演練的現代定義,但這類提溫對這個宇宙空間系統軟體來講,系統軟體只能越來越更為錯亂,熵也是持續在提升,只能加快宇宙空間的熱寂,

因此現階段的科技進步,熵是沒辦法反轉的,就算根據耗費動能去反轉,也只能投入更為大的成本。

⑧ 電影《信條》深度解析是什麼

從大的概念上來講,諾蘭在《信條》中講的就是非常濫俗的改變時空→回到過去→影響未來→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寶拿出月光寶盒或者復聯超英們回到過去是一樣的。

但諾蘭並不是簡單地「我們來拍一個時間穿越」,而是仔仔細細為穿越這件事設計了具體的每一個步驟和深度邏輯,第一次給了回到過去這件事一個「解釋」。

影片中實現「穿越」的關鍵道具正是旋轉閘門,根據片中的解釋,這種黑科技是未來人教給反派的,通過這個裝置,可以將人或者物體「逆向化」。

花絮

影片開拍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已經在腦海里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為電影的細節和劇本也籌劃了大約6年。

《信條》中視覺特效鏡頭有280個。對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來說,這個數字最低。《黑暗騎士》有650個視覺特效鏡頭,《黑暗騎士崛起》有450個,《盜夢空間》大約有500個,《敦刻爾克》有429個 。

⑨ 鏡頭多,節奏快,人物雜,信息量大,你看懂諾蘭《信條》了嗎

看完諾蘭的《信條》,這部燒腦的電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說實話,這部電影前半個小時,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實在弄不清楚後續劇情的邏輯關系,最後,只剩下一臉懵懵的狀態走出了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可以用以下幾個人歸納:鏡頭多,節奏快,人物復雜,信息量大,也正因為上述幾個要點的原因,讓我實在沒有看懂這部燒腦電影,那麼,你看懂諾蘭的新片《信條》了嗎?

其實,《信條》作為一部硬科幻電影作品,擁有龐大的精緻鏡頭,鏡頭的視覺沖擊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劇情的天馬行空,我們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看不懂《信條》,不過,放鬆心情,用沉入式的心態跟著諾蘭的導演思想,認真去感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