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拍的抗日電影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日本退休戰神電影 2024-05-18 20:54:06
韓國電影助手 2024-05-18 20:33:37
美國以中國為假想敵電影 2024-05-18 20:33:23

日本拍的抗日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4-04-25 03:14:18

『壹』 有部日本抗戰篇,日本人用的是生物武器,專門拿中國人做實驗,的電影叫什麼.

黑太陽系列之一 黑太陽731
影片簡介

《黑太陽731》劇照——活體解剖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期間,沿著蘇(聯)滿(洲國)邊境建立了臭名昭著代號為731的細菌部隊;他們慘無人道地用中國人、蘇聯人、朝鮮人來做活體實驗,在集中營、佔領區、戰俘營所犯下了慘絕人寰的獸行——大屠殺、變態的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和性實驗等等……致使無數生命慘遭殺戮——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國恥的警示!
以揭露當年侵華日軍拿中國人做細菌實驗為題材的影片《黑太陽731》則因挑戰血腥暴力尺度而受到廣泛關注。

《黑太陽731》劇照——低壓試驗
該片由香港導演牟敦芾執導(曾拍過《紅樓春夢》),演員則是完全內地陣容,是當年典型的合拍片。同時,本片也是香港自開埠以來、改行電影三級分類制度後,首部被評等為「三級」的香港電影。
日本人當年做試驗的時候有檔案記錄……
這是第一部系統揭露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罪惡的影片,以此片為標志,大量的日軍細菌戰罪行被披露,對日民間索賠也從無到有,開始了艱難的歷程……
極具變態的屠殺、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
日本投降後,這個魔窟內的頭子石井四郎以細菌、毒氣試驗資料等作為交換,在美國的庇護下逃脫了歷史的懲罰……
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國恥的警示!
曾經於我國轟動一時的日軍侵華罪行影片!與《SALO》一樣不可不看且只能看一次的影片!!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劇情簡介

《黑太陽731》劇照——密謀
一位婦女在日本兵的看押下,在冰天雪地的室外裸露著小臂和雙手,日本兵不斷地往上澆水,並把手和手臂上凍成的冰敲掉。
很長時間後,這位婦女被拉到室內,被強令把凍得已經僵硬壞死的雙手放到15攝氏度的水中慢慢加熱……
然後,一位日本軍官當著十幾個日本娃娃兵的面,把手放到這位婦女的手臂上,使勁往下一撕,婦女手臂上的皮、肉全部脫落,慘白的手骨露了出來……
每一個的中國人都聽說過一部驚險恐怖片《黑太陽731》——所謂恐怖片,是導演、演員等製作人員和觀眾之間約定俗成的一場游戲,純屬一種娛樂方式,而《黑太陽731》和其他所有的恐怖片全不相同!
因為它並不是游戲,而是記實!它就象一面鏡子,把發生在另一個年代裡的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加修飾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其它最恐怖的電影在時過境遷後都可以口氣輕松地、甚至是開著玩笑地談論,唯獨《黑太陽731》不能——至少是有著人類基本良知的人們做不到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它。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樣活生生的人類,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實地發生過的——唯其如此,才更恐怖!
編輯本段變態實驗
「凍傷實驗」

《黑太陽731》劇照——凍傷試驗
在試驗場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下,(被迫)接受實驗的中國婦女被捆綁著,雙手裸露在空氣中,幾個日本兵不停地用瓢舀起冰水,澆在該婦女手上。十幾小時後,這雙手凍得硬硬的,上面蓋了一層冰。回到室內後,日本人命該婦女把手浸泡在溫水中,直到雙手軟軟地垂了下來……忽然,一個日本人使勁一捋,把此婦女雙手的皮肉象脫手套一樣地脫了下來,整個肘部以上的雙手頓時變成了只殘留極少數肉絲的森森白骨……該婦女(她的僅有三個月大的孩子已成為實驗的犧牲品,她早已半瘋半痴了)把雙手(如果還稱得上是手)的白骨舉成戳向半空的姿勢,獃獃地看著,忽然撕心裂肺地慘叫起來。
「活體解剖」

《黑太陽731》劇照——解剖後彈冠相慶
一個中國小啞巴乞丐和日本小孩因玩皮球成了好朋友,日本人授意讓日本小孩帶中國小乞丐進731大院,以食物誘騙等手段讓中國小乞丐接受「身體檢查」,中國小乞丐在脫光衣服時還露出了童稚的羞澀笑容。
上了手術台,麻醉完畢後,日本人熟練地將中國小乞丐開膛破腹,把心臟、肝臟等器官逐一取出,浸入早已准備好的生理鹽水中;那離開身體的心臟捧在日本人沾滿鮮血的手上時還在跳動;手術完畢,日本小孩把中國小乞丐的殘骸斷肢推去焚化。
「低溫實驗」
日本人讓中國受害者把手伸入超低溫冰箱(也許零下幾十度甚至零下一百多度),進行速凍,完成後,中國受害者取出雙手,看起來呈灰白色,上面結了一層霜,完全不象是人類的肢體了,一個日本人用短棍敲打,就象打斷冰柱一樣,把中國受害者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打落,發出清脆的聲音……中國受害者發出了絕望而恐怖的號叫。旁觀的日本實習生有的嚇得閉上了眼睛,隨即被喝令不許閉眼。
「低壓實驗」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國受害者被趕入低壓艙,隨著減壓,露出極度痛苦的表情,想叫卻叫不出聲,直至最終眼珠彈出眼眶、腸子等內臟從肛門擠出腹腔,流得滿地都是,人體形如氣球一般。
這些場面已經稱得上「令人發指、難以置信」了,但從圖書館和網路接觸到大量史料,知道電影不僅沒絲毫誇張,而且限於表現手段,有很多更令人發指的事無法表現——比如說日本人僅僅為了取樂,用手術摘除中國受害者的胃和小腸,把食道和大腸直接連接,讓該中國受害者不斷地吃東西也只能眼睜睜地餓死;
也是僅僅為了取樂,砍下中國受害者的手和腳,然後用手術把手接在小腿上,把腳接在手臂上,還用「高明的醫術」把它們接活;
不進行任何麻醉,只是把中國受害者綁在手術台上就活體解剖,中國受害者越是痛苦地掙扎越是引起鬨堂大笑;
把中國受害者的血液全部抽干,然後向他身軀里注入馬的血液,史料稱由此引起的劇烈的抽搐和痙攣「連幾個壯漢也壓制不住」!!

《黑太陽731》劇照(24張)
也許這樣的描述已經讓人受不了了,覺得讀這篇文章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折磨了,可是如果進一步呢?假設看到《黑太陽731》那部電影,看到那真實的地獄般的場景,不是更令人痛苦嗎?如果再進一步呢?假設不是從電影銀幕上看到這樣的場面,而是象那些日本實習生那樣,直接在現場看這樣的恐怖畫面,不是要讓人發瘋嗎?
紀錄真實,感慨歷史,牢記歷史,勿忘歷史……

『貳』 日本幾年前自己拍過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是什麼,裡面的內容是日本的幾個護士被強行拉去前線為傷員治療後來

紅 十 字:女 人 們 的 入 伍 通 知 單 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 (2015)
導演: 福澤克雄

『叄』 有沒有兄弟介紹幾部日本人拍攝的關於日本侵華方面的電影啊

我估計找不到,就算日本有出,中國也不可能讓他進來,而且日本人也不敢承認他們侵略我們

『肆』 日本人拍的抗日劇有什麼不同

有人說這不作品是日本人在反省自己的罪行,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日本在另一個層面的洗白,他們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日本平民是無辜的這樣一個思想,很多中國人不買賬

『伍』 一部以一個日本人視角拍的抗日電影叫什麼

《戰爭與人》 (1970)

導演: 山本薩夫
編劇: 山田信夫 / 五味川純平
主演: 滝沢修 / 蘆田伸介 / 高橋悅史 / 淺丘ルリ子 / 岸田今日子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70-08-14
片長: Japan: 197 分鍾

『陸』 日本有戰爭片嗎

日本有戰爭片

相關影片:

1、《在這世界的角落》:

該片改編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畫,以二戰末期的廣島為舞台,講述女主人公小鈴嫁到住在海軍軍港「吳市」的婆家後,經歷幾次空襲拚命生存、積極面對生活的故事。

2、《忍者之國》:

該片改編自和田龍創作的同名小說,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舞台,講述伊賀忍者與織田軍的戰爭中一位個性奇怪的忍者打敗織田大軍的故事

3、《赤色天使》:

《赤色天使》講述1939年,中日戰爭如火如荼。年輕的女護士西櫻被派往天津日本陸軍醫院工作。她的清純美麗吸引著一曾出生入死的年輕士兵們。

櫻受遣前去援助深縣的前線醫院。在這里,因戰火而負傷的士兵不計其數。櫻和主治醫生岡部每天馬不停蹄,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他們甚至不得不通過截肢等手段以縮短治療時間。

4、《我想成為貝殼》:

該片改編自加藤哲太郎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日本高知縣經營一家理發店的清水豐松在戰爭期間被強行徵兵入伍,戰爭結束後,他因被懷疑在軍隊服役時曾聽從上司的指令而殺害美軍士兵而被逮捕。

5、《二百三高地》:

內容以日俄戰爭中旅順攻圍戰前在203高地為主軸,依據史實描述日軍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

『柒』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

《永遠的0》

看電影前認為《永遠的0》是在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這在於不管是其零式戰斗機還是泯滅人性的神風特攻隊,這些過往對於日本而言敏感並不光鮮,而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沒能徹底反思戰爭,但看完《永遠的0》卻還是被其真摯所感動,大背景下小人物間的真情冷暖,得見從日本人的角度對戰爭的反思。

日式反思,只能說《永遠的0》就電影而言無疑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佳作,但對於其這種投機取巧,規避歷史史實的做法,只以自已的傷痛,論戰爭之悲情,實難認同,任何電影都可以把歷史背景作為一個選用手法,但唯二戰電影不行,對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每一部電影都有客觀公正警鍾長鳴的義務,但顯然日本電影一直沒做到這點。文/夢里詩書

『捌』 日本人拍過哪些「抗日電影」

《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書》的電視劇,主要講述的就是日本婦女在紅十字會的所見所聞,通過醫生的口吻講述了抗日戰爭的殘酷。

中國拍攝的抗日劇不管劇情多麼的雷人,它裡面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說日語的。也有一些抗日劇會由一些日本人來飾演,不過在日本人的這一部抗日劇中,所有八路軍的形象都是日本人飾演的。而且更為讓人氣憤的一點就是八路軍並不是說的漢語,而是說的日語。這一點看起來也是讓人比較奇怪的,既然飾演的是八路軍,那麼為什麼不說漢語呢?不過如果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日本的這一部抗日劇當中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玖』 求類似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戰電影

1946-我對青春無悔
1956-二十四隻眼睛
1960-太平洋之嵐
1968-戰後殘酷物語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戰爭與人
1971-血戰沖繩島
1974-望鄉
1976-逝風殘夢
1977-人證
1981-聯合艦隊
1983-日本海大海戰
1984-燃燒的零式戰斗機
1992-落陽
2003-間諜佐爾格
2003-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2004-暴風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6-硫磺島家書
2006-沒有出口的海
2007-吾為君亡
2008-我想成為貝殼
2008-霧之火
2008-最後的早慶戰

日本視角的二戰影片14部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拾』 日本拍的抗日電影

《日本鬼子》
是一部記錄片
是一位日本老戰士拍的
他找了很多2戰時期的日本兵作訪問
那些日本兵都後悔得老淚縱橫

不過在日本沒有電影院肯播這部電影
電影院的負責人都說:「這類的電影,就算了吧」
但是老人很堅持
於是這位老人就自費租了一間放映室播
自費宣傳
也來了很多觀眾
其中有不少觀眾是沒位置坐站著看的
他們都說他們所受的歷史教育中
跟這個差別很大

這個上網找大概也很難找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