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印度改編電影真實事件
擴展閱讀
為了誰微電影觀後感 2024-05-16 13:01:05
吃人的美國電影 2024-05-16 12:52:07
好萊塢電影合集迅雷 2024-05-16 12:30:01

印度改編電影真實事件

發布時間: 2024-04-30 11:14:43

Ⅰ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眾生相

影片真實再現震驚世界的「印度9·11」孟買恐襲事件,2008年11月,著名的泰姬陵酒店意外遭到恐怖分子入侵,恐怖分子無差別行凶,讓整個酒店陷入絕望之境,百餘名酒店住客及員工被困,無人得知何時能等來救援,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開啟…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看到那些屏幕英雄的出沒,就好比漫威人物一般,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還會有這些英雄的存在么?

人類 歷史 上,有很多段不忍回首的真實恐怖襲擊的慘案,反映這一類事件的影片也不少,例如關於9·11的影視劇作品如《93航班》,聚焦慕尼黑慘案的《慕尼黑》,聚焦波士頓恐怖襲擊的《愛國者日》,以及講述巴黎列車恐怖襲擊的《15點17分,啟程巴黎》等等。

《孟買酒店》真實再現了當年震驚世界的「印度011」孟買恐怖事件,情節簡單直白,簡單的幾個視角切換介紹了人物場景。就這么簡單,沒有前因後果,也沒有什麼徵兆,隨著一聲槍響,殺戮就開始了。


「開著手機,我要親耳聽到他們的哭喊聲」

這是一場毫無反抗力的屠殺,全副武裝的襲擊者一邊散步,一邊掃射目光所觸及到的人群。真實的血腥爆頭,殘暴的無差別殺人,所有的經歷者都戰戰兢兢地躲藏著,玩著恐怖版貓與老鼠的 游戲 ,等待著死神的降臨。

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的治安,孟買雖然是數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但是並沒有特種部隊,負責治安的警察槍支彈葯也少得可憐,大多數也只是配置了木棍而已,想要消滅恐怖襲擊者,必須從數百公里外的德里調兵,長達數十小時之久。

在這場無差別的殺戮下,沒有人擁有主角光環,火車站擁堵的平民老百姓,咖啡廳竊竊私語的戀人們,泰姬陵酒店冠冕堂皇的大人物們,在殘暴的槍口下,顯得渺小而卑微,無不如此。

或許看多了個人英雄,總覺得某個人會雄起,心中總是莫名的有些希望。

然而事實就是這么殘酷而真實,美國人甘願犧牲外逃的機會,為了孩子身陷敵手,也終究難逃被槍殺的厄運;裝著高深莫測的俄羅斯前特種兵也是毫無抵抗地被爆頭,那種無力的絕望感就吞噬了整個人的心靈。是的,那種瀕臨死亡的絕望無助,讓每個人都深陷極大的恐懼當中。

從心理學角度講,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在恐懼的支配下,人性的自私懦弱與卑微無助,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恐怖襲擊開始時,街頭上無助恐慌的人群擁堵在酒店門口,希望能尋找到避風港灣。


酒店大堂里的人呢,有的觀望著事態的發展,有的呵斥著禁止他們的進入。此時暖心的一幕出現了,大堂經理打開了酒店大門,擁抱了驚慌的人群,也將恐怖分子帶進了酒店。

到底應該如何做呢?或許有些人會指責大堂經理,認為他的行為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然而,如果換位思考呢,假如那個時刻,你就是酒店外面已經驚恐至極的人群呢?

何況對於恐怖分子而言,一扇大門根本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無非殺戮晚上片刻罷了。

這一幕,在後面的貴賓酒吧再次出現。

對於深陷災難與恐慌的人群而言,貴賓酒吧無疑是最安全的所在。人性是自私而貪婪的,他們不希望別人來威脅自我的安全,於是阻擾著大門的開啟。此時此刻,令人尊敬的主廚站了出來,他打開了大門,將外面求助的人群接了進來。

睿智的主廚敏銳地覺察到了人群中的恐懼與驚慌並妥善處理,前台女接待寧願被爆頭也不願充當血腥屠殺的幫凶,錫克族服務生更是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消除了英國老太太的不安,更援救了不少人,可以說,在整部影片中,最充滿閃光點的群體正是這些酒店的服務人員。

他們是弱小的,但他們又是偉大的。在這場災難中,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過,畢竟如同主廚所說,每個人都有家人和人生,選擇逃避也不是什麼恥辱。然而在死亡面前能勇敢地站出來面對,這無疑是可貴的。

自殺性恐怖主義是指為了引起目標對象或公眾的注意並散播恐怖氣氛, 而自願採取與選定目標同歸於盡的方式殘害無辜, 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任務的成功, 從而達到某種宗教、政治或 社會 目的。自殺性恐怖分子並沒有單一的心理側寫, 其動機也很復雜。他們可能是出於宗教或政治目的而進行自殺性恐怖襲擊, 也可能是基於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選擇。

在整部影片中,恐怖分子的殘忍血腥人神共憤,他們的年輕無知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年輕人來自巴基斯坦的大山裡,生活貧窮,什麼教育和醫療啊,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酒店裡的飯食以及抽水馬桶的神奇,都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在面臨死亡的瞬間,恐怖分子與家人的通話,無不顯示著他們的年輕與稚嫩。

然而,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一輪又一輪的洗腦培訓,更堅定了他們對於異教徒的憎恨與自我犧牲的崇高。更何況,除了精神支撐以外,他們的自殺性襲擊,能給家人帶來一萬美元的收入,提升家庭的 社會 經濟地位。

他們深信,這種自殺性恐怖襲擊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傷害,能夠讓敵人產生極大的恐懼與焦慮。他們缺乏表達利益訴求和爭取合法權利的渠道,自殺性恐怖襲擊就成了他們在絕望中所使用的一種瘋狂的不計後果的報復手段。

有的宗教狂熱分子,甚至將自己看作是殉道者或烈士,他們認為保護自己的宗教是一種義務,而且會因此得以在死後升入天堂,避免輪回的痛苦,還能受到後人的尊敬,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恐怖組織最喜歡的招募對象,就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認同報復文化,受過嚴重心理創傷,具有為組織犧牲的觀念,受極端宗教文化熏染的邊緣性人格。

像其他災難一樣,經歷恐怖事件會導致一些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那些直接暴露者會經歷心理的痛苦;由於不確定誰暴露於危險中、誰將會被襲擊,許多未受到暴露危險的人會經歷同樣的痛苦。

對多數人而言,這些急性的心理反應會隨時間而解決。少數人的這種反應不會結束,而會發展為心理精神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ASO)、PTSD、抑鬱症、恐怖症、酒精和尼古丁濫用等。

大多數人遭受恐怖襲擊後的創傷後精神症狀是短暫的。早期症狀會隨著教育、休息和維持正常的生物節律(按時上床、按時吃飯)而消失。媒體報道既可以令人安心也會導致人擔心,限制報道可以使混亂狀況最小化。尤其是對兒童、對受傷人員的配偶進行教育不僅有助於治療,也有助於查明症狀是否惡化及持續存在。

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就需要心理和葯物的治療。然而,PTSD不是唯一與創傷相關的障礙。恐怖事件之後人們的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物質濫用也增加。心理因素參與的醫學疾病心身疾病也猛增—從心臟病到糖尿病等。而重要的是受傷的倖存者會因心理因素影響到生理狀況。

創傷事件後會發生創傷性的喪失、不可解釋的軀體症狀、抑鬱症、睡眠紊亂、酒精和咖啡因及濫用煙草、家庭沖突和暴力。憤怒、懷疑、悲傷、焦慮、害怕、易激惹是常見的情緒反應。

就如同影片中所講,泰姬陵酒店重新開張後,不少遊客重新回到了酒店,為當時的黑暗時刻哀悼,對他們而言,這也是心靈上的哀悼。

哀悼,是幫助我們從喪失與創傷中恢復過來的關鍵!

德里羅的小說《墜落的人》中,遭受同樣心理創傷的兩個人,里昂通過積極的交流和思考,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後,順利實現了移情,達到了自我救贖的目的,可以看做是一個哀悼者。雖然痛苦猶在,但她依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相反,基斯拒絕承認好友的離去的事實,一直在譴責自己當時在救助朋友時的無所作為。他長時間陷入沮喪的情緒里,沒能順利實現移情,最終沒能得到救贖,成為一個永遠的抑鬱者。

不管怎麼樣,為了從心理創傷中走出來,哀悼者必須面對和經歷他永失所愛的所有痛苦,包括愛、悲傷、憤怒、嫉妒、憎恨等等感受。要面對和消化這一切感受,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可能有些人需要一年半載才能緩過來,也可能有些人很多年都很難跨過心裡這道坎。




Ⅱ 印度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近幾年為中國大眾所熟知的印度電影或多或少都有針砭時弊的現實意義。這里推薦幾部給大家:

1、《摔跤吧!爸爸》

去年五一檔國內上映,最終收獲將近13億票房,評分也高達9.1,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的典範。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加上國內宣發精準助推,從阿米爾汗先瘦身後增重這個點為抓手,做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電影營銷。本片由阿米爾汗親自操刀剪輯,最成功的莫過於憑借他對中國觀眾的了解,重新調整了電影時長和節奏,例如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歌舞戲份。讓電影從」印度節奏「走向」中國節奏「,這也是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次。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優秀的印度電影。批判教育制度批判階層固化,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國情類似,因此引發觀眾共鳴。電影最感人的地方莫過於貧民窟的鄰居為了給拉吉籌錢不惜通過自殘的方式,這種很明顯的碰瓷行為背後是印度窮人的淳樸和身為人父的責任感。

實際上父母的焦慮也並不是完全沒道理,為下一代爭取到一個盡可能好的教育資源,成人也好不承認也罷,環境會改變很多事情。

Ⅲ 印度製造電影是真實改編嗎

是的。

影片靈感來自於導演夏蘭特·卡塔利亞童年在德里街道所見的裁縫,根據他的事跡改編而成,僅花了二十天完成劇本,但耗時一年打磨,前後修改十餘稿,最終完美塑造平凡「英雄」形象。

劇情介紹:

幫助叔叔經營縫紉機店的青年茂吉(瓦倫·達萬Varun Dhawan 飾)樂觀開朗,似乎特別樂意取悅他人。

在叔叔兒子的婚禮上,茂吉嬉皮笑臉,嘩眾取寵,這令他的妻子瑪姆塔(安努舒卡·莎瑪Anushka Sharma 飾)倍感羞恥和傷心。

回到家後,瑪姆塔悶悶不樂,以淚洗面,她勸丈夫利用自己裁剪方面的技能自力更生,不要屈辱求存。茂吉不願重走裁縫爺爺昏暗的老路,可是他似乎也無法再忍受叔叔他們的戲謔。

終於在一次爭吵後,茂吉憤而辭職。偏偏此時,母親一病不起。在妻子的鼓勵下,茂吉不再躊躇,他決定經營自己的裁縫攤,從一點一滴做起。一直忙於家務的夫妻二人,也藉此機會貼近彼此。

Ⅳ 「復仇」劇情有硬傷恰恰反映印度現實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根據「德里黑公交案」改編的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上映5天收獲了5170萬票房。不同於以往印度片的載歌載舞,《一個母親的復仇》講述了一個母親替遭強暴女兒報仇的悲情故事,不過該片在劇情方面卻受到質疑。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拉維·德耶瓦爾,他講述了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困境,以及自己關於復仇橋段的解讀

背景普及

《一個母親的復仇》取材德里黑公交案。

真實案件情況:201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3歲的醫學系大學生喬蒂和男友看完電影後搭車回家,因誤上了一輛不在當班的公交車,悲劇就此發生。喬蒂男友被公交車上6名男子打暈後關押在駕駛室,隨後喬蒂遭到6名男子輪奸。最終喬蒂經過13天搶救後,不幸傷重離世。事後,1名案犯在被關押期間上吊自殺,4名成年案犯被判死刑,1名未成年案犯被判3年監禁。這個事件曾引發全世界范圍內的討論,是印度正視女性的安全問題的開始。

「黑公交」案改編影視作品一覽

2015年

BBC拍攝紀錄片《印度的女兒》

記錄印度黑公交輪奸案的方方面面。這部紀錄片本該在2015年的三八婦女節在印度播出,但最後影片在印度全面禁播。

2019年

奈飛拍攝影視劇《德里罪案》

瑞奇·梅塔用了最客觀冷靜的方法來講述整個故事,通過德里警察局女性副局長夏爾馬的辦案視角,以7集內容回溯警方6天的破案過程,沒有什麼靈光乍現或者神來之筆,破案全靠實地走訪調查、徹夜查看監控,將各種線索抽絲剝繭,有效整合,最後為觀眾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回應

改編

劇情改動較大? 復仇有真實事件做基礎

《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印度「黑公交」案,但電影沒有按真實事件發生的歷程那樣演繹。影片內容經過不少調整,受害者艾麗婭在夜晚候車時被她曾拒絕的同班男生以及其他3人強行帶走,後來她被實施了慘無人道的輪奸和毆打,但不同於喬蒂,艾麗婭活了下來並對對方進行了指認。可後來對方竟然全都被判無罪,面對鑿鑿的證據罪犯們被釋放,其中一人甚至還繼續返校上學,女孩的繼母戴維琪決定親手向犯罪者實行復仇,展開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戴維琪親手擊斃強暴繼女艾麗婭的犯罪分子。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印度並不新鮮,該片曾在2017年7月在印度上映,也因為故事取材和 社會 話題性險些被禁。不同於「黑公交」案件,艾麗婭的母親戴維琪向傷害自己女兒的犯罪分子舉槍復仇,這樣的改動會讓影片脫離現實嗎?

德耶瓦爾表示,《一個母親的復仇》是由印度人的 情感 製作的,但也有真實事件做基礎。除了「黑公交」案,他把其他真實故事也加了進去,「在一項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發生的一起真實事件,一位母親開槍打死了性騷擾自己女兒的騷擾者」。

劇情

反轉太快太暴力?因為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支持

《一個母親的復仇》上映之後,部分觀眾對「以暴制暴」的復仇劇情不太認同,尤其是「前期復仇過程太順利」、「警察態度翻轉太快」,影片被質疑劇情有硬傷。

對此,德耶瓦爾談道,這正是自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心聲。有文化且善良的女主,在家庭遭遇了沉重打擊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才最終不得已用私刑來解決問題。

德耶瓦爾十分理解片中女主一家的困境,「在印度,當你每天醒來,讀到身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感覺非常無助。罪犯逃跑,媒體將事情變成一場審判,這會讓那些受害家庭非常沮喪。沒有人支持他們,沒有人為他們發聲。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只討論幾天,然後一切又回歸正常,一切又都沒有改變」。

警察馬修懷疑戴維琪在實行復仇計劃。

「我的鏡頭展示的是當印度法律失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德耶瓦爾表示,「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我從來沒有說過她所做的是正確的,只是想反映印度 社會 現實,當法律失效時,一個母親能為女兒做什麼。」

而對於警察態度的翻轉,德耶瓦爾解釋說,當法律沒有站在受害者一邊的時候,警察在心中存有疑慮,但他不允許「以暴制暴」。然而,在影片高潮部分,當受害人媽媽哭著說「這種事還會發生,而你們卻什麼都做不了」的那一刻,警察與她產生了共鳴,無力感讓他決定站在受害人這邊。

講述

「導演式演員」希里黛玉遺作

片中飾演艾麗婭母親的演員希里黛玉是印度國寶級女星,她被稱為「寶萊塢最後的女皇」,在寶萊塢堪稱傳奇。2018年2月24日,希里黛玉不幸逝世,享年54歲。

《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德耶瓦爾的導演處女作,同時也是希里黛玉的遺作。談及和希里黛玉的合作,德耶瓦爾談道:「第一部電影可以和希里黛玉這樣的演員合作,我別無他求了。她十分善於接受我在片場的想法。《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她的第300部電影了,也是她最後一部電影。她是一位導演式的演員,非常熱情,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場景,每一段戲她都會耐心傾聽你講,把場景內在化,然後做出自然生動的詮釋,她是我們最好的演員,直到現在我都很想念她。」

拍攝難點在於還原悲慘現場

德耶瓦爾透露,整部電影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邀來兩位非常有才華的巴基斯坦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女兒和父親,但在影片完成90%的時候,因為當時政府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巴基斯坦演員出演印度電影」而不得不推後拍攝安排,刪掉一些拍好的部分。

比起大環境的困難,德耶瓦爾認為要拍攝一個人類永遠不會原諒的場景,是更有難度的事情。如何還原慘無人道的情節,讓觀眾理解並能感受到女性的痛苦,又不能將這種痛苦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德耶瓦爾表示,為拍攝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劇組做了很多 社會 調研,「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去研究所有前後時間跨度大的重要案例以及 探索 調查和法庭審理程序背後的原因,走訪了官員、調查小組、律師、法官和強奸倖存者以及她們家人,他們的堅強才讓我們了解了捲入此類法庭案件的家庭的遭遇。」

原標題:「復仇」劇情有硬傷?恰恰反映印度現實

Ⅳ 《印度合夥人》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都折射出哪些社會現象評價到底如何

看完電影,突然對印度女權有了顛覆性的改觀,在印度電影宣傳下為印度的女權發展表示高興,從而對身處於如此幸福的社會心存感激。

縱觀這幾年的印度電影,總是從根本出發,揪住社會問題來反應,成功讓人們看到了印度在改變自我的態度上是當前不讓的。

Ⅵ 鍗板害鐢靛獎緗鎮跺師鍨 鍗板害鐢靛獎緗鎮剁湡瀹炰簨浠

鍗板害鐢靛獎銆婄姜鎮躲嬬殑鍘熷瀷鏄2008騫磋轟紛杈懼弻閲嶈皨鏉妗堬紝褰辯墖鏄鏍規嵁姝ゆ堜歡鏀圭紪錛屼簬2015騫翠笂鏄犵殑鍓ф儏鐢靛獎銆

鍗板害鐢靛獎緗鎮跺師鍨

鍦2008騫磋轟紛杈懼弻閲嶈皨鏉妗堜腑錛14宀佺殑濂沖╄鏉錛屽け韙浠嗕漢浣滀負絎涓瀚岀枒浜;浣嗘槸鍦ㄧ浜屽ぉ錛屽け韙浠嗕漢涔熻鏉瀹籌紝鍥犳ゅコ瀛╃埗姣嶅氨鎴愪簡絎涓瀚岀枒浜恆傚師鍥犳槸涓堝か鍑鴻建琚浠嗕漢鍕掔儲浠ュ強濂沖効鐨勫弽瀵廣備絾鏄榪欎釜妗堝瓙縐諱氦CBI鍚庡厤闄や簡濂沖╃埗姣嶇殑瀚岀枒錛屽張鏂伴攣瀹氫簡鍙﹀栦笁涓浠嗕漢錛屼絾鏄鐢變簬娌℃湁紜鍑胯瘉鎹錛屽氨灝嗕笁涓浠嗕漢鏀句簡;鍙堟牴鎹闂存帴璇佹嵁閲嶆柊閿佸畾涓堝か錛屼絾鐢變簬娌℃湁鐩存帴璇佹嵁錛孋BI浜岄槦鎷掔粷璧瘋瘔涓堝か錛屾硶闄㈤┏鍥炶繖縐嶈存硶錛岀洿鎺ヨ搗璇変簡濂沖╃埗姣嶃傛渶鍚庡コ瀛╃埗姣嶈瀹氱姜錛岃鍒ょ粓韜鐩戠併傚嵃搴︾數褰便婄姜鎮躲嬪氨鏄鏍規嵁榪欎釜妗堜歡鏀圭紪鐨勩

銆婄姜鎮躲嬫槸2015騫翠笂鏄犵殑鍗板害鍓ф儏鐢靛獎錛屽獎鐗囨牴鎹2008騫寸殑鐪熷疄妗堜歡鏀圭紪錛屽儚涓閮ㄤ弗璋ㄨ﹀尓鎮鐤戠墖錛屽嵈鎶樺皠鍑轟簡鍗板害紺句細鐨勭嶇嶇Н鐤淬備笉寰椾笉璇達紝鍗板害鐢靛獎涓嶆槸鍙浼氬仠鐣欏湪姝岃垶鍠滃墽涓婄殑錛屼篃浼氬儚鍑鴻繖縐嶄紭縐鐨勮Е鍙婄幇瀹為棶棰樼殑鐢靛獎銆傚嵃搴︾數褰辨湭鏉ュ墠閫斾笉鍙闄愰噺銆

Ⅶ 孟買酒店真實事件 真實觀影感受和看法

孟買酒店真實事件,電影《孟買酒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2018年印度孟買五星級酒店泰姬瑪哈遭恐怖分子襲擊事件。

故事講述了2018年11月一夥恐怖分子入侵泰姬酒店,無差別攻擊,手段殘暴,被困在酒店的工作人員和住客驚慌失措,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該片不同於其他片子的地方在於,它是以恐怖分子為第一視角來講述的,全片節奏緊湊,在恐怖壓抑的環境下,人性的美好被弱化到最低,能不能活下去,全靠運氣,無論你是誰,在災難面前都是平等的。記憶最深的是恐怖分子最後和父親的一段通話:爸爸,他們把錢給你了嗎,我愛你爸爸,很愛很愛你。

聯想到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國家,看過比較多的戰爭類型的電影,像是在阿富汗那樣的地方天天有恐怖襲擊,人的生命真是說去就去了,你能想像恐怖分子只是一個看你不順眼就一槍打了你腦袋嗎?希望世界和平。


結語:

以上就是個人對印度電影《孟買酒店》觀影後的真實看法,對了這部電影的導演並不是來自寶萊塢,而且好萊塢標准大片導演的作品!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好電影。

一方面,揭示了恐怖分子的殘暴。

另一方面,又展示了人性的光輝。

同時,有揭露了政府的無能。

更重要的是,又弘揚了正確價值觀的伊斯蘭教教徒。

語言朴實,沒有口號~這往往是藝術作品中最令人反感的橋段。在一部必須正能量的電影中,編劇用人類最朴實的情懷就詮釋了,有效的規避了強加於人的意識形態宣傳模式!真水平!

很少有編劇能將如此多的情懷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同時,商業片應有的故事,情節,等,也展示得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