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消協會的外國電影
擴展閱讀
汽車看電影什麼格式的 2024-05-17 14:55:27
歐美電影黑鏡有幾季 2024-05-17 14:40:05

消協會的外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5-02 14:13:58

A. 推薦幾部好看的國外恐怖

恐怖片分很多種 我也不知道你喜歡哪種 我就從很多恐怖類型集合起來推薦十部給你吧 排名就不分先後了反正也是回答問題嗎呵呵我就不那麼隆重了就隨意把好的恐怖電影寫下來了 那就馬上開始推薦了
死寂
夜魔
小島驚魂
遺落之地
萬能鑰匙
隔山有眼
肢解狂魔
墮入地獄
地獄神探
鬼哭神嚎
太平間鬧鬼事件
死亡錄像1234部
低俗怪談123季
恐怖大師12季
美國恐怖故事123456季
行屍走肉1234567季
鬼使神差
瘦到死
撕裂人
異蟲咒
斯巴達克斯
致命魔術
林中小屋
閃靈
狂暴之路
鐵拳男人
終極鬥士
德州電鋸
高壓電
殉難者
鬼宿舍
鬼影
鬼童院
厲鬼將映
死亡信件
香頌鬼屋
羅密歐點
鬼遮眼
潛伏
招魂
以上資源全都來自迅雷如果你實在找不到 我在幫你找 好人做到底 這點你可以放心

B. 求一部外國電影,90年代中央電視台播放過的

◆原 名:RoboCop
◆譯 名:鐵甲威龍1/機械戰警1
◆導 演:保羅·弗豪依文 Paul Verhoeven
◆演 員:彼得·韋勒 Peter Weller ...... Officer Alex J. Murphy/RoboCop
南希·艾倫 Nancy Allen ...... Officer Anne Lewis
Dan O'Herlihy ...... The Old Man
羅尼 考克斯
◆類 型:驚悚/科幻/動作/犯罪
◆片 長:99 分鍾
◆上 映:1987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中文
◆文 件:2CD
◆鏈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93870/
◆評 分:7.2/10 (20,250 votes)
◆視頻尺寸:720 x 384
◆壓縮格式:RMVB
◆簡 介:

底特律市罪案不斷發生,因警方無完善設備,市政府於是請總消費產業公司OCP負責製造精良設備,OCP公司所製造出之設備造成警員多人死傷於是引起警方反彈。墨菲調職到底特律警局和露意絲搭擋,出勤時正好遇上以卡蘭斯為首的搶匪,二人寡不敵眾,墨菲因此而傷重不治,此時OCP公司的副總裁鮑伯提出機器戰警計劃,墨菲遭改造並洗去記憶,經過各種測試後,戰警出勤打擊犯罪成效良好,鮑伯因此獲得上司青睞;先前提出機器人ED902計劃的總經理迪克因此而惱羞成怒,於是僱用卡蘭斯欲將鮑伯殺害,墨菲因腦中殘留記憶使得他自行激活能源,將卡蘭斯等搶匪逮捕歸案,並將卡蘭斯承認犯罪時之口供記錄下來,卡蘭斯供出迪克為幕後主腦,墨菲前去逮捕,但因戰警程序設定無法對抗OCP公司主管,墨菲無從下手反遭迪克襲擊,幸好露意絲救走墨菲,迪克派卡蘭斯等人前去解決墨菲,卻反遭墨菲制服,墨菲前去OCP總部揭發迪克真面目,並在大老闆開除迪克命令下達後將迪克殺死……

C. 求這部片名

更多中文片名:
透明人
隱形人
更多外文片名:
Hollow Man - Unsichtbare Gefahr .....(Germany)
影片類型:
驚悚 / 科幻 / 恐怖
片長:
112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language and some sexuality/nudity.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 Movie KG
拍攝日期:
1999年8月 -
1999年4月26日 - 1999年6月25日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132 m (Spain)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保羅·范霍文 Paul Verhoeven
編劇 Writer:
Gary Scott Thompson .....(story) and
Andrew W. Marlowe .....(story)
Andrew W. Marlowe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伊麗莎白·蘇 Elisabeth Shue .....Linda McKay
凱文·貝肯 Kevin Bacon .....Sebastian Caine
喬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Matthew Kensington
Kim Dickens .....Sarah Kennedy
Greg Grunberg .....Carter Abbey
Joey Slotnick .....Frank Chase
Mary Randle .....Janice Walton
William Devane .....Dr. Howard Kramer
羅拉·邁特拉 Rhona Mitra .....Sebastian's Neighbor
Pablo Espinosa .....Ed, Warehouse Guard
Margot Rose .....Mrs. Martha Kramer
Jimmie F. Skaggs .....Wino
Jeffrey Scaperrotta .....Boy in Car (as Jeffrey George Scaperotta)
Sarah Bowles .....Girl in Car
Kelli Scott .....Mom
Steve Altes .....Dad
J. Patrick McCormack .....General Caster
Darius A. Sultan .....Gate Guard
Tom Woodruff Jr. .....Isabelle the Gorilla
David Vogt .....Helicopter Pilot
Gary A. Hecker .....Gorilla Vocals (voice) (as Gary Hecker)
製作人 Proced by:
Stacy Lumbrezer .....co-procer
Alan Marshall .....procer
Marion Rosenberg .....executive procer
Kenneth J. Silverstein .....associate procer
Douglas Wick .....pro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mpany Medien KG [德國]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國]
哥倫比亞三星電影發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International [美國]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法國] ..... (France)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ña S.A. [西班牙] ..... (Spain)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美國] ..... (USA) (DVD)
Columbia TriStar [美國] ..... (video)
ECT [挪威] ..... (Norway)
Skífan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 (Iceland)
特技製作公司:
Banned from the Ranch Entertainment (BFTRE) [美國]
索尼圖形圖像運作公司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美國]
Tippett Studio [美國]
其它公司:
Michelson Food Services Inc. [美國] ..... catering
Picture Mill [美國] ..... main title design
Varèse Sarabande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美國
USA
2000年8月2日 .....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0年8月4日
美國
USA
2000年8月4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0年8月2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0年8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2000年8月30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2000年8月31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9月1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0年9月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0年9月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0年9月7日
以色列
Israel
2000年9月7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0年9月7日
秘魯
Peru
2000年9月7日
波蘭
Poland
2000年9月8日
瑞典
Sweden
2000年9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2000年9月8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0年9月13日 ..... (Manila)
埃及
Egypt
2000年9月14日
芬蘭
Finland
2000年9月15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0年9月20日
法國
France
2000年9月20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9月21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9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0年9月21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冰島
Iceland
2000年9月22日
巴西
Brazil
2000年9月29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0年9月29日
希臘
Greece
2000年9月29日
挪威
Norway
2000年9月29日
英國
UK
2000年9月29日
丹麥
Denmark
2000年10月6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0年10月11日 ..... (Davao)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2000年10月12日
德國
Germany
2000年10月12日
義大利
Italy
2000年10月13日
日本
Japan
2000年10月14日
俄羅斯
Russia
2000年10月15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2000年11月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4日 ..... (Jakart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9日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00年11月9日
印度
India
2000年11月24日
科威特
Kuwait
2001年5月19日

相關評論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There's more to fear than you can see

You trust your eyes. You rely on your senses. You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Open your eyes

Think Invisible, Be Invisibl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ew you couldn't be seen?

If you can't see him, if you can't find him, you can't stop him.

《透明人魔》只是一個空洞的借口。
——《紐約郵報》
伊麗莎白·蘇竟然同意出演這部垃圾片,實在令人詫異。
——《舊金山紀事》
盡管影片中有豐富的特效,並且由保羅·范霍文執導,但從任何方面都不值得推薦。
——《洛杉磯時報》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1989年,製片人道格拉斯·威克(Douglas Wick)產生了拍攝隱形人電影的想法,他解釋說:「在當時,特效技術正在開始發生變革,藉助先進的技術,可以將隱形人前所未有的描摹出來。所以,除了對隱形人的普遍關注之外,視覺技術的可行性也日幀完善起來。」

直到威克找到了《空軍一號》的編劇安德魯·W·馬洛(Andrew W.Marlowe),影片的劇本才開始逐漸成形。和保羅·范霍文一樣,馬洛因故事對解除社會制約的心理暗示而深深著迷。另外,他對特效世界也很感興趣,是特效試驗室和製作公司的常客。

范霍文回憶說:「在安德魯創作劇本時,他要求的有些特效在當時還是不可能的,他希望在影片的籌備期間內新的技術會應運而生,他的前衛構思推動了特效技術的發展。」

後來,道格拉斯·威克將劇本交給了名導保羅·范霍文,威克說:「我一直希望由保羅來執導《透明人魔》,拍攝這部電影的真正難度不在特效,而是找到一位出色的電影人用特效來演繹劇情,讓特效成為情節的一部分。保羅不但在特效方面表現出了數學和科學天賦,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敘事者,觀眾會因他的影像而著迷。」

在談到對科幻片的熱衷時,范霍文說:「當我來到美國工作時,我知道自己對美國文化並不十分了解,我不想因唯恐打破美國社會規則或者犯錯而擔憂,所以拍攝科幻片是最安全的選擇。」

范霍文在好萊塢的處女作是《機器戰警》,其所取得的成功是眾所周知的,隨後是同樣科幻題材的《全面回憶》、《星河戰隊》以及別樣類型的《本能》和《艷舞女郎》,可以說全都不同凡響。在這些影片中,范霍文融入了自己的愛憎和對生活的看法。

看過《透明人魔》的劇本後,范霍文說:「影片人物形象很清晰。在隱形主題中,影片的情節發展得很巧妙。我喜歡空間、時間和情節的極度統一,這個劇本給我一種感覺,用對邪惡的精密研究來形容這個故事再恰當不過了。故事開始於一個慈善的科學冒險,還夾雜著些許幽默,但當我們看到陽光、溫和的塞巴斯蒂安·凱恩蛻變成瘋狂、邪惡的怪物,他真的變成了魔鬼。」

范霍文是在二戰期間的歐洲長大的,他認為影片故事仍在探討古老的道德話題。幾千年前,柏拉圖就曾寫過隱形人,他認為,我們自身沒有道德,道德是他人的認知和期待所形成的。柏拉圖說如果隱形人存在,那麼隱形人會沉迷於自己的能力,濫用這種能力,他會偷竊、搶劫、強奸甚至殺人,總之一切隨心所欲。柏拉圖提出,根本不存在引人向善的道德標准,因為我們懼怕監獄,所以才不會作姦犯科。

除了道德主題外,范霍文還非常看好將英雄變為惡魔的故事構思。在影片開頭,觀眾會支持塞巴斯蒂安這個英雄人物,但隨著他在自己身上展開試驗、成為隱形人之後,他人性中的邪惡一面開始顯現。觀眾將面臨選擇,還會支持塞巴斯蒂安多久,會完全否認他嗎?還是殘存一些對他的贊同?范霍文認為,影片從最初的科幻懸念驚悚片變為了最終的恐怖片,它陰冷、深刻、恐怖,堪稱當代哥特。

在影片開拍前,主創人員都認為應該避免同類影片的陳詞濫調,不僅僅要讓鉛筆和水杯在半空中浮動,還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人物。范霍文坦率的說:「我完全不知道製作這部影片所需技術的復雜和難度,一切遠遠超出了我的設想。」

事實上,每個人都低估了影片製作的難度,影片的特效總監斯科特·E·安德森(Scott E. Anderson)說:「我們當時毫無經驗,不得不將本片同《星河戰隊》相對比。」特效方面的難度在於表現塞巴斯蒂安逐漸透明的過程,以及隱形之後的奇異動作。

范霍文說:「從科學的角度講,隱形似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曾經一度讓人難以置信。如果你接受了存在隱形的前提,那麼這部影片就相當真實。」

在說到物色影片演員時,范霍文說:「我知道,在影片製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技術難題,但如果扮演塞巴斯蒂安的演員不適合,這一切也就毫無意義了。盡管他是隱形的,只有在水中和火中才會顯形,但他的表演仍很重要。我們不能使用替身,我們需要一位頗具天賦並願意吃苦的演員,他必須能忍受很多不適。」

最終,凱文·貝肯得到了這個角色。范霍文非常佩服貝肯表演風格的多面性,范霍文認為貝肯是個腳踏實地的演員,他曾經出演《阿波羅13號》,影片的拍攝過程格外艱苦,必須處於失重狀態並忍受強烈的眩暈。范霍文回憶說:「在第一次會面時,我告訴他扮演透明人會如何困難,大多時候,他會被渾身塗成藍色、黑色或者綠色,塗上和去除塗料都很不舒服。有時,他的臉上還要粘上橡膠面具。另外,會有隱形眼鏡罩住他的整個眼球,對他的身體存在危險。」

貝肯說:「我之所以被這個故事所吸引,除了因為能與保羅·范霍文合作的寶貴機遇之外,還對塞巴斯蒂安的角色很著迷。他是一個自我陶醉、渴望能力、以自我為中心和被寵壞的孩子,他散發的魅力足以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當他成為了隱形人,他被這種奇異的能力所迷醉,從而成為瘋狂的怪物。」

伊麗莎白·蘇在片中扮演塞巴斯蒂安的前女友琳達,她說:「琳達是個既浪漫又敬業的女子,她生活在塞巴斯蒂安強大的陰影里。最終,她必須控制並制服她曾愛過的男子。我對這個超級女英雄很感興趣。」蘇不想扮演一個彪悍的女強人、女鬥士,她更樂於扮演敏感、普通而智慧的女人。

【關於拍攝】

在演員就位之後,製片人艾倫·馬歇爾(Alan Marshall)將范霍文的長期合作夥伴艾倫·卡梅隆(Allan Cameron)請到洛杉磯任影片的製作設計師。在索尼公司位於加州斑鳩城(Culver City)的15號攝影棚中,劇組搭建了實驗室、觀察室、恢復室、醫療器械區和迷宮般的隧道等等。作為世界最大的攝影棚,15號攝影棚長近360英尺,寬160英尺,高40多英尺,巨大的空間讓片中的秘密地下實驗室得以充分體現。

卡梅隆說:「我希望打造一種封閉的氛圍,在影片開頭,就像安全的科學家之家,然而隨著塞巴斯蒂安的蛻變,實驗室越來越危險和恐怖,而當隱形人開始獵捕時,場景又變得有趣,這里成為了鬼屋的理想布景。」

馬歇爾回憶說:「在劇本中,故事發生的地點應該是冷戰時期的地下掩體,在30年前被棄置。在灰色的外表下,美國政府現在建起一座高科技的機密實驗室。」在藝術部門設計而成的掩體中,包括幾十年前的古老空調和空氣濾過系統,生銹的機器和老化的電力系統。掩體中陳舊的部分被不銹鋼牆體和巨大的平板玻璃所分隔,從而形成鮮明的新舊對比。卡梅隆設計了一條巨大的S形走廊,由於曲線復雜,所以你無法發現拐角處的情況。在頂蓬上,還鋪設了大量管道,塞巴斯蒂安可以藉此藏身。

片中曾有這樣一段場景,地下的噴淋滅火系統讓主要通道泛濫成災,隱形人在水流如注中現出部分原形,卡梅隆和特效協調人斯坦·帕克斯(Stan Parks)為此設計出一種大型循環系統,不但可以循環用水,還能保持一定水溫,從而避免令演員產生不適。

電梯是地下實驗室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劇組決定藉助製片廠附近的大型立體停車場搭建電梯布景,這樣每隔10英尺都有一層,而且取景角度也特別自由。

在加州攝影棚完成拍攝之後,劇組趕往華盛頓取景。製片人馬歇爾說:「我們的目的是找到首都的地標,為了避開旅遊業帶來的限制,我們選擇在8月拍攝。」經過長達9個月的協商,劇組終於得到了拍攝五角大樓的許可。在過去的10年中,只有兩部影片獲准在五角大樓拍攝。

【關於特效】

影片中的一些特效並沒依賴於任何數字特效,而且總共560個特效都遠比預想的復雜。其中首先需要使用特效技術的是塞巴斯蒂安的身體逐層透明過程。現今的觀眾早已不會滿足於想像,而是要親眼目睹和體會這一過程。於是,導演范霍文用盡了當今最具突破性的特效技術,並招募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

特效總監斯科特·E·安德森說:「很幸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曾經資助有關人類運動、生理和動畫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恰巧有助於本片的特效製作。」

范霍文說:「影片中共有三次轉變。一次是在大猩猩身上的試驗,其餘兩次是在塞巴斯蒂安身上發生的,其中的一次是變為隱形人,一次是失敗的復原。塞巴斯蒂安的隱形過程是多層次的漸進性轉變,當放射性液體進入機體,他的身體似乎被液化,肌肉系統隨後消失,現出了骨骼、血管和臟器,然後內臟、血管和骨骼依次相繼消失。」

Imageworks的技師們花費大量時間通過醫療器械和醫學院了解人體的真實構造,參加了解剖課,親眼目睹了屍體解剖,並拍照、繪圖。范霍文說道:「通過我的女兒,我們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驚喜的發現了一個博物館,館中的藏品都是蠟雕的解剖模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血管、肌肉、脂肪、骨骼、肌腱和內臟。這些模型完成於16世紀至17世紀,全都出自一個女子,可見當時的解剖學相當精湛。我們研究了她的作品,3、400年前的她竟成為了我們的技術顧問。」

為了完成轉變的場景,製片方使用了全新編寫的軟體。這種軟體名為「Volume rendering」(立體渲染),可以模擬出肌肉的收縮、骨骼、關節和其他身體內部結構的活動和細節。

影片的兩位解剖學顧問高度盛贊影片的貢獻,他們相信Imageworks為拍攝本片所進行的研究會推動醫學解剖的發展。作為教育家,他們一直在尋找細節豐富而精確的人體模型,不過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完成如此耗資巨大的項目是不可能的。這項研究的初衷是讓影片中的特效精彩動人,而現在卻有潛力成為最有價值的教學工具。

除了打造隱形人之外,影片中的其他工作也非常繁重。范霍文解釋說:「當拍攝隱形人與其他人出現身體接觸的場景時,我們先是拍攝演員的表演,然後去除掉隱形人,隱形人遮擋住的一切都必須重新充填。」范霍文有過拍攝《星河戰隊》的經驗,他深知這項工作的難度。

為了讓特效技術人員將畫面中的自己去除掉,凱文·貝肯在很多時候都會被渾身塗成綠色、藍色或者黑色,還要戴上隱形眼鏡和假發,遮住牙齒並穿上緊身衣。

精彩花絮
·影片中巨大的秘密地下實驗室的布景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一布景之一。

·影片拍攝曾因伊麗莎白·蘇的跟腱撕裂而延誤。

·塞巴斯蒂安的3D模型在拍攝完成之後被捐贈給科學研究部門。

·片頭用的麻醉槍其實是早期的漆彈槍。

·塞巴斯蒂安殘暴強奸鄰居的場景後來被刪剪,因為在影片試映會上,觀眾認為塞巴斯蒂安如此表現出罪惡一面還為時尚早。

·為了片尾的高潮場景,劇組一共搭設了四架電梯。

·在將半透明的塞巴斯蒂安搬回手術台的場景中,使用了一副金屬骨骼,以製造搬運身體的重量感。

·本片是保羅·范霍文在好萊塢的第一部R級片。

·同在《異形2》、《異形3》和《異形4》中一樣,生物特效總監小湯姆·伍德魯夫(Tom Woodruff Jr.)在本片中客串了角色,扮演了大猩猩伊莎貝爾。

·由於出現了殺狗鏡頭,導演保羅·范霍文接受了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的調查,原來最後死掉的狗是個假狗。

·為了激起演員的真實反應,保羅·范霍文將很多揚聲器放在片場的不同位置,讓凱文·貝肯的聲音出現在各個位置。在大猩猩隱形的場景中,揚聲器中傳來的猩猩叫聲是范霍文模仿的。

·為了使用影片片名,製片方買下了丹·西蒙斯(Dan Simmons)同名小說的改編權,小說與隱形人毫無關系。

穿幫鏡頭
·隱形人的很多特性被忽略,比如當光線穿過視網膜時塞巴斯蒂安會失明,腳上帶的灰塵會現出足底,他吃的食物會立即消失不見。

·在監控器中可以看到塞巴斯蒂安躺在床上,而床墊上卻沒有凹痕。

劇情簡介
在美國的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實驗室中,一群才華橫溢的年輕科學家揭開了隱形術的秘密。他們以動物作實驗獲得了成功之後,傲慢的研究小組的頭目塞巴斯蒂安不顧危險,堅決決定要在自己的身上做隱身術的實驗。
小組成員成功地將塞巴斯蒂安變成透明人,但卻不能再將他恢復原形。於是大家決定一定要找到揭開這個難題的"解葯「。然而,塞巴斯蒂安已經漸漸對自己隱形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能力而陶醉不已,他可以為所欲為而不被別人發現。他開始覺他的同事們正在做的挽救他的工作是對他的威脅,他已經失去了人性的理智……

D. 求一部外國電影>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大約04年上映的,絕對,因為我剛看。第二部07年底出的。

E. 有哪些經典歐美電影

智能機器,絕對經典。(科幻片中的經典之作)
指環王(魔戒)有口碑的
哈利波特系列
這個殺手不太冷(四年前看過,至今未忘)
辛特勒名單(反納粹的,不知道你喜不喜歡)
盜夢空間(看到最後才恍然大悟,不過跟個人智力而定有些人覺得看不懂)
肖申克的救贖,1408(大師級的作品,在我心中上無人超越)
達芬奇密碼,國家寶藏(探險片,情節不錯)
深淵(好萊塢的招牌)
變臉(很新穎的一部電影,講的是警匪生活的互換)
007系列中的黑日帝國(完全是沖著蘇菲瑪索看的,真不是蓋的)
辣媽辣妹(青春片,裡面的歌舞氣氛不錯)
美少女特攻隊(主角好萌)
風聲(國產的,我比較喜歡)
剪刀手愛德華(很感人)
勇敢的心(電視里經常簡介,不過我沒看過)
除了最後一個,其他我都看過,質量有保證

F. 請問《美國電影協會世紀百部佳片》是哪百部電影非常感謝!

篇幅有限詳細信息沒能全部列出
可以在:http://www.mtime.com/ 上找到所有電影的詳細信息

1. Citizen Kane (1941)
公民凱恩 (大國民)

導演:奧遜·威爾斯 Orson Welles
編劇:Herman J. Mankiewicz ..... (screenplay) and
奧遜·威爾斯 Orson Welles ..... (screenplay)
主演:Herman J. Mankiewicz ..... Newspaperman (uncredited)
奧遜·威爾斯 Orson Welles ..... Charles Foster Kane
Gregg Toland ..... Interviewer in 1935 Newsreel (uncredited)
約瑟夫·科頓 Joseph Cotten ..... Jedediah Leland
多蘿西·康明戈爾 Dorothy Comingore ..... Susan Alexander Kane

劇情介紹:
影片以本世紀初葉美國新聞業巨頭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為原型,用新穎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位報業大王的一生。凱恩在桑拿都庄園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後死去。一位青年記者受新聞報刊委託調查這幾個字的含義。通過查閱有關回憶資料了解凱恩青年時代的經歷及其母親的艱難身世。報社董事長伯恩施坦介紹了凱恩的發跡歷程以及製造輿論使國家捲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戰爭的往事。凱恩的生前好友利蘭講述了他與美國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他與和第二個妻子、歌手蘇珊的邂逅以及他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蘇珊則在夜總會中介紹了她和凱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變遷;她在凱恩的支持下想飲譽歌壇,失利後變與凱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庄園隱居。直到最後焚燒凱恩舊傢具時,才發現「玫瑰花蕾」原來是刻在他童年時代曾珍愛的雪撬上的字……

關於電影

拍攝於1941年的《公民凱恩》是美國電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實驗影片,被譽為"現代電影的紀念碑",在幾乎所有的電影排行榜上都是風光無限,被視做"電影史上十大影片"當之無愧的冠軍和頭號經典。這部純粹的"電影的詩"處在戰前電影偉大傳統的結束和四五十年代電影的開端之間,是一部對生活高度凝煉、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心理世界的理性體驗的影片,掘棄了當時通行的電影美學原則(構思新穎的仰角鏡頭和簡約而富於表現力的縱深鏡頭, 獨特而又自然流暢的場面調度和移動拍攝, 以及音響、對白、用光的革新運用和獨具匠心的配樂),改變了好萊塢過去傳統的影片拍攝模式,其中某些方面更被後人模仿到泛濫,在藝術上所表現出的力量、勇敢、粗獷、沖擊、娛樂性及個人體驗均達到了那一時代的巔峰。

《公民凱恩》是奧遜·威爾斯以紐約報業大亨威廉·朗道爾夫·赫斯特(1863-1951)為原型,加上自己童年時寄居他人時的經歷及感受塑造出了查爾斯·福斯特·凱恩的形象。該電影劇本的合作編劇赫爾曼·曼凱維支本人就認識赫斯特,並且是其情婦、電影明星瑪利昂·戴維斯的朋友。影片是保密拍攝的,但由於赫斯特認為這部影片是影射攻擊自己,因此提出抗議,並企圖以80萬美元買下影片禁止其上映。威爾斯聽到此消息大為震驚,他只有一個挽救方法,就是拚命在小范圍里放映影片,把口碑傳出去。果然,部分同行的高度評價使得雷電華頂住了壓力,否則這部作品將永遠保存在少數人的記憶里。此片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才後重新發行,先從歐洲受到重視,轉而在美國本土的電視上放映。

實際上該片講述故事的方式遠比其所講的故事有價值。影片由六段有著內在邏輯的閃回組成,這幾段倒敘並非一塊拼圖的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內層層剝開的洋蔥。影片將鏡頭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層面,對人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此片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美國個人奮斗理念的寓言故事。

該片共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導演、主演、攝影、錄音及音樂等九項提名奧斯卡提名,但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影片涉及的現實人物,最終只獲得最佳原創劇本一項金像獎。

演員

《公民凱恩》中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是為演員度身定做的--不僅主角,就連管家雷蒙、政客蓋蒂、童年凱恩等都有著鮮明的特色。此片的演員多數來自威爾斯的以廣播劇和舞台劇見長的水晶劇團,幾乎沒有電影表演的經驗,但除了極少數的特寫鏡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奧遜o威爾斯本人扮演的凱恩一角迄今仍是電影表演的範例。但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卻無法引起普通觀眾的一片叫好聲,原因是片中沒有可讓演員"炫耀"演技的場面,但如果觀眾將劇本和電影進行對比時就會發現演員實在功不可沒。

攝影

這部劃時代影片取得的成就還表現在電影的拍攝技術上,該片首次採用了大景深鏡頭(即深焦距鏡頭),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鏡頭及強度對比的黑白光影運用等。《公民凱恩》的構圖基本是古典的三角形,但常在鏡頭的變化和停留中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張弛節奏。此外,還運用了堪稱完美的蒙太奇鏡頭壓縮時間,擴大影片容量,使其簡潔地反映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如表現凱恩與第一個妻子離異的過程,從結婚到離婚共八年時間,影片卻只用了六個鏡頭就表現出來了。

為影片擔當攝影的是格萊格o托蘭德。托蘭德加入劇組時已是好萊塢卓有成就的攝影師,但拍攝的難度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我們現在都知道,那些超低角度的鏡頭都是威爾斯的主意。當攝影師表示機器已經擺到地面上、不可能再低時,威爾斯便將地板砍了,把攝影機"埋"入地下。

音響蒙太奇

《公民凱恩》的曲作者伯納德o赫爾曼(1911-1975)也是水晶劇團的成員。這位具傳奇色彩的作曲家一生配樂54部, 在其搭檔奧森o威爾斯極富個人特色的作品《公民凱恩》中,赫爾曼顯示出對於復雜音響和音樂的處理能力,譜寫了和鏡頭相得益彰的蒙太奇音樂,通過音響來轉換場景。他的配樂猶如劇情的忠實僕人,並在其中一些段落顯示出卓越才華:他為蘇珊登台寫了一段酷似馬斯奈歌劇的法國詠嘆調,為報社慶典寫了一段地道的百老匯曲子,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作音樂的提名。這位電影配樂大師後來在希區柯克那裡大放異彩,其中包括1960年的經典片《精神病患者》。

非線性多元敘事

在電影的敘事手法上,《公民凱恩》打破了以往電影順序的線性敘事的手法,採用了非線性的多元敘事結構,運用倒敘和插敘的敘事技巧,多角度、多單元地去表現人物,使人物更為立體鮮活。這種全新的敘事手法雖在今天已司空見慣,但在當時卻是史無前例的,從而成為現代電影和傳統電影的分界線。

非線性敘事技巧並非威爾斯首創,之前有幾部好萊塢電影已嘗試過,但威爾斯將這種"疊床架屋"的形式發揮到極致,每一段的時間跳躍和重疊都很大,很多視覺、對白及主題在不同段落中遙相呼應。威爾斯更將玫瑰花蕾叫做"騙人的玩意兒",玫瑰花蕾的動機只不過是一個情節的嚎頭,而通過對這一噱頭的探索使敘事成型,將整個故事的蔓生枝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提供了一個戲劇性的問題抓住觀眾,這也就使得該片帶有偵探類型片的模式。

2. Casablanca (1942)
北非諜影 (卡薩布蘭卡)

導演:邁克爾·柯蒂斯 Michael Curtiz
編劇:Casey Robinson ..... uncredited
Howard Koch
Murray Burnett ..... (play Everybody Comes to Rick's) and
Joan Alison ..... (play Everybody Comes to Rick's)
Julius J. Epstein ..... and
Philip G. Epstein ..... and
主演:Peter Lorre ..... Ugarte
亨弗萊·鮑嘉 Humphrey Bogart ..... Rick Blaine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 Ilsa Lund

劇情介紹:
1941年。卡薩布蘭卡。在納粹的鐵蹄之下,要從歐洲逃往美國,必須繞道摩洛哥北部城市卡薩布蘭卡。這使得這座城市的情勢異常緊張。

里克夜總會的老闆里克是位神秘的男子。 一日,捷克反納粹領袖維克多拉斯洛和妻子伊爾莎來到李克夜總會,希望通過里克獲得通行證。里克發現伊爾莎正是自己的昔日戀人,過去的誤解解開後,伊爾莎徘徊在丈夫與情人間,而仍深愛著她的里克,卻決定護送伊爾莎和她的丈夫離開薩布蘭卡。在機場,里克開槍射殺了打電話阻止飛機起飛的德軍少校後,目送著心愛的女人離開……

3. 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編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 (screenplay)
Mario Puzo ..... (novel)
Mario Puzo ..... (screenplay) and
主演: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 Don Vito Corleone
Franco Citti ..... Calo
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 ..... Michael Corleone
黛安·基頓 Diane Keaton ..... Kay Adams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 Tom Hagen
索菲亞·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Michael Francis Rizzi (uncredited)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 Santino 'Sonny' Corleone
艾爾·勒提埃里 Al Lettieri ..... Virgil 'The Turk' Sollozzo

劇情介紹:
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科萊昂家族首領,「教父」維托·唐·科萊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教父」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遜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剛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其中遜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

「教父」是黑手黨首領,常干違法的構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准則就是決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素洛佐的要求,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聖誕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大女婿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教父」中槍入院。素洛佐要湯姆設法使遜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遜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

邁克去醫院探望父親,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氣。各家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邁克制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素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家小餐館內,邁克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素洛佐和警長。

邁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黨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遜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家族間的和解。聽到噩耗的邁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

邁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遜尼報了仇。

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邁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唐·科萊昂。

幕後製作:
把馬里奧·普佐虛構的紐約黑手黨塑造成一個實現美國夢的家族奮斗史,這是科波拉最了不起的地方。影片從40年代末著手往後敘述,極具宏偉的史詩氣派,同時又有非常細膩的細節。無論是白蘭度飾演的大家長,還是帕西諾的新一代,人物刻畫既個性化,又不乏代表性。暴力場面也有如此雙重性,既寫實,又有歌劇的壯觀。事實上,整部影片將一些沒有社會內涵的打打殺殺升華為美輪美奐的歌劇,達到黑幫電影的最高境界。片尾洗禮的嬰兒是科波拉的親生女兒。本片榮獲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4.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飄)

導演:喬治·丘克 George Cukor ..... 0 (footage refilmed by Victor Fleming) (uncredited)
Sam Wood ..... 2 (uncredited)
Victor Fleming
編劇:Ben Hecht ..... uncredited and
Jo Swerling ..... uncredited &
Sidney Howard ..... (screenplay)
瑪格麗特·米歇爾 Margaret Mitchell ..... (novel)
David O. Selznick ..... uncredited and
John Van Druten ..... uncredited
主演:克拉克·蓋博 Clark Gable
費雯·麗 Vivien Leigh
奧利維婭·德哈維蘭 Olivia de Havilland ..... Melanie Hamilton (as Olivia deHavilland)
海蒂·麥克丹尼爾斯 Hattie McDaniel ..... Mammy

劇情介紹: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愛上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艾希利和查爾斯作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 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識。白瑞德開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絕。郝思嘉一心只想著去追求艾希利,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郝思嘉和表妹韓媚蘭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慘狀,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不巧韓媚蘭要生孩子了,郝思嘉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幫忙護送她和剛生下孩子的韓媚蘭回塔拉庄園。白瑞德告訴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軍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和郝思嘉擁吻告別。郝思嘉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在驚嚇中死去。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庄園主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郝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僱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面,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系。

弗蘭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利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回到韓媚蘭身邊。郝思嘉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婚後,夫妻二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閱艾希利的照片被白瑞德發現,終於導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艾希利的生日會前夕,郝思嘉與艾希利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韓媚蘭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白瑞德可不這樣想。

當郝思嘉告訴白瑞德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白瑞德懷疑地問那是誰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郝思嘉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庭里發生,韓媚蘭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兒子託付給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密,郝思嘉不顧一切撲向艾希利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利,郝思嘉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利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當郝思嘉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被遺棄的郝思嘉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幕後製作:
時代背景:美國內戰;地點:美國南方;戲劇高潮:火燒亞特蘭大。在如此壯麗的時代畫卷上演繹出一個極不尋常的愛情故事,開創了以真實而遼闊的歷史背景加虛構人物故事的愛情史詩片先河(該傳統發展出《日瓦戈醫生》和《泰坦尼克號》等佳作)。這部早期的彩色片保持了瑪格麗特·米切爾原著的韻味和深度,既有色彩渾厚的大場面(如女主角跨過遍地傷員的鏡頭),又有對人物命運的細致刻畫(請注意黑人女僕的性格)。無論你認為素材像莎翁名劇還是像庸俗肥皂劇,影片取得驚人的藝術和商業成就。英文片名《飄》(即《隨風而去》)出自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一句詩。女主角的經典壓軸台詞「明天是新的一天」乃原作出版前的暫定名。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七項大獎。1994年的續集《郝斯佳》(Scarlett)是一部長達360分鍾的電視劇,豪華製作,服裝布景等下了血本。故事講郝斯佳跟白瑞德離婚後依然藕斷絲連,她甚至回到愛爾蘭,被控謀殺等等。影片根據雷普利小說改編。

5.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沙漠梟雄)

導演:大衛·里恩 David Lean
編劇:Michael Wilson ..... (screenplay) originally uncredited
T.E. Lawrence ..... (writings)
Robert Bolt ..... (screenplay) and
主演:大衛·里恩 David Lean ..... Motorcyclist by Suez Canal (uncredited)
Robert Bolt ..... Officer with pipe gazing at Lawrence (uncredited)
彼德·奧圖 Peter O'Toole ..... T.E. Lawrence
奧馬爾·沙里夫 Omar Sharif ..... Sherif Ali
安東尼·奎恩 Anthony Quinn ..... Auda abu Tayi
亞利克·基尼斯 Alec Guinness ..... Prince Feisal
Jack Hawkins ..... General Lord Edmund Allenby
Claude Rains ..... Mr. Dryden

劇情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的盟友土耳其趁機侵入阿拉伯半島,而該地區的各個部族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無力抵抗土耳其侵略軍。英國軍方派了一個「阿拉伯通」、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那裡進行活動。

勞倫斯在去麥地那會見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的途中,遇見了哈里蘇部族的首領阿里,此人年輕剽悍,後來給了勞倫斯很大的幫助。勞倫斯到費薩爾處,只見他的大本營遭到土爾其飛機的轟炸,傷亡慘重。費薩爾採納了勞倫斯的意見,從陸路攻打亞喀巴,為佔領大馬士革鋪平道路。勞倫斯則與阿里率領突擊隊穿過沙漠,冒著炎熱與風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該城。

英國在阿拉伯半島的意圖是給阿拉伯人有限的槍枝彈葯,叫他們牽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時將阿拉伯各部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勞倫斯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採取行動的,但做法上比較講究策賂。他換上阿拉倫人的服裝,盡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於突擊隊屢建戰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對大馬士革發動的總攻勢中,勞倫斯與阿里率領的阿拉伯軍隊驍勇善戰,長驅直入,比英軍提前一天攻入。但戰後,英阿雙方在管轄大馬士革這個問題上發主嚴重分歧,勞倫斯困於復雜的政治外交斗爭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國後,憂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幕後製作:
本片是一部根據歷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場面宏偉的史詩片。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它忠於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為出色,既展現宏偉壯觀的戰斗場面,又剖析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出身卑微、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慾支配的冒險狂。本片榮獲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6. The Wizard Of Oz (1939)
綠野仙蹤

導演:King Vidor ..... 2 (Kansas scenes) (uncredited)
茂文·勒魯瓦 Mervyn LeRoy ..... 7 (uncredited)
Victor Fleming
Richard Thorpe ..... 3 (footage unused and completely reshot) (uncredited)
編劇:Herman J. Mankiewicz ..... uncredited
L. Frank Baum ..... (novel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uncredited
L. Frank Baum ..... book
John Lee Mahin ..... uncredited
Samuel Hoffenstein ..... uncredited
Edgar Allan Woolf ..... (screenplay)
Noel Langley ..... (screenplay) and
Noel Langley ..... adaptation
Florence Ryerson ..... (screenplay) and
Jack Haley ..... additional dialogue (uncredited)
Bert Lahr ..... additional dialogue (uncredited)
主演:Jack Haley ..... Hickory/The Tin Man
Bert Lahr ..... Zeke/The Cowardly Lion
George Beranger ..... Extra (uncredited)
Addie E. Frank ..... Munchkin (as The Munchkins and as The Singer Midgets)
Jimmy Rosen ..... Munchkin (as The Munchkins and as The Singer Midgets)
Billie Burke ..... Glinda, the Good Witch of the North

劇情介紹:
根據同名童話改編的經典兒童音樂電影。小女孩桃樂絲因為與收養她的嬸嬸頂嘴,獨自外出,結果被龍卷風刮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小人國。在仙女和人們的幫助下,她沿著黃磚路到綠水晶城去找大魔法師尋找回家的辦法。路上,她遇見了稻草人、錫皮人和膽小的獅子。稻草人想找魔法師要頭腦、錫皮人想要一顆心、膽小的獅子想要膽,於是他們結伴而行。一路上他們戰勝了女巫婆的阻撓,終於來到水晶城。但他們發現法力無邊的魔法師不過是一個同樣被龍卷風刮來的魔術師,根本沒有什麼法力。正當他們失望的時候,魔術師卻用意想不到的方法使他們一一實現了願望。桃樂絲終於回到了嬸嬸和叔叔們身邊。

幕後製作:
那《飛越彩虹》的歌聲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在純真和童趣中成長。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音符、每一樣道具都已成為電影史的瑰寶。現代科技大可以把特技做得更真,但誰能復制朱迪·加蘭的歌聲?本片曾有一個1925年的無聲版,還有一個1978年的黑人版(The Wiz),由黛安娜·羅斯和邁克爾·傑克遜主演,場景搬到了紐約,但最難容忍的是沒有採用經典版的歌曲。

7. The Graate (1967)
畢業生

導演:麥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
編劇:Calder Willingham ..... (screenplay) and
Charles Webb ..... (novel)
Buck Henry ..... (screenplay)
主演:Buck Henry ..... Hotel Desk Clerk
Mike Farrell ..... Bellhop in Hotel Lobby (uncredited)
Noam Pitlik ..... Gas Station Attendant (uncredited)
達斯廷·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 Benjamin Braddock
安妮·班克羅夫特 Anne Bancroft ..... Mrs. Robinson
理查德·德萊福斯 Richard Dreyfuss ..... Apartment House Resident (uncredited)
Katharine Ross ..... Elaine Robinson

劇情介紹:
本恩的父母忙著籌備慶祝他畢業的家庭晚會,但本恩卻對未來生活感到茫然。來客中的魯賓遜太太卻對這個小夥子很感興趣,並讓本恩開車送她回家。風流的夫人不斷挑逗本恩,但被拒絕。可是日子如此無聊,不久後他開始了同魯賓遜太太的約會,同時他也愛上了太太的女兒伊萊恩,遭到魯賓遜太太堅決反對。本恩終於找到機會向伊萊恩表白了愛意,並講述了自己的墜落,只是沒說出那個夫人的名字。伊萊恩原諒了他,但魯賓遜太太的震怒使伊萊恩猜到了一切。她傷心地與一個叫卡爾的人傖促結婚。本恩得知這一消息,不顧一切向教堂沖去……

幕後製作:
1967年,「新好萊塢電影」的出現,改變了行之多年的大片廠壟斷制度,更多貼近現實生活和年輕人思想感情的電影出現,使好萊塢電影從純粹的「逃避現實」消遣品逐漸變成「反映現實」的藝術品。邁克·尼科爾斯執導的本片,以一鳴驚人的姿勢出現,成為這個電影變革里一部舉足輕重的代表作。本片屬社會諷刺喜劇片,關鍵詞「塑料」是那個時代的象徵,高潮戲男主角追婚已成經典。三位主演均有出色的表現,影片音樂更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片是霍夫曼和導演尼科爾斯的成名作。

8. On The Waterfront (1954)
碼頭風雲(岸上風雲)

導演: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
編劇:Budd Schulberg ..... (story)
Budd Schulberg ..... (screenplay)
Malcolm Johnson ..... (suggested by articles)
主演:Michael V. Gazzo ..... Bit (uncredited)
Karl Malden ..... Father Barry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 Terry Malloy
愛娃·瑪麗·森特 Eva Marie Saint ..... Edie Doyle
羅德·斯泰格爾 Rod Steiger ..... Charley 'the Gent' Malloy

劇情介紹:
昔日曾經是職業拳擊家的特里·馬洛伊,血氣方剛,現在紐約港當碼頭裝卸工,並為工會頭目約翰尼·佛蘭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約翰尼·佛蘭特之命殺死了特里的朋友喬伊。

不久,特里結識了喬伊的妹妹——大學生伊蒂。伊蒂親眼目睹碼頭工人的悲慘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親兄弟為工人說了幾句話就慘遭殺害,決心和教區牧師巴里神父一起,為碼頭工人伸張正義。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觸中,他告訴伊蒂他的人生哲學是「在別人能動手之前,自己該先動手」,伊蒂指責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沒有絲毫人類的仁愛。

G. 求一部電影的名稱 小時候看過一部外國的科幻片

外文名稱 Klatwa doliny wezy(1987)
中文名:蛇谷的詛咒
劇情介紹:
1987年波蘭和蘇聯合拍的恐怖科幻片。現在看來這仍然是一部節奏緊湊的片子。隨劇情發展,影片把人從現實世界一點點帶入到神秘恐怖的事件中。每當一個謎題揭開,新的發現就會讓人更為震驚。最震撼的是……
上世紀50年代初,特拉文隨法軍入侵印度,在寮國的寺院中掠走一尊金像,金像的一個蛇頭狀飾物中藏有一份古老的神秘手稿。30年後,手稿被一位波蘭教授破譯,說是在寮國的一個洞穴中,藏著一種可以統治世界的力量……
一個飛行員墜機在一個熱帶雨林國家,隊友死了,他逃生的過程中偷了土人的的一個蛇頭權杖,若干年後他帶人回去探險,用那個權杖打開了一個墓穴,裡面有好多蛇,還有激光炮之類的東西,他們在一個大廳裡面發現了一具外星人的屍體,才知道這個是一個外星人墓穴,探險隊拿走了外星人陪葬的一個上面有很多蛇頭的寶瓶逃出了機關,後來打開寶瓶的時候裡面的液體飛濺了出來,這個老飛行員遭液體感染變成了一個怪物,被實驗室的保安擊斃。最後,寶瓶在運送回去墓穴的途中連同飛機一起被一個黑洞吸走,消失無蹤……

H. 一部外國電影,所有消費都要時間支付.當時間為零時生命也就結束了。求電影名字

時間規劃局
該電影由《戰爭之王》的導演安德魯·尼科爾執導,賈斯汀·汀布萊克、阿曼達·塞弗里德主演的驚悚、科幻電影。 講述發生在虛構的未來世界裡的故事。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在那時時間成為一種可以購買、存儲的商品。主角Will被誣告殺害了一名富有的人並偷走了他的時間,他便開始了逃亡生涯,而阿曼達則飾演被他劫持的富有大小姐 。
該片於2011年10月28日在美國上映。

I. 求一部美國經典老電影~

中文譯名:美國往事
港台譯名:義薄雲天/四海兄弟
更多片名:C'era una volta in America
導 演: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
主 演: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
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
珍妮弗·康納利Jennifer Connelly
喬·派西Joe Pesci
丹尼·艾洛Danny Aiello
威廉·弗西斯William Forsythe
伊麗莎白·麥戈文Elizabeth McGovern
塔斯黛·韋爾德Tuesday Weld
發行公司:華納(Warner Bros.)
影片類型:犯罪(Crime) 劇情(Drama)
級 別:R
片長:229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英語 法語 義大利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評級: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sexual content, language and some drug use. (edited version)
級別: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Finland:K-16 Germany:16 Netherlands:12 Sweden:15 Brazil:14 USA:R Canada:R Canada:13+ Australia:MA France:-12 Ireland:18 Japan:R-15 Norway:18 Spain:18 UK:18 West Germany:18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Italy:VM14 France:-16 Netherlands:16 Singapore:M18 New Zealand:R16
製作成本:$ 30,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Regency Entertainment (USA) Inc.
拍攝日期:1982年6月14日 - 1983年4月22日
首映日期:1984年6月1日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本片獲1985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編輯本段]影片劇情
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的義大利籍導演瑟吉歐·萊昂,帶領觀眾橫跨四十餘年,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敘述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
金獎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面條,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與其夥伴的犯罪生涯為主軸,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時代背景跨越經濟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美國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員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飾一角;本片當年曾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而曾為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堪稱義大利國寶級大師的埃尼奧·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獲得金球獎的最佳原著音樂提名,埃尼奧·莫里康以憂傷懷舊的配樂,將觀眾帶回多年前紐約的猶太人區,重溫昔日風情。
這是瑟吉歐·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這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的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執導,是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頗有氣勢,暴力的描繪有一種詩意。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影片只選取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和幾件事件,採用典型的好萊塢敘事結構。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時空結構處理頗有特色,通過主人公面條的回憶將故事逐漸展開,故事始終在面條和麥克斯之間一種理還亂的債務糾葛中進行。本片獲1984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配樂、最佳服飾設計兩項奧斯卡金像獎,1985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編輯本段]精彩影評
美國往事:生命的鄉愁,時間的灰燼
多少海洋消失在沙中
多少沙子在石頭中苦苦祈禱
多少時間在貝殼
歌唱的角里哭泣掉
多少魚群珍珠般的眼睛裡
放棄了生命
多少清晨的珊瑚里的號角
多少水晶中星星的影子
多少笑的種子在鷗鳥的喉間
多少思鄉的游絲在夜間群星的軌道穿梭
多少肥沃的土壤
為了這個字的根:
你——
在一切砰然作響的
秘密的帷幕之後
你—— ——內利·薩克斯
我的記憶已經模糊.比如,當我第一次站在家裡的凳子上,點起腳尖,偷偷翻檢藏錄像帶的櫃子,那是什麼時候?比如,當我第一次學會擺弄鬆下L15錄像機,那是什麼時候?再比如,當我的父親指著一盤貼著《美國往事》標簽的錄像帶說"整個人生都在裡面",那又是什麼時候?
何止記憶,連我的眼睛,都開始模糊.
那盤錄像帶還在,但L15已經放不出聲音.帶子里的人都說外語,只是偶爾有一個聽不出年齡的阿姨突兀的冒出聲來講解劇情,說"面條"什麼的,後來知道這東西叫"內參".
我把從裡面看到的東西當成了自己的童年,這奇怪就像高中那會兒把《陽光燦爛的日子》當成自己的少年.
不同的是,看美國往事的時候才幾歲啊,我就覺得我老了.
友誼
"You see, I have a story too, Mr. Bailey. I had a friend once. A dear friend. I turned him in to save his life. He died. But he wanted it that way. Things went bad for my friend, and they went bad for me too. "——Noodles
沒有哪部電影把友誼的忠誠與背叛寫的如此滄海桑田.
一切都無法言說.
除了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彼此沉默著看到過去,彷彿面對遠古的海洋,埋藏著人類最深沉的情感.
救贖
"現在時辰到了,你們讓你們回復了的天性懺悔,讓眼淚的滾油煎凈了的,讓悲慟的雷霆震醒了的天性懺悔,默默的懺悔,悠久的懺悔,沉徹的懺悔,像冷峭的星光照落在一個寂寞的山谷,像一個黑衣的尼僧匍伏在一座金漆的神龕前."
Noodles:自我逃避
如影片的首尾所暗示,他的一生就像鴉片,是場幻夢.
他一直在逃,卻始終被過去追殺,被影子纏繞.
鴉片館里無人接聽的電話鈴聲,讓他想起向警居的告密,這告密把三個朋友送向了死亡;仇人的追殺,讓他坐上離開家鄉的列車,這列車把他送向了35年的逃亡;"貝利"部長的請柬,讓他看到掩蓋過去的面紗,這面紗幾乎欺騙了他的一生;即使Max的出現使真相大白,他也仍然不願承認35年前的一幕是場戲,仍然不願承認眼前就是奪走他一切的曾經的摯友,他悲愴到欺騙自己.
最後,年邁的Noodles彷彿又回到35年前的鴉片館,他躺在床上,靜靜的等待那無人接聽的電話鈴聲,但電話沒有響.於是他面對鏡頭,露出了笑容.一切的悔愧和傷痛,被幻夢洗清.
幻象消滅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劇......轉瞬間,或許,便已斂息了最後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燼與殘灰,在未滅的余溫里自傷與自慰."
Max:自我了斷
他就像一輪信仰燃燒的太陽,周圍聚集著被他的光輝照亮的行星.他註定要驚天動地,但如果毀滅在劫難逃,他會選擇耀眼的爆炸,讓整個星系陪他滅亡.
他的野心使他不顧一切,搶劫聯邦儲備銀行是他的夢想;他不會像父親一樣死在瘋人院,他嚮往結局的輝煌.當Noodles對他說"You're really crazy"他憤怒到痛苦,於是在閃著輝光的海灘上來回踱步,那宿命的步伐里傾瀉出無盡的孤獨.
他猛烈的報復Noodles的背叛."When you've been betrayed by a friend you hit back."
但當"末日審判"來臨,他又只能指望Noodles親手解決自己的生命.那將證明他償還了一個朋友一生的債.他甚至拿出那塊懷表(那友誼的信物和見證!),布滿皺紋的眼角祈求著"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死去",然而當Noodles回答"I haven't had a gun in my hands for many, many years. My eyes aren't what they used to be, even with the glasses. My hands shake. And I wouldn't want to miss.",他知道他將無法獲得救贖. 於是他絕望如心死般的,消失在粉碎垃圾的卡車里
愛情
"雖然歲月在這個廣大人間不息的成毀一切,在任何人事上都有新的和舊的交替,但間或也有例外,就是屬於個人的青春美麗的常駐......那些陌生的熟悉的遠遠近近的男子因她那青春而來的一點痴處,一點魯莽處,一點從淡淡的友誼而引起的憂郁或沉默,一點從微笑或一瞥里新生的愛,都好好保存,毫無損失."
35年之後,Noodles在戲院後台的化妝間里見到了Deborah.她一點一點的卸裝,我們驚奇的看到她的樣貌仍然青春美麗,歲月的風蝕沒有在她身上刻下任何痕跡.也許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Noodles眼中的又一個幻象,一個在他心中永遠不會老去的女神.如同Deborah在舞台上飾演的埃及艷後Cleopatra,"age cannot wither her".
就像Max,Deborah永遠熱烈的追求夢想.她清楚的感知著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時矛盾的預見到這種選擇的結果.當他們還是少年,她讀了一首詩給他:"My beloved... will always be a two-bit punk, so he'll never be my beloved. What a shame.";當他們都已成年,她溫存的對他說"you're the only person I ever cared about,""but tomorrow i'll go to ollywood".
這種左右為難使她總是對Noodles欲拒還迎並最終任由理智戰勝了情感.當他從廁所的牆眼裡偷看她跳舞,她會背過身去脫掉衣服,到出門時才提醒哥哥廁所里有"蟑螂"(那是年幼時的詹妮佛·康納利);當他趁聚居區里的人們做禮拜時跟蹤她回家,她會故意留門,嘴上卻說"要有人留下來看店以防小偷";當他一言不發的坐在車里送她離去,她會溫柔的送上親吻但又拒絕進一步發生關系;即使在他強暴她之後,她也只是把火車窗簾半拉下來,看到他出現才緩緩的掩上.
在這里,Noodles的性格悲劇再一次毀掉了他的愛情.他總是在朋友和女人之間難以取捨搖擺不定(Deborah:"Run,Noodles,your mom's calling you.");而當他在分別前的最後一刻意識到Deborah將永遠離去時,長久以來積壓在心底的苦悶和慾望便只能如獸性爆發,以強暴的方式佔有Deborah的美麗和青春.
35年之後,Noodles在戲院後台的化妝間里見到了Deborah.她一點一點的卸裝,問他為什麼還來看她.他說第一個原因是想看看她當年拒絕自己去當演員是不是明智,他說"Yes,you did,you're terrific." 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她成了Max的女人。
時間
本片導演Leone曾經指出閃回結構在《美國往事》中的核心地位:"because tim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s in the film - this film is about memory, nostalgia and death."
可見,與其說《美國往事》是《教父》的同宗兄弟,不如說它是《公民凱恩》的旁室嫡孫.
比如那塊從醉漢身上偷來的懷表,不僅見證了友誼的生與滅,而且暗示著Noodles和Max的一生都活在不屬於自己的時間里.
比如1968年胖子和面條重逢時的對話.Moe: "What have you done all this time?" Noodles : "Going to bed earlier".這不僅比喻Noodles像普魯斯特的小說人物一樣丟失了時間,而且說明他的現在就是過去的不斷蘇醒.
再比如片中一處史詩化的細節:用背景畫面中布魯克林橋的興起象徵Noodles的成長,當大橋還在打樁的時候,他是個青春期的少年;當大橋完工的時候,他成了一個幫派的領袖;當35年後大橋周圍布滿了高速公路的時候,他和大橋一樣變得老態龍鍾,世界拋棄了他們.
"電影使我們有機會在無法看到的那個世界中努力塑造,而敘事本身也是在重新結構時間,那些時間帶給我們的美感似乎無法言表......在日常生活中,時間使人與人之間形成穿插關系,使事與事之間形成穿插關系.導演便是要在安排這樣的安插中顯示才華......他俯身檢起了一跟柴火,但經過漫長的時間,又告訴我們這只是一根火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覺到了時間的存在."
夢想

Noodles有他的夢想,Max有他的夢想,Deborah也有她的夢想.
然而當每個人的夢想都跌得粉碎,我們知道,這是——美國夢的失去.
本片融匯了相當多的時代特徵——20年代:滿眼的深褐色,猶太人的店鋪,住民,馬,篷車,蛋糕,衣服,腐敗的警察;禁酒令;混雜著溫和和暴力的社會;廢棄的海港,倉庫,褪色的招牌;地下酒吧和鴉片館,巨大的裝潢藝術的餐廳;60年代:作背景音樂的Beatles,聲音古怪的嬉皮士,揭露腐敗和丑聞的電視節目......
在60年代,有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的遇刺,有日益高漲的民權運動,有一浪高過一浪的反戰呼聲,一時間所有虛偽的美國神話都被打破,浮出表面的只有血腥和骯臟的真相.在《美國往事》中,我們看到協會,法律,政策甚至宗教團體是如何迅速變臉以求適者生存的.如同Conway對Max所說,現在的混混一夜之間包攬的生意比他在過去兩年裡談成的還多.
1968年,Leone拍攝了《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West),深刻揭示了隱藏在美國歷史後面的推動力:"make believe it didn't happen"
《美國往事》是Leone審視美國三部曲的終結篇.前兩部是《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和《Duck, You Sucker!》(法文標題意為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三部曲分別從西部世界,墨西哥革命和外國移民的角度闡述導演對美國的反思.而《美國往事》的真正主題即是夢想的破滅.與之相似的是卡夫卡在小說《亞美利加》(Amerika)中同樣以歐洲移民(Karl Rossman)的視角反映理想的顛倒/曲解和失去.不同的是,Leone似乎對夢想的痊癒和失而復得不報任何希望.
Noodles,一個在現實中敏感的懷想過去的角色,是浪漫主義理想的典型代表.相似的,我們可以參考Allen在1979年的《曼哈頓》中飾演的Isaac Davis.兩個故事不僅都發生在曼哈頓,而且均呈現了角色對已建立起來的表面事物的對抗.因此二者也都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同時期文化的拒絕,一種主人公試圖把自己的感知強加給"理想曼哈頓"的努力.同時,兩部電影還各自呈現了獨具魅力的布魯克林橋:一個是煙霧彌漫下的黑與白,一個是在興衰起落中映襯出的逝去的童年.最後,兩部電影又都表現出在頹廢中的價值觀的保存——即使美國的轉變使這種道德堅持越來越失去價值,以致其他人都已宣稱和它的斷絕.
自我的映像
"鏡子"在本片中飾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即:揭示人物的本質.
第一處:車站.出逃的Noodles站在鏡子面前,然後,變成了35年後的自己.此時的背景音樂是Lennon和 McCartney的《Yesterday》,但抹去了歌詞,只有隱約的"yesterday","suddenly"提示我們記憶的模糊,容顏的改變,逝去的青春,和無盡的鄉愁.凝視中他似乎記起了50年前Deborah的話:"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Noodles."
第二處:即50年前Noodles在街頭看到的鏡子,那時的他傷感但帶著希望.除此之外,年輕和年邁的 Noodles遭受著同樣的打擊----面對殘酷的現實,面對Deborah永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美.
第三處:化妝間.Noodles和Deborah進行著35年前未完的談話.她坐在大大的化妝鏡前,他遠遠的站在一邊,鏡子中有兩張愛人的臉.她的依然青春美麗,他的已然衰老疲倦.她在心底原諒了他.但他們一句話也說不出.
要理解Noodles這個角色,我們要時時記住"鏡子"的提示:Noodles始終背負著沉重的自我映像.一個從小就被Deborah言行傷害的令自己討厭的身體形象,一種長久不曾改變的精神的焦慮和困擾.雖然後來同Eve(一個純真的女人)的關系使他有所抒解,但最後同Deborah的見面再次加深了這種由於無法企及的距離而造成的深深的自卑.
但化妝間的"鏡子"也同樣使Deborah重新審視自己.她看上去永不凋謝的美被一層化妝品的假面覆蓋.當她一點一點的卸裝,一個像Noodles一樣脆弱和痛苦的普通人便代替了"女神".
所謂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僅僅一步之遙(如同Max的結局).
庄生曉夢誰先覺——感傷的黑幫情歌《美國往事》來自reiger
基於立足點的不同,如同放大鏡與顯微鏡的關系,如果說史詩式的《教父三部曲》道盡了浩瀚的黑幫血淚,那麼《美國往事》就好像是一群黑幫小混打拚江湖的奮斗生涯記錄片。《教父系列》的視野更為廣闊,《美國往事》的下筆卻更為細膩……
暴力美學尚未被定義以前,黑幫美學已經被這二部經典完美地詮釋。《美國往事》繼承了《教父系列》利用穿插回憶片段的敘述方式展開劇情,關於劇情我不想多講,已經有出色的影評加以闡述,以下提供幾個鏈接:
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print.php?blog_id=4a3984d4010004wv
http://www.moview.cn/rearwin/YP/200508/61637_2.html
http://www.moview.cn/rearwin/YP/200507/60189.html
看了幾位網友的評說,發現自己原來看片的時候遺留了幾個關鍵點,比如布魯克林大橋的變遷印證了主角面條(德尼羅飾演)的成長歷程,又比如邁克斯跳進垃圾車自殺以後,大街上駛過幾輛載滿狂歡的年輕男女的轎車,當時我還以為那是偶然經過的,看了網友的影評,才知道那是面條回想當年酒禁解除以後的狂歡情景,導演用了一種混淆虛實的拍攝手法,把兩個不同時間的場面巧妙地結合,面條遠去的青春迎面駛來,在他來不及回頭細看的時候,青春已經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當然,某些網友看了不下十遍,我才剛剛看過一遍,那自然是遺漏了細節的,這正是一部值得反復體味的經典所具備的精粹,每次看都有新發現……
不得不提此劇的靈魂一幕:童年的面條在廁所挖了個磚洞偷看倉庫里頭的少女黛博拉翩翩起舞的情景。珍妮佛•康納莉原來又是一個少年期就達到演技巔峰的例子,她那種稚氣中隱藏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就已經預示著這個女孩會成長為一個深謀遠慮的女人,麵粉倉庫里的麵粉在黛博拉輕柔嬌小的舞步擺動下,四處飛揚,似雪非雪,像霧非霧,畫面凝聚著一種游離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朦朧,仿如仙子的女孩,激盪著情竇初開的面條的心,面條那雙不斷轉動的眼睛,注視著那個仿如舞台的地方,原來他從一開始戀上黛博拉,就已經是以一個觀眾的身份,看著屬於她在屬於她的舞台上起舞,這個暗示最終成為他倆一生最大的諷刺。當小黛博拉發現了面條,把他喚到身邊,跟他讀聖經的時候,是他們最純潔的愛情印象確立的時候,當面條想輕吻那個仿如仙女的少女的時候,邁克斯的出現打斷了這個純潔的初吻……面條在選擇面前,還是優先選擇了朋友,而放棄了愛情。這個場景也暗示了邁克斯與黛博拉將成為面條終生的羈絆,邁克斯老是利用他,同時奪走本屬於他的一切,包括那個認錯人的狂亂的情婦。而面條從失去初吻的一刻開始,就永遠地失去了黛博拉。如果當時他不顧邁克斯,選擇了黛博拉,會否可以改變這個過早地理智考慮問題的女孩的一生呢?面條,包括我們觀眾,永遠也找不到答案了。
有了前面足夠的鋪墊,出獄後的德尼羅強暴黛博拉的劇情竟然顯得合情合理,這個女人太自私了,德尼羅再次希望追求失落的愛情的時候,她竟然連一絲溫存的機會都不給他, 你既然早就不對你們之間的愛情抱有希望,那為何你又要見他呢?無論是出於報復還是為了永久地佔有這個男人(我比較認同是後者),黛博拉的行為都顯示初足夠的可恥與自私,這個女子的自私的丑惡程度,比德尼羅強暴她的惡行,還要丑惡百倍。黛博拉既然選擇追逐事業,那麼就永遠也不應該跟面條見面,她明明知道面條愛她是如此深切,難道僅僅是因為聚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不像是一個久經江湖的事業型女人應有的不理智的表現。這個場景表達的意味,個人認為較多是導演的傾向問題,他傾向表達男性在得不到的愛情的時候,那種無法挽回的痛苦,於是,黛博拉處於這個獨特的表達需要的位置,為作品的主題服務,這里帶有某種程度的不真實性,如果僅僅是黛博拉出於女性天生的搖擺不定的性格而暫時出現性格上的軟化,等清醒的時候,又毅然離開面條,那麼她遭到強暴的結果,只能說明男人與女人終究原來是來至不同星球的動物,無法溝通,這是否導演要表達的意思呢?那段強暴戲是我所見最能被容忍的,以前我一直是極度反感男人用暴力奪取女人的行為。面條所面對的那種痛苦,正如某網友所言,作為女性觀眾,相信是很難以理解的。
除了愛情的痛苦,友情的痛苦更加讓人窩心,在搶劫銀行家的時候,飢渴的情婦發情地要求匪徒強暴她,善於控制情慾邁克斯沒有動容,因為他不會在作案的時候受其他事干擾,而面條卻不顧一切地發泄,直到邁克斯提醒他該離開的時候才清醒,這又是二人性格的對比。後來那情婦重新遇到他們那伙強盜,邁克斯玩了一個游戲,讓情婦猜當時那個是與她魚水之歡的男人,結果情婦誤以為邁克斯是當時的對象,面條不以為然,因為他根本對這個女人無興趣,這里佔有替代的暗示又反復出現了。面條為了拯救邁克斯,於是向警察局報案,但給邁克斯識破了,於是,面條一直以為他害死了兄弟們,背負了30多年的愧疚與孤獨,到頭來發現給邁克斯欺騙了,邁克斯非但沒有死,還奪走了他黛博拉。黛博拉第二次與面條重逢的時候,她在不斷抹去臉上的妝,直到不知是淚水模糊了妝粉,還是妝粉模糊了淚水,厚厚的妝粉下,掩飾著她脆弱而真實的情感……
罪惡的黑幫生活葬送了他們的一生,連最初他們保護的活躍在勞工界的工會積極分子,最終也過
上了權錢交易的生活,成為新時代的上層階級……
邁克斯最終希望死在面條的手下,以求得心靈最後的救贖,但面條拒絕了他。面條一一句悲滄的「我們浪費了一生。」,徹底地為這段「美國往事」作了最後的總結。
影片最後,面條那被煙幕模糊了的扭曲的微笑,為這段感傷的黑幫情歌添上最後的休止符。
這竟然是我所看過的最痛苦的電影……
[編輯本段]關於電影
《美國往事》並不是一部風格明顯的類型片,雖然它從30和70年代鼎盛的黑幫片中獲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此片的小說原作者哈利·格瑞也的確是個真正的前幫派分子),黑幫電影僅僅只是提供了一個故事載體而已。影片主人公面條並不象一個傳統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他更像一個屈從於環境和直覺的平凡之人,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事實上導演賽爾喬·萊翁內(Sergio Leone)是非常細心地對這部影片進行了挑選和斟酌,這也是為何他身為義大利人,卻把此片的人物設置在猶太黑幫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國黑幫電影講述的都是義大利裔幫派或者愛爾蘭裔幫派,但曾經在禁酒時期空前活躍的猶太幫派卻很少有電影提及。
《美國往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它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所有的「美國情結」(賽爾喬·萊翁內本人並非在美國出生且未在美國長期生活過),他所要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鍾愛的美國歷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因為他對於大洋彼岸的理解並非像科波拉這樣在街邊成長起來的意裔美國人,而是通過銀幕上的美國電影所獲得和積累的,所以他才會拍攝一部帶著非美國氣質的美國題材的電影來完成自己一生所求證的事物。
[編輯本段]導演介紹
Sergio Leone,1921年生於羅馬,默片導演Vincenzo Leone的兒子.以創造"義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s)而聞名.1964年拍攝《A Fistful of Dollars》,由當時名不見經傳的Clint Eastwood出演.第二部《A Few Dollars More》和第三部《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仍由Eastwood主演,且角色均無姓名,因此被視作三部曲.
至此,Leone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Morricone的譜曲(作曲Ennio Morricone是Leone的小學同學,從《a fistful of dollars》開始合作的御用作曲家),戲劇性的鏡頭移動,以及角色眼部的極近特寫.
1968年Leone拍出風格迥異的經典之作《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這標志著Leone藝術生涯的一次飛躍.該片場面緩慢,優美而震撼,是一次向老西部樸素誠實精神的完美致敬.
在此之後的《Duck, You Sucker》被人稱作"薩帕塔的西部"("Zapata Western",薩帕塔,1877-1919, 墨西哥的革命家、土地改革運動領袖,農民起義軍的指揮者);此類型的另一代表作是馬龍白蘭度出演的《Burn!》,但場景設置在18世紀初葉的南美島嶼.
1984年,Leone拍攝了他的第二部傑作(也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影片長近4小時,在美國發行時遭到十分惡劣的刪減.這是Leone所有作品中情節最好的一部,節奏不急不徐,完美緊湊.永遠在我的十佳之列.
sergio Leone卒於1989年.

J. 有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歐美的,男主角接了個任務,報酬是一億,代價是事成之後消去他的記憶

叫做《空頭支票》又叫《致命報酬》,是吳宇森導演的,烏瑪瑟曼和本阿爾弗萊克主演。
邁克爾·詹寧斯(本·阿弗萊克 飾)是一個天才電腦工程師,他擅長把高尖端的科技產品拆卸掉,然後根據它的原理設計成更加優秀的產品。三年前,天才邁克爾接受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僱傭,替他們執行一項高機密任務。

按照約定的協議,在邁克爾完成任務後必須消除他這期間的記憶,以免泄露公司的任何機密。他的行情一向很高,這項為期三年的任務,應該能為他賺進44億美元的進帳。但是,這次他在完成任務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收到一張巨額支票,只收到一個信封,裡面裝滿各種看似毫無用處的小物品,還附著一封信告訴他說他早就同意放棄這次的酬薪。

看到這封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信,邁克爾非常震驚,由於他的記憶已遭消除,所以也無從得知這是否屬實。自己辛苦三年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邁克爾心有不甘,卻因為記憶全被刪除無法證明自己。不久後發生了一連串怪事,邁克爾發現自己被人追殺,甚至連聯邦探員也開始對他進行追捕,他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一項預先設計好的陰謀。 為了奪回自己三年辛苦工作的酬薪,挽回自己的聲譽,更為了逃避追殺搶回他寧靜的生活,邁克爾決定認真調查這件事。他發現那封奇怪的信封里,裝著的物品竟然是查出真相的線索。 於是,他找到過去三年來與他共事並深愛著他的女子蕾切爾(烏瑪·瑟曼 飾)再次攜手合作,趕在他的前僱主雷吉米( 阿隆·埃克哈特 飾)派人殺害他之前解開這段記憶裂痕之謎……

關於影片:吳宇森第一部科幻驚悚巨作
《空頭支票》改編自天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創作於1953年的同名短篇小說,1982年去世的菲利普,無疑是當代科幻小說界最著名的元老之一,改編他的作品早已成為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的制勝法寶。他的小說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在小說中描述未來的人類是如何濫用科技進步,操控人類的記憶。至今菲利普的作品已多次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包括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賣座巨片《 魔鬼總動員》以及阿湯哥的《關鍵報告》。

本片從策劃、籌拍到拍攝、上映,整整歷時9年,從1996年開始派拉蒙就買下了改編權,開始尋找合適的導演。原先電影公司考慮了6位導演,打算正式邀請了《尖鋒時刻》的布雷特·拉特納,但因為他要執導新版的《超人》而作罷。 後來又考慮了執導《K-19寡婦製造者》的凱瑟琳·畢格羅,後來也不了了之,直到影片即將開拍的前6個月,才決定又吳宇森接手,為此他還把原定的下一部力作《華工血淚史》(Land of Destiny)推遲到了2002年9月開拍。

"我一直都是菲利普·K·迪克的忠實讀者,我特別喜歡他在《空頭支票》一書中探討的道德議題。他小說中的主人翁都很有人性,很真實,不像很多科幻小說中的主角都像超人一樣。" 吳宇森談他將菲利普這部小說搬上大銀幕的感受,他打算將小說中科幻的未來世界,加上自己獨特的動作風格,拍攝出一部描述發現自我及真愛的驚悚動作片。

幕後製作:啟迪未來視覺概念
片中的視覺特效是由曾經擔任《銀翼殺手》一片視效總監的格雷格·麥克莫瑞負責的。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要用真實的膠片和特技動作來拍攝影片,而非利用電腦合成去完成它,這是吳宇森的想法。"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需要避開很多可以用電腦實現的視效轉而去尋求一些看起來更為'自然'的解決辦法。所以當我們無法用攝影機和演員實現某些鏡頭的時候,我來決定如何去完成吳宇森所想要達到的效果,如何保持他那種獨特的視效風格。"

麥克莫瑞完成此類效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一種被他稱為"高效攝影術"的技術,他利用電腦最大限度的給某些圖片以特寫畫面,這是傳統的相機鏡頭無法做到的。相對於其它畫面來說,這些畫面就顯得有些過於清晰並且具有超現實的風格。這種技術所描繪的通常是一些有關未來的映象,或者是簡寧斯曾經擁有過的記憶片斷。

作為菲利普·K·迪克的崇拜者,麥克莫瑞認為迪克用很個人的方式觀察周圍的人群,他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還有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改變。"很多科幻故事的講述的都是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之間的故事,但是迪克的故事更關注我們本身是誰和什麼力量駕馭著我們的問題。《空頭支票》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不要光去想未來是如何改變我們的,還要知道我們將如何影響未來。"

角色介紹:在驚悚中逃命的電腦天才
飾演主角天才電腦工程師的本·阿弗萊克,接拍這部戲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能夠和吳宇森這位國際大導演合作,另一個原因則是能演出一部改編自經典小說的科幻巨片。阿弗萊克說:"這部片的劇本構思巧妙,情節錯綜復雜,寫得真的很棒。當你結合菲利普·狄克的科幻題材以及吳宇森強烈的視覺風格,絕對能拍出一部不同凡響的好片。"

片中的大反派是邁克爾的前僱主、億萬富翁雷吉米,飾演這角色的演員阿倫·艾克哈特說:"雷吉米和邁克爾是一對想利用科技拯救世界的同窗好友,但是後來雷吉米卻放棄理想,一心追求個人權力及野心。現在他想要利用科技改變世界,他認為他所創造的'機器'將改變地球的未來。"其實,雷吉米跟吳宇森其它作品中的反派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們其實都只是一般人,並不是什麼大奸大惡的人物。

前不久在昆汀·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1》中揮舞著武士刀的烏瑪·瑟曼,這次走進《空頭支票》片場飾演阿弗萊克的助手兼女友,吳宇森說:"烏瑪擁有一顆出乎意料的聰明頭腦,以及令人不得不多看一眼的美貌外表,非常符合雷切爾這角色。"在邁克爾在被殺陷身無助中時,是女助手雷切爾挺身相助,並且在一起的工作和逃難中產生了愛情,也成為了最後改變他的主要動力。

評論:吳宇森仍在面臨輿論挑戰
吳宇森改編自菲利普·K·迪克的一部神奇作品……在我們仍未了解一切之前,一切都消失了。

——《娛樂周刊》
《空頭支票》是一部類似吳宇森早期動作片的喧鬧影片,好在還有些看頭。

——《洛杉磯時報》
如果沒有吳宇森獨有的電影風格,《空頭支票》將成為一部很沉悶的影片。

——諾姆·史拉格 電影評論網站
《風語者》失敗後吳宇森走進了他好萊塢之路的寒冬,他為之成名的暴力美學在幾部成功的動作片之後,卻最終無法跨越的東西方的意識,在2002年遭受了沉重打擊。美國人無法接受東方人特有的情義,於是,在接受教訓後吳宇森拍攝了這部從故事、人物、細節都極標准好萊塢的《空頭支票》。影片少了豪氣沖天,沒有了俠肝義膽,動作戲也只見優美不見暴力,我們只能在偶爾的幾個動作里看到老吳當年的影子。

雖然說完全"好萊塢"化很不適合中國影迷對他的期待,但也不能說這片子就不好,這畢竟是吳宇森對科幻驚悚片的第一次嘗試。可能我們會對影片中的動作暴力場面感到遺憾,但緊奏的情節,懸疑驚悚的刺激,應該能感受到吳宇森電影的另一種魅力。忘記吳宇森曾經留給我們的記憶,把《空頭支票》僅僅當作一部好萊塢的科幻新作去看,會得到客觀的觀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