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香港电影票房断崖
扩展阅读
霸道总裁微电影完整 2024-06-16 10:34:29
韩国电影邻居的阿迅雷哥 2024-06-16 10:17:06

香港电影票房断崖

发布时间: 2024-05-23 04:44:32

1. 曾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是什么

1、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兴起以及好莱坞、东南亚等电影市场的冲击,香港电影难以延续往日的辉煌,陈旧的制片模式以及同质化电影所带来的审美疲劳,都让香港电影逐渐走向了落寞。

2、邵氏停产、嘉禾电影被收购且不再涉足上游影视业务、新艺城也因利润分配不均、创作观念发生分歧等问题仅存活11年就宣告解体。面对市场的大浪淘沙,其他香港影视公司即便能继续出品电影,产出量也极低,基本一年1-2部甚至几年一部。

3、香港电影人才青黄不接,至今仍活跃在电影舞台并具有票房保障的导演和演员依然是黄金时代的电影人。

(1)香港电影票房断崖扩展阅读:

面对香港电影的衰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香港电影僵化的制作模式和内容单一都让港片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而内地电影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香港电影人才和资本。

对于相对狭小的香港市场来说,电影公司很难应对内地、东南亚、好莱坞多个市场的分流,而一些公司海外投资的失败更让电影公司雪上加霜。”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港片想要进入内地市场只能走合拍片的道路。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视频平台或许能够成为香港电影公司的下一个依托。”

从业者认为,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影院上映的影片数量有限,再加上现阶段欲在院线上映的影片众多,香港电影若想要借该渠道获得较高的票房会面临较大的竞争,而视频网站则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并可直接对接受众以获得市场。

2. 刘德华电影票房扑街,这是不是代表港片已经没落了

今年的春节电影档很是神奇,几乎80%的电影都被《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给占据了,其他电影连一杯羹都分不到。

在这里我觉得最可怜的要属刘德华,作为一个全能艺人,他在全中国的影响力都很大,但为何票房屡屡扑街呢?

今年上映了刘德华主演的两部电影《拆弹专家2》和《人潮汹涌》,但是票房都不是太尽如人意。

其中《拆弹专家2》收获了13亿票房,只排在了总票房的第51位;而另外一部《人潮汹涌》更是低得可怜才6亿。

许多年后,刘德华身上体现的,也不过是港片巨星该有的样子:踏平崎岖,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哪怕一个黄金时代逝去了,那些用心坚持的人,总会得到时间的回报,不管片酬算多算少,刘德华真正的回报其实是八个字:华仔还在,港片不死。

3. 王晶: 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 流失台湾市场导致崩盘

曾经的香港影坛被誉为是东方好莱坞,但94之后港片在传统票房市场就全线溃败了,到了97基本上只有香港那点票房了。一个市场不足以养活一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失业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香港电影的没落。90年代中期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巨星远赴好莱坞发展寻求出路,后来电影业实在撑不下去了连向华强都退出影坛了。

巅峰时期的港片是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如八九十年代李连杰成龙的电影在全亚洲各国地区市场就能辗压一大堆美国片,到90年代中期都还能与之对抗。王晶曾一针见血点出香港电影没落溃败的原因:“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市场的崩溃,引致香港市场的没落,因为台湾市场的疯狂。

王晶继续说到:以至从90年开始,香港的电影已经吃得太肥腻了,大家接受了那种能够台湾给的成本已经够拍完一部戏,其他的市场都是赚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乱开一通。

台湾当时最疯狂的时候五条院线,所以香港也必须有五条院线来拍足够的片来供应台湾的五条院线,然后可是这种泡沫终于有一天会爆破的,直到王英祥用三千万卖周星驰的《济公》然后大赔钱之后,台湾的那些片商就终于醒觉到这是不行的。

周星驰《济公》当年台湾票房惨败,台北仅收到1548万新台币,全台按2倍推算也就3000多万。这个成绩片商分账到账可没多少钱,王英详用3000万新台币买该片亏惨了。95之前港片在台湾的票房成绩还不错,但那几位巨星的片子卖价很高,当影片票房一般的时候台湾片商就会亏钱,后来台湾片商集体向香港片商抵制要设定一个“天花板”。

王晶继续解读,然后大家就联合跟香港的所有片商说:“我们要设一个天花板”就是最多是多少钱,好像当时是想定在1750万,然后很多人过去了,因为他们算过,觉得台湾这些片商是纸老虎,他们的存货只能支持三个月,如果大家联手他们三个月后就没有片放了。

但是算错了,他们回来之后,那些台湾院商就联合起来,向新闻局要求开放美国片,以前的美国片在台湾每一部只能进八个拷贝,后来台湾新闻局就同意了,你就可以进来一百个拷贝都行,一下子就把整个港片的市场就冲破冲崩了。

而且当时以为呢,所有院商都觉得电影频道好赚,他们反正买了那么多片,自己都做电视台了,都在电影频道放自己的片就想赚两遍。可是呢就越来越恶性竞争,差不多那边片一下,那边就上了,甚至于你上了一个礼拜,第二周已经在它的电影频道上,慢慢就变成观众就不来看了。所以在两三年之内很多个台湾院商就倒下了,然后再加上香港的盗版,三件事加起来,整体地把香港的电影打垮了。

王晶这个解读一针见血,当时台湾是香港市场以外最大票房市场,对于很多港片来说就靠台湾市场收票房减轻票房压力。当年能做到全亚洲市场通吃的只有2人,一个是成龙,另外一个就是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当年也很火,但这两位主要还是靠港台市场收票房,日韩,东南亚市场不入流。

香港片商太贪得无厌遭到台湾院商的抵制,完全开放美国片后港片份额一下子就被吃掉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成龙票房还维持在巅峰,其他港片票房几乎都片扑街了,失守台湾市场导致港片崩盘,这个观点很到位一针见血。当年要是有台湾市场做后盾港片也不至于那么快泡沫破灭,香港电影人低估了台湾片商,当然台湾片方商也是贪得无厌最后让美国人渔翁得利。

王晶揭秘: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后,遭到台湾院商的联合抵制,而香港片商不愿意让步,最后流失台湾市场导致香港电影崩盘。如今20多年过去了,港片复苏遥遥无期,错失台湾市场,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又被淘汰出局,现在就看能不能抓住内地市场机遇了,这是港片崛起最后的机会。

4. 为什么香港电影越来越差了

1985-1996年。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票房冠军成绩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同样获得认同。同样,出色的电影为香港电影带来大量的资源。使得香港电影更加繁荣,但为什么从97年开始,香港电影就开始没落,鲜有优秀的电影出现呢。

内因:1.邵氏对香港电影业的垄断,提及香港电影,必定跳不过邵氏。当时的邵氏电影可以说是独大,有演员有片场有影院,全产业联动。而且当时的演员全靠工资生活,任你的电影再火也不会有太多的额外收入。这些大量减少了电影拍摄的投入,所以纵然电影票房不好也不会有太多的回本压力。但这也让邵氏并没有继续加大电影的投资,尽管香港电影那时一片繁荣,但是成本的限制却让其没有足够的进步。虽然邵氏对香港电影做出了贡献,但是以其体量,是否做的足够多呢?

2.资金问题:粗制滥造的电影导致资金回本困难,无法尽快投入新电影的拍摄。本土经济不景气,外商开始撤资寻找新的市场。当时的年代,虽然大陆已经定下对西开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贸易,法律上仍有很多问题出现,这时候,被英国统治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就成为大陆同西方及台湾的经贸中转地。但是随着大陆开发政策的逐渐实行和落实,香港的经济也收到冲击。3.演职人员:提起香港电影的衰落,估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演员好导演青黄不急,但为什么我放在后边说,因为这其中有这因果关系,正是因为香港市场受到冲击,周润发,成龙等投身好莱坞,但当时的香港环境却没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来。

香港电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国外电影业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21亿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只有4500万。从97年开始,香港的海外市场败退,本土市场也受到挤压。而在国外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电影却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军仍然在三四千万左右徘徊。2.观众喜好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国大片的冲击,观众开始追求更高制作,更新颖的电影。而香港电影仍是那几样,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创新。3.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97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电影的发展,韩国,美国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电影,而原先投资香港电影的台湾金主也开始撤资,香港电影的市场和资金供应都受到影响。

这些原因也形成了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的崛起变得更难,也很难重现当初的繁荣景象,再涌现出往日的经典电影了

5. 为什么感觉国内的电影票房破10亿很轻松,港片却很难

近年来,国内电影的票房过十亿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港片很难做到那是因为时也势也,港片的辉煌已经不在,跟内地电影比起来格调并没有高太多,依然是熟悉的脸庞演着熟悉的剧本,打打杀杀枪战心理战,观众着实有些疲劳。

而港片曾经辉煌,古惑仔,枪战警匪,赌场争斗,这曾经都是我们的热爱,那是因为那个时期国内市场的空白的,是贫乏的,所以我们视之为珍宝,而现在这些片已经翻不出什么花样来了,观众已经不觉得稀奇了,甚至有的小年轻都没有追港片港剧的经历,他们怎么会买账呢?

6. 这部港片删减了30分钟,上映后票房惨淡,为何在海外大受欢迎

《喋血街头》最初的失败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恰恰相反,是因为这部电影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可惜的是,即使影片有张学友和黎明两位天王,还有李嘉欣和李嘉欣两位女神,票房成绩依然不容乐观。虽然没有《财叔之横扫千军》那么惨淡,但票房也只过千万。究其原因,其实是当年香港电影的通病。

结论:

李嘉欣的表现打破了标准,剪辑后才上映。这部电影成了徐克心中的遗憾。从此,徐老怪在换人电影的道路上也停止了前进。时隔多年再看《妖兽都市》,别具一格的风采依旧闪耀。

7. 《黄金兄弟》票房为什么这么惨

《黄金兄弟》的票房很惨吗,并不算。上映两天破亿,截止今日五天已超2亿,虽然成绩并不算亮眼,但是近几日单日票房横扫其余对手,完爆同日上映的《江湖儿女》,已经是中秋档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