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推荐 » 推荐儿童英雄电影手抄报图片
扩展阅读
哥伦比亚电影中国版 2024-05-16 22:06:26
电影韩国美人迅雷下载 2024-05-16 22:03:29
关于性的老电影 2024-05-16 22:03:28

推荐儿童英雄电影手抄报图片

发布时间: 2021-06-20 13:42:38

Ⅰ 关于英雄的手抄报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说一下,邱少云是抗美援朝英雄。抗战英雄人物有好多啊,像左权、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向阳........ 向阳存瑞、叶挺、徐向阳邱少云 狼牙山五壮士

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

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

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Ⅱ 小学生有关于英雄的手抄报(大点能看清字)

好好利用网络

Ⅲ 向英雄致敬的手抄报内容

向英雄致敬手抄报内容:这里有些资料: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的哀思。
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迈向光明,迈向未来。
我静静地呼吸着每一口的空气,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心脏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撞击着胸腔。血液从指尖流遍全身,我思考,现在的我 能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正是曾经的你们,用你们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铺设的道路 。战火中,你们出生入死;坚牢中,你们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屠刀,你们大义凛然。透过泪水审视这个世界,高耸如云的纪念碑 苍劲有力的行道树,波涛汹涌的滚滚长河,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我的心里,早已心潮澎湃。除了泪水,还有微笑;除了哀愁,还有敬仰; 除了思念,还有感激;除了遗憾,还有欣慰;
革命烈士们,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今天这美丽富饶的祖国,看到了这广阔肥沃的土地,看到了这自由飞翔的白鸽吗?我想你们也会欣慰吧!“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开拓进取。
在此;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向抗日战争期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生命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Ⅳ 抗日小英雄手抄报版面设计

的他还会给法规和个人过户一窥萨尔发热的收费为服务的是我其实我轻轻的温度

Ⅳ 关于“向英雄致敬”手抄报的内容

把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简单(也可稍复杂)写一遍,再加上些对这个英雄人物的评价即可。

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0月,背着家人只身到汾河贯家堡,参加了妇女培训班,被选为小组长,潜心学习。在当地召开的反霸群众大会上,登台发言,揭露和痛斥恶霸地主残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区里表扬。结业回村后,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支前和慰问部队等。
1946年春,县里下达200斤纺棉花任务,限期20天完成。她带领妇女昼夜苦战,提前2天完成,获全县第一名。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再三恳求党组织把她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我地工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上山,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其转移。次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敌人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自白”。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并相许给她一块土地。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接着又以死相逼,她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恼羞成怒,指使叛徒把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和71岁的陈树荣,用铡刀杀害。敌连长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回答:“死也不投降!”她镇定自若地问:“怎个死法?”敌连长狂叫:“一个样!”并命令机枪对准群众:“把这些人全扫光。”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刘胡兰的行为值得称赞,她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向她致敬!

Ⅵ 小英雄的手抄报有哪些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附录: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

Ⅶ 关于英雄的手抄报,(要图片和文字)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
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Ⅷ 英雄的小故事手抄报图片为主

英雄的小故事


Ⅸ 关于英雄的手抄报图片,明天就要交,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