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影平台 » 卡夫卡豆瓣假电影
扩展阅读
中途岛战役高清电影 2024-04-25 21:20:01
感动中国2007电影 2024-04-25 21:20:00
被掏空的大爷韩国电影 2024-04-25 21:19:56

卡夫卡豆瓣假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1-29 01:02:44

1. 他瞎编了一部不存在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9,为何却有人表示自己看过

外星人一直都是悬而未解的话题之一,当外星人首次被提出时,人们很难去相信,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常理去解释,直到外星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这时候他们意识到,可能除了人类,真的存在其他的外星生物。

其余的网友评点的也是不亦乐乎,有人表示该片是“此生必看200部影片之一”“励志青年推荐看电影之一”,然而这仅仅只是田野瞎编的而已,为了不造成更大的影响,田野已经将影片消息删除。

2. 豆瓣当年的卡夫卡事件

关于此事件时间线:

  1. 2011.2.15,豆瓣用户雪盲在新浪微博上声称:
    去年在豆瓣上虚构添加一部名为《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条目,没想到一年后,有2000多人标记想看,并有200多人标记看过并写下评论。

  2. 2011.2.20,用户雪盲再次声称,《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该条目已被豆瓣删除)在网络快照上的影评是其发完微博后其他网友跟风恶搞而来。

  3. 2016.12.28,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中国电影报》批豆瓣评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恶评伤害电影产业》,即引用了该事件,实际被打脸。当时还有媒体传言,猫眼app下架,豆瓣被约谈等,被证实为假消息。
    随后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评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力量》,由于前后矛盾被网友询问,人民日报评论回应:以此为准。

关于这一事件,查看网络《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比较快照截图时间,可以分析得知:

首先,豆瓣条目是可以由网友自发提交的(豆瓣后台审核),然后有用户恶搞伪造条目,并在微博上声称虚构的电影有多人标记已看并评论,实际该消息发出后才导致了多人跟风恶搞,豆瓣发现后即删除了该条目。同时也有网友指出此之前的截图上的一些电影短评的用户疑似同为电影编辑,猜测是雪盲之前在自己圈子讲过此事而被友情“赞助”评论。

这一明显是圈内自嗨事件,被一些人形容为豆瓣集体装逼事件,有人以此攻击豆瓣评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为豆瓣用户,我觉得上述批豆瓣的逻辑和推论都很搞笑。
豆瓣只是大众打分(平均分)平台,只是用户网民影迷的工具,从没有自封过什么权威。
服务的对象是用户影迷消费者,没意义也不需要对电影或电影市场有所谓的公平公正客观。
再说评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什么意思?符合你心意是公正,不符合你心意的就不公正?
你口味都和别人和流行和大众都一样的?你按地球人标准平均身高体重买衣服买鞋吗?

看电影本来就是主观体验,每人体验观感都可以不同,你要是不接受这个前提,其实意味着我们(观感不同的话)根本就没法讨论电影
说电影有什么客观分又说什么电影之外的因素影响之类的,不过是些傻子或者说比较幼稚自我。
看到不同观点便觉得被冒犯不开心进而攻击辱骂的或不许别人评论评分甚至攻击平台什么的,其实是一种自大和虚弱。
别人需要对你的不开心负责吗?你能通过骂别人改变并替换覆盖他人(对电影)的体验吗?
除了对他人不尊重不公正(和语言暴力)外,更是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只能证明你是傻子并增加一个讨厌你的人而已(是的,也许这就是你的目的,谁让别人让你不开心了呀,大家相互讨厌吧)。

不能以他人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公平和正义,不过是偏见和暴力
所谓公平很大程度是“公平感”,看你怎么理解怎么解读。
正确(正义)也并不唯一、恒定,正确其实是角度和程度的混合
每一种正确都会衍生出上千种错误,而现实就是由无数种正确构成的(这里,比方说我认为某电影评分9分是正确的客观的,其实意味着其他评分都是错的,说到底是种偏执,只有接纳他人的不同才能更好的在世界上生存——也给世界和他人带来和谐。正确,可以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不绝对化和强加于人,在观影体验上并不冲突对立)。
我们不是为了正确活着的,更不是为了他人眼中他人口中的正确活着的

所有强求豆瓣评分公平公正或客观的不过是胡搅蛮缠强词夺理自以为是以及别有用心。

另,有些人会以偏好选择性失明,比如他会认为用户雪盲第一个声明是真的,而第二个则会无视或认为豆瓣作假,我也是无话可说。


转一篇腾讯网于2016年底就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评论的评论:《恶评真能伤害电影产业吗?》。
PS,就文中讲的几个片子我基本都没看过(好吧,文末的几个略知略看过),不评论。
再PS,我虽然说了挺多,并不意味我就做的够好,我只是努力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而已。

PS,知道的段落格式很糟糕,普通回车换行没用。

3. 如何看待「虚拟评论」例如豆瓣上的一部根本不存在的电影,却被很多人标记、推荐、写影评的现象拜托各

所谓虚拟评论,就是为一部不存在的电影、一本不存在的书、一个不存在的人所撰写的评论。 除了小说,还有一些人是这方面的榜样,比如莱姆,博尔赫斯,保罗·奥斯特等等。
小组刚成立时就加入了,觉得为不存在的作品写评论还挺有意思的。

所以看到之前无论是编撰条目的人还是欲以此调侃撰写了评论的用户的人所发出的声音,觉得谁消遣了谁还说不定了。没必要自作聪明地认定自己玩了一手漂亮的。

把甲壳虫卡夫卡城堡这几个词换掉,条目兴许还能出现在奇书之类的豆列中。倒是觉得这件事能看出豆瓣用户感兴趣的点在哪,但撰写评论本身是没什么问题。

《虚拟书评》豆瓣评分8.2,也许虚拟影评也能出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