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剧情 » 信条电影剧情梳理图
扩展阅读
ck电影网风起长林 2024-03-25 23:41:29
韩国电影方子传在那里看 2024-03-25 23:36:20

信条电影剧情梳理图

发布时间: 2022-08-13 18:17:13

① 电影《信条》如何深度解析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在诺兰的设计中,“回到过去”这个概念被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动作:转向,逆时间前进,再次转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戏之前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基于这三个步骤在进行展示和说明。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飞机横穿一栋大楼,最终炸毁。那场戏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实拍的。原本导演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



② 《信条》的故事情节如何

《信条》的故事情节塑造的有点混乱,但是总体也能看懂,到了后面出现烧脑剧情也是会讲到的。简单点来说在电影《信条》的世界,存在一种时光逆转机器,称为逆转门,逆转门分为红色和蓝色两部分,从红色门进去以后,你就会从蓝色的门出来,然后进入到一个时间逆转的世界,也就是说,进入到一个什么都是倒着进行的世界,这个倒着进行的世界就是从你进入逆转门开始那一刻倒着进行,这个世界中发生的事情的流程和你进入逆转门之前的流程一模一样。

③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④ 《信条》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为何这么难懂

这是一部谍战动作片,讲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特工争夺一种叫天能的东西,这部剧难懂是因为设计领域太广,又量子冷战、时空逆转,开启了全新的时空概念,将不同时间线剪辑在一起

⑤ 《信条》这部最新烧脑大作你看懂了吗剧情主要讲述了啥

《信条》这部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又一次创造了既卖座又叫好的成果。不过很多人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表示没看明白,一头雾水,这个也正常,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时空关系就是一个123,321的关系。整部电影运用了很多的时空理论,还有经典的祖父悖论。主角在差点被大壮杀掉,不过尼尔救了他并且主角也明白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一行人回到仓库进入了时光机回到之前,从印度军火商那里得到了很重要的情报,知道了大壮意图毁灭世界。这个计划是未来人为了杀掉21世纪的人类所做的。只要灭世武器被集齐就能让人类都毁灭。因此主角和伙伴们准备阻止大壮,他们回到了过去,小美拖住大壮而主角和尼尔等人去解决灭世武器。在这个过程中主角等人经过了一番打斗,就在主角即将被小BOSS给打死时有个尸体突然复活然后逆向帮主角挡了子弹。最后主角一行人成功阻止了大壮和未来人的灭世计划。不过就在大家以为要结束的时候,尼尔突然说自己要逆向回到过去。主角才明白之前为自己挡子弹的人就是尼尔,而现在他要去赴死。并且尼尔还告诉主角,自己是未来的主角招募的人,主角未来会成为这次行动的创立者。到此,整个故事才呈现出来。

⑥ 《信条》剧情解析是怎么样的

解析:

故事开始出现的萨塔尔方砖,有意大利庞培古城出土的回文密符,这个方砖,横着读,竖着读都有意义。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萨塔尔,Arepo是戈雅名画的伪造者,Tenet是电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场戏出现的地点,Rotas是奥斯陆自由港储存艺术品公司的名称。

这个方砖的回文结构是电影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暗示了电影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定。

影片评价

《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

如此烧脑,也注定了它会将很大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信条》还是挺概念化的,电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还原这个概念本身,所以电影虽然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拍摄,但它们也都沦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动机相对欠缺。

⑦ 信条剧情全解析

在影片《信条》里,逆转化学物质是在逆熵的根基上拓宽出一个定义,例如逆转炮弹便是一种典型性的反转化学物质,

这类化学物质的运动方式与一般化学物质彻底反过来,等同于主人公做出一个抓住炮弹的姿势,

逆转炮弹会从路面返回墙面的弹痕,随后弹痕全自动修复详细,炮弹从弹痕返回枪膛,再到炮弹夹,

全部过程和枪击完全是一个逆反的过程,大家从表层看,好像炮弹的运动是以混乱变为合理的全过程,应该是一种熵减或逆熵的过程,

具体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全部过程依然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由于炮弹的运动全过程必定耗费了一种动能,而这些流失的动能是一个从井然有序到凌乱的全过程。

逆熵也不过是一种根据逻辑性演练的现代定义,但这类提温对这个宇宙空间系统软件来讲,系统软件只能越来越更为错乱,熵也是持续在提升,只能加快宇宙空间的热寂,

因此现阶段的科技进步,熵是没办法反转的,就算根据耗费动能去反转,也只能投入更为大的成本。

⑧ 电影《信条》深度解析是什么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⑨ 镜头多,节奏快,人物杂,信息量大,你看懂诺兰《信条》了吗

看完诺兰的《信条》,这部烧脑的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说实话,这部电影前半个小时,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在弄不清楚后续剧情的逻辑关系,最后,只剩下一脸懵懵的状态走出了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可以用以下几个人归纳:镜头多,节奏快,人物复杂,信息量大,也正因为上述几个要点的原因,让我实在没有看懂这部烧脑电影,那么,你看懂诺兰的新片《信条》了吗?

其实,《信条》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作品,拥有庞大的精致镜头,镜头的视觉冲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剧情的天马行空,我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看不懂《信条》,不过,放松心情,用沉入式的心态跟着诺兰的导演思想,认真去感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