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剧情 » 为什么恐怖电影越来越流行
扩展阅读
有小帅哥的电影欧美 2024-04-20 23:47:36
开战斗机外国电影喜剧 2024-04-20 23:17:26
爱尔兰电影高清免费观看 2024-04-20 23:16:07

为什么恐怖电影越来越流行

发布时间: 2023-03-22 19:20:25

1. 恐怖片怎么那么吸引人

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地恐怖电影,一连两个多小时沉浸在恐惧中,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能从恐惧中获得什么?

一.从影片中得到的恐怖体验是个人和人类的成长相关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被恐惧包围着长大的。作为个体的人类,每个人都有童年时期的恐怖心理体验,因为经历惊险与恐怖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开放幻想、提升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欧美恐怖片中,经历惊险与恐惧的主角常常是儿童,受到惊吓的儿童形象正好与观众在童年时期积淀下来的恐怖心理感受引起共鸣。心理学家说看恐怖片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而在电影学者眼里,恐怖电影则是此类观众的一个心魔:在恐怖电影里寻找自己的悲伤童年或者某种潜意识。看恐怖片的愿望,是在观众蒙眬的潜意识中存在的。对于会使我们感到恐怖的事物,对于恐惧这样令人难忘的心理体验,人类有着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既对危险有着本能的远离躲避反应,同时又无法抗拒其对人性好奇与猎奇心理的诱惑。恐惧感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需要。而作为这种恐惧需要的产物:恐怖电影是最大众化也最形象直观的娱乐艺术形式。

实际上,不仅个人是被吓大的,人类整体也是被吓大的。正因为恐惧心理的存在,原始人类才能在危险面前自我保护得以生存,而面对恐怖事物既害怕又受诱惑的心理反应,是人类在其个体与群体进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本能。

我们知道,当人第一次看到蛇的时候都会本能的感到害怕。为什么会这样?蛇没有伤害过他,蛇的样子也不像会对人构成多大的威胁,但人还是会害怕;而从更深的角度,在《圣经》中,是蛇诱惑夏娃犯罪,为什么不是别的动物来承担这个角色?一些研究人类心理的学者认为,这缘于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居住在森林中的最初的人类来说,遭到蛇咬很容易死去,这样,对蛇有着害怕的、小心翼翼地远离蛇的人有更多机会活下来,因此,在人类的意识深处,隐藏着来自远古的对蛇的天然恐惧。人类文化心理中对蛇的恐惧,对这种恐惧的重视与自觉,使蛇成为邪恶的象征。但是,即使在西方文化中,也有人认为,蛇诱惑人类犯了罪,但也由此开启了人类的智慧。这是因为在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有着这样的特点,那就是会受到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对于所害怕的东西、被禁忌着的东西,又会产生接近与向往,说得白一些,就是会产生想探个究竟的意愿。基于这样的逆反心理特点,我们对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如恐怖电影所产生的既害怕又向往的矛盾心理,也就很容易解释了。简单说来,对于恐怖对象的这种矛盾心理,其中所包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是人们得以学习的心理基础之一。由此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人们喜欢观赏恐怖片的原因之一,在于电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经历引发了观众自身的恐怖心理体验,对于恐怖体验的需要,甚至是人的一种心理本能。

我们也看到,恐怖片中引起恐怖的对象,不管是自然的还是幻想的,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神秘,其实质就是人们对它们不了解、无知。因为人对于恐怖对象的矛盾心理,要经历:害怕、力图接近与了解、克服害怕,再面对新的恐惧这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消解恐惧的过程也就成为一个消除未知,获得知识的过程,大而化之就可以看做是人类进化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由此可见观看恐怖片不仅仅在于锻炼心理承受力,同时也在形成一种心理技能,一种成长的技能。

二.观看恐怖电影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

对于观众来说,看恐怖片简直就是一场连续的心理游戏。而随着游戏的不断“升级”,观看恐怖电影的第一个后果就是经历恐怖心理体验的心理承受力被提高。实际上,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是很多人看恐怖片的目的之一。随着心理承受力的提高,事实是恐怖片被“战胜”了。那么,除此之外,看恐怖片还会产生哪些心理感觉?

人类心理上确实会对很多东西感到恐惧,恐怖片通过对恐惧心理的强化与疏导,使恐惧感不再是折磨人的东西,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恐惧心理对人的心理与身体的伤害。一位大三学生说,大部分人在看恐怖片时会感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出冷汗……在这之后竟是难以言语的轻松之感,“我很安全,还活着,真好。”——也就是说,他前面所描述的那些“恐怖”特征只是一种虚拟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恐怖经历。人们都有一种天生的涉险意识,恐怖电影可以向人们提供营造恐怖环境形成恐怖体验的素材和条件,以达到构架出另一种非常规生活的氛围,满足人们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凡是让人格外恐怖的电影,必然能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秘密。如果说人做梦是潜意识经过改装后的表达,那么看这部电影则是一个逆向过程,即电影故事向你潜意识的投射。而且这种潜意识和象征的映射关系是比较固定的,所以使你内心深处产生恐惧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这个故事在你的潜意识中的投射。恐怖片就抓住了某个文化语境中观众意识的最脆弱之处,让他们陷在一种“安全的恐惧”之中,恐惧掩盖了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而又不真正伤害和威胁到日常生活。这种虚拟特征使得恐怖片的观众在观看电影(经历恐怖)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与放松。这种恐怖电影的虚拟性帮助人们在虚拟的状态下克服对事物的恐惧。人们不希望恐怖事件真实地发生在他们的周围,只是希望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克服他们。恐怖电影制造了令人恐怖的种种危机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将这些危机一一消除,从而在假想的层面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即使大众克服对生活中各种恐怖因素的惧怕。

在看恐怖片的生理需求方面,对于爱看恐怖片的人来说,现实社会所产生的紧张和压抑让人感到空虚、无趣,而人的情绪、神经系统如果一直处于十分规律、平淡,意力长期集中于同一个目标的状态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形成心理压力。决的方法除了休息,更有效的可能还在于使注意力集中于另一个对象,尤其是差异性很大的对象,这种刺激打破平静,才能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从这个层面来讲,看恐怖片这种强烈的刺激的确可以消除这种负面情绪,是一种不错的情绪疏解管道,人们能把现实中的怒气、愤恨通过电影转移,随着影片的画面、气氛而紧张,甚至放声叫出来,这些都是释放压力、放松神经、在心理上摆脱恐惧与焦虑的好方法,用这种方式转化现代人多余的荷尔蒙,这也使我们理解了观看恐怖片之后为何会感到轻松。而这就是恐怖电影赖以生存的巨大心理市场。当然,看恐怖片从来都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就像某些药物一样,服用后即会马上缓解,但药力一过有可能旧病复发。这样,观众就会在心理上对看恐怖片产生依赖,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影院。
三.恐怖电影对人性和心理的影响

亚理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说:悲剧通过激起人们的恐惧与怜悯来净化这些情绪——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恐惧与怜悯;悲剧可以净化人们心中的恐惧与怜悯。也就是说,恐惧心理中的有害成分,因为通过观赏悲剧(引起恐惧的文艺作品)而变得纯洁。在现代的文艺心理学看来,人心理上积压着许多有害的情绪,需要通过相应的艺术欣赏(或创作)来把它们“排泄”掉。这就是“净化”,悲剧之所以有这种功能,在于它作为文艺作品提供了人们与恐惧之间的一个审美距离:就恐怖片而言,那是个危险的东西,但它是电影里的东西,在它面前观众是安全的,因此观众可以不受损害的进入这个游戏,“享受”而不是被迫经历恐怖心理体验及其所带来的快感。在观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那些有害的心理被替代或净化,比如杀人的欲望因为观看凶杀片而得到间接的满足于是不会在真实的世界杀人。这也符合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对艺术创作活动的解释,他认为艺术创作和梦一样都是对于潜意识中愿望(尤其是不正当愿望)的满足。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爱德华·安德拉德和约耳书·科恩表示的新研究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他们认为观看恐怖电影的人,“人类能够同时体验两种极端情绪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这种新奇的情绪体验解释了人们同时经历消极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人们实际上享受被惊吓,不仅仅享受威胁解除后长舒口气的畅快。“常态下,人们一般愿意选择避免刺激,但是,当他们进入戒备状态,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体验恐惧时也在体验快乐。” 人们这种对恐怖文化的需求,有释放压力、追求娱乐的因素,也说明了我们的人性中对刺激、新奇的趣味和癖好

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刺激除了形成恐怖体验还带来了更多的快感,并且释放了积累在人们心中的恐惧情绪。但从更深层次说,一部好的恐怖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邪恶和恐怖的暴露唤起对人类的恶习、缺陷的警醒;通过挖掘人性的深度,展现人类思想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同时满足人们对神秘主义探索的欲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求。

四.恐怖片意象的心理分析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恐怖片存在的心理基础在于人类的一种终极的情感:对死亡的恐惧。而任何一种足以引起这种焦虑的影像都可以给观众带来挥之不去的恐惧。恐怖电影主要有两类:一类涉及超自然力量或世界。人们一直对于自己未知的世界心存恐惧和敬畏,各个民族也都有关于这种恐惧的神秘传说。虽然人类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不能否认,人们依然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依然有许多现象是神秘无法解释。人们在困惑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有着深深的恐怖。而恐怖电影是将这种恐惧和想象形象化了,并加上了时代的特征。而恐怖电影的另一类是有关人性的罪恶。它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层出不夯的凶杀案和各类自然灾难、社会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恐惧感。恐怖片导演将这些我们在真实生活中真正害怕的东西加以艺术化的包装.将人们内心的恐惧还原在银幕上,使我们对那些对象的恐惧被揭示、被体验,让人们直面这种情绪,并且大部分被释放并克服。

以“血”这一意象为例子,它或许是恐怖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影元素。那么“血”象征着什么?

血与死亡直接有关,而对死亡的恐惧又是人类的终极恐惧,这表现在下述两点: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不害怕死亡,对生命无所谓,人就有可能自己死光,人类的延续就无从谈起;不管科学发达到什么程度,死亡的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有人认为,死亡恐惧是恐怖片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除了血,恐怖片中众多电影元素也都与死亡有关。不过在电影中,一个重要意象的作用是不会如此简单的,“血”决不会只跟死亡有关。对“血”的恐惧也可能与人类某个历史阶段对处女的恐惧有关。美国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就是从这个出发点去安排剧情的。血也可能象征着生命所经历的危险,就是每个人出生时候所经历的血淋淋的危险。在《闪灵》中,从门背后、墙缝里喷涌而出的血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诞生时候的流血。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直接的威胁。

人在受到威胁时候的本能反应之一是逃避,因此,恐怖片中常常设置了个各种各样的藏身之处。经典鬼片《闪灵》中,小男孩最后的藏身之处是迷宫,直到被他母亲安全带走——迷宫、被母亲带走,这条思路也涉及到为什么恐怖片的主角常常是儿童: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怀旧心理,或者叫退向,即人们想要回到过去的本能,因着这种本能对童年生活进行美化——恐怖片中受到威胁的儿童因此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关注;而从藏身之处来看,最终可能会极端地感到“回到”母亲的子宫才是最安全的,恐怖片中不少藏身之处很容易让人发生这样的联想。

《午夜凶铃》或许是亚洲最成功的恐怖片之一,这部电影里充满了可作为心理分析素材的元素。综合整个电影,我们得出的心理分析结论是:这个电影是在说明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女孩的心理体验。它所揭示的人们对于血缘与乱伦之间冲突的恐惧、欲望与禁忌之间冲突的恐惧,抓住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虽然有些观众可能在意识中不懂得午夜凶铃在说什么,但是潜意识却受到了它的感染,它勾起了你的同样的心理冲突。实际上,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指出,人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心理冲突,这也可以称作同“俄狄浦斯情节”相似的另一种人类对原罪的本能的恐惧。

由恐怖片的地区差异可以看出,对于恐怖邪恶的东西,不仅是个人,整个社会也存在一个心理承受力问题。应该说,人类社会的心理承受力得到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得到不断的深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样,对于个体心理和人格结构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这种种现象和理论来分析,恐怖片还是有很深厚的心理基础及存在的价值的。

2. 恐怖片为何吸引你

在电影中创造恐怖情境,营造恐怖氛围,产生恐怖效果,正是恐怖片、悬念片、犯罪片、战争片、科幻片等多种类型电影的自觉追求。恐惧比其他任何情绪更具有感染性,恐怖电影总让人有种非同一般的心理体验:难以言表的恐惧,却又满怀惊喜。人们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被吓得胆战心惊但却不亦乐乎?

一是恐怖电影在观众没有实际危险的情况下营造出各式各样的骇人情景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刺激性,同时又让人在危险与死亡的极度体验中感受到自身的安全可靠,因此给观众带来验证自我力量的愉悦。

二是通过观看恐怖电影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在幻觉状态中获取替代性的满足,从而产生愉悦,获得审美快感。通过故事和人物的设置, 影片有效地将观众导入一种规定的情境之中,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面对灾难,于是便会产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倾向性。这样,尽管观众仿佛以置之度外的态度在欣赏影片,却又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影片中所展示的灾难和面对灾难的人物身上,既为影片中的英雄们终于战胜灾难而开怀,又为自己终于没有现实地置身于影片中所表现的灾难而庆幸不已。

三是在观看恐怖电影时观众可以同时体验恐惧和快乐两种情绪,人们很享受被吓得要死的感觉,直到电影结束才能松一口气。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常态下,人们一般愿意选择避免刺激,但是当他们进入戒备状态,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体验恐惧时也在体验快乐。

3. 为什么恐怖片这么有市场

有的影片用鲜血、碎肉块、血腥的场面来凸显恐怖,有的影片用悬疑的剧情、惊悚的细节让人毛骨悚然,有的脑洞大开、各种奇异的设定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但无论何种类型的恐怖片都离不开“恐怖”二字。

不同的人对待恐衫局芹怖片的看法不同,有的人听到恐怖二字就避之不及,绝对不敢打开任何一部恐怖电影;有的人一边看一边罩住眼睛,又想看又不敢看;有的人看的时候还没啥感觉,看完后晚上吓得睡不着觉连下床上厕所都心惊胆战;当然也有胆大包天的看完了心情平静淡定甚至哈哈大笑的。

记得有位著名的影评专家曾说过:

三流的恐怖片导演用一大堆鲜血来让人感到恐怖,二流的恐怖片导演用几滴鲜血来让人感到恐怖,一流的恐怖片导演不用任何鲜血就能让人感到恐怖。

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无论如何,恐怖都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词汇。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趋利避害、躲避惊吓恐惧本来就是本能,那么为什么恐怖片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这么有市场呢?

对于恐怖对象的这种矛盾心理,其中所包含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望,也是人们得以学习的心理基础之一。

由此可或毕以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观赏恐怖片,在于电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经历引发了观众自身的恐怖心理体验,对于恐怖体验的需要,甚至是人腊答的一种心理本能。

4. 恐怖电影惊悚吓人,为何有这么多人爱看

因为很多人喜欢追求刺激,想要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些起伏

就像我一样,从来都不敢看这些恐怖电影,因为我知道很多画面,看一眼之后就很难忘记了,多年以后也依然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还特别喜欢自己吓唬自己,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所以我并不适合看这种恐怖电影。

5. 大家为什么爱看恐怖片呢

为什么爱看恐怖片?
每年春天,都是恐怖电影扎堆儿上映的时间,今年也不例外,继黎明、刘若英、范冰冰主演的《心中有鬼》和陈坤主演的《门》火热上映后,曾经创下韩国电影票房历史纪录的惊悚电影《汉江怪物》,目前正在我国影院里受到强有力的追捧,国内部分影院甚至出现了上座率100%的少有情况。
虽然许多人不喜欢恐怖的过程,可是他们又乐此不疲地走进影院,享受恐怖的结果。他们为什么爱看恐怖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心理学家说看恐怖片怖片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而在电影学者眼里,恐怖电影则是此类观众的一个心魔:在恐怖电影里寻找自己的悲伤童年或者某种潜意识。
恐怖片能唤醒
童年的忧伤
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颖认为,看恐怖片的愿望,是在观众蒙眬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每个感情细腻的人的童年都是悲伤的,《门》体现的就是这种过去的个人忧伤;而每个民族集体意识里的过去也是悲伤的,《汉江怪物》便是如此。《汉江怪物》一开场,美国军医恶作剧般地命令韩国下属把剧毒化学物倒入汉江,直接揭示了“汉江怪物”的成因。
王颖认为,恐怖片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能够抓住某个文化语境中观众意识的最脆弱之处,让他们陷在一种“安全的恐惧”之中,恐惧掩盖了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而又不真正伤害和威胁到日常生活,观众何乐而不为,这也是这种类型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当然,类型片从来都不提供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某些药物一样,服用后即会马上缓解,但药力一过有可能旧病复发。”王颖说,“这样,观众就会在心理上对类型片产生依赖,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影院。这也是恐怖类型片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是每年春天恐怖片卷土重来的原因。”
看恐怖片是正常的
生理需要
山东艺术学院正在进行电影和心理学之间的相关研究,课题组一位负责人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了恐怖电影流行的原因。这位教授告诉记者,根据统计,十分喜欢看恐怖电影的观众,大多数是青少年,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以下,而且竟然以女性观众居多。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记者,人的情绪、神经系统如果一直处于十分规律、平淡的状态下,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需要一些刺激打破这种平静,才能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青少年是恐怖电影的受众群体,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高速发展期,恐怖电影的刺激,也是他们多余的荷尔蒙转化的一种方式。至于很多观众指责恐怖电影不够恐怖的现象,这位教授也承认,恐怖电影对于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安全的恐惧”,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是审美需求,和现实中身临其境的恐惧还有差距。

人们为什么爱看恐怖片:最恐惧时也最快乐?
人类能够同时体验两种极端情绪 最恐惧时也最快乐。
人类总是在追逐快乐,逃避痛苦。长期以来,这个假设成为解释人们行为的通用理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人们热衷于去做那些能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比如说看恐怖电影的行为?的确,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地恐怖电影,一连两个多小时沉浸在恐惧中,看起来的确违背常理。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能从恐惧中获得什么?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电影?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般认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在看恐怖电影时,人们并不真正害怕,而是为电影情节感到兴奋;第二种理论则认为,他们乐于忍受这种恐惧的心理,而在故事结束后,享受到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不过,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爱德华·安德拉德和约耳书·科恩表示,这两种解释可能都不正确。他们的这项新研究发表在8月号的《消费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上。

“我们相信,应该重新评估这两种解释人们为何热衷于‘负面情绪体验’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假定人们不能同时体验到负面和正面的情绪,而这种假设显然是错误的。”爱德华和科恩解释说。

换句话说,爱德华和科恩认为,观看恐怖电影的人,同时享受着快乐和不快乐两种情绪。人们确实享受着“被吓得要死”的感觉,直到电影结束才能松一口气。“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

爱德华和科恩采用的全新方法,捕捉到同时出现的正面和负面情绪。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一些情感体验,比如说极限运动等会引起恐怖、冒险、厌恶等情绪的活动。

人们为什么爱看恐怖片

人类总是在追逐快乐,逃避痛苦。长期以来,这个假设成为解释人们行为的通用理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人们热衷于去做那些能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比如说看恐怖电影的行为?的确,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地恐怖电影,一连两个多小时沉浸在恐惧中,看起来的确违背常理。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能从恐惧中获得什么?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电影?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般认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在看恐怖电影时,人们并不真正害怕,而是为电影情节感到兴奋;第二种理论则认为,他们乐于忍受这种恐惧的心理,而在故事结束后,享受到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不过,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爱德华·安德拉德和约耳书·科恩表示,这两种解释可能都不正确。他们的这项新研究发表在8月号的《消费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上。

“我们相信,应该重新评估这两种解释人们为何热衷于‘负面情绪体验’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假定人们不能同时体验到负面和正面的情绪,而这种假设显然是错误的。”爱德华和科恩解释说。

换句话说,爱德华和科恩认为,观看恐怖电影的人,同时享受着快乐和不快乐两种情绪。人们确实享受着“被吓得要死”的感觉,直到电影结束才能松一口气。“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

爱德华和科恩采用的全新方法,捕捉到同时出现的正面和负面情绪。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一些情感体验,比如说极限运动等会引起恐怖、冒险、厌恶等情绪的活动。

6. 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看恐怖片

因为恐怖片带给我们的恐惧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性恐惧(Recreational Fear),而不是真实世界的恐惧。我们都知道贞子并不会真的爬出电视,小丑也并不会真的拿着气球来找我们。正因为知道这些恐怖剧情不存在于真实世界,观众们才选择用看恐怖片的方式满足精神上的宣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就像玩暴力电子游戏一样,我们在观看暴力的、戏剧性的剧情时,可以清空自己负面想法和情绪。换种说法就是,随着情节进展,我们可以把自身的暴力情绪发泄出来。

除了帮我们宣泄负面情绪,恐怖片还可以带给我们愉悦感。媒体心理学家Dolf Zillmann提出的兴奋转移理论(Excitation Transfer Theory)认为,恐怖电影中一层层的悬念和铺垫,确实会引起不安、恐慌等情绪,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反而增强了我们看到电影结尾反派被消灭时的愉悦心情,尤其是当我们不知不觉代入主角的时候。

相关信息:

“恐怖片”是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故事内容荒诞离奇,引起恐怖。如描写鬼怪作祟,描写凶猛动物噬人等,摄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于表现恐怖画面的条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战争等的所谓灾难片也属此类。

恐怖片实际上是最贴近电影艺术特性的样式。因为电影需要制造悬念,只有悬念才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期待。

恐怖片往往意图引起观众的恐惧、害怕、不安、惶恐等原始的负面情绪,通过宣泄这些情绪令观众得到娱乐体验。恐怖片中往往会出现令人恐惧或恶心的怪物、邪恶的动物或人类、超自然的鬼怪等形象。

7. 恐怖片存在的意义搞不懂这么吓人为何每年拍这么多恐怖片

作为一名恐怖片爱好者,恐怖片的艺术并不在于所谓的“吓人”里
恐怖片早期曾在欧美各国盛行,内容多为神怪传说故事,也有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30年代后的恐怖片出现严肃主题和哲理思想,如美国影片《化身博士》和中国影片《夜半歌声》以及40年代后期摄制的《十三号凶宅》等。
恐怖片现在发展的类型已经不是以特别恐怖的剧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是用直接的血浆和血腥来冲击观众的视线而达到畅快的杀戮和变态的感觉。而现在很大程度上恐怖的意味已经转移到惊悚片上去了。
事实上,让人觉得害怕和惊慌也并非是恐怖片的专利。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电影中,也会有不少让人肾上腺速激增、呼吸变得急促的段落。有一篇影评在说到《钢琴课》剁手指的那个场景时,都用了"深深的忧伤和恐惧"这样的字眼。这大概都是因为"恐怖"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太过含混,似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能跟它牵扯上些瓜葛。究竟什么是恐怖?什么是它的核心意义,如果确实有的话?怎样才会引发人的恐惧呢?
不过好在和许多事情一样,我们虽然说不出恐怖片的定义,却总能一眼就看出那是不是一部恐怖片。为什么恐怖片不是一部悲情文艺片?因为恐怖片的情节主线总是包含着杀戮和生死搏斗。那么恐怖片又为什么不是动作片、枪战片、战争片之类的东西呢?关键在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在所有孤胆英雄的故事中,人多势众,貌似强大的反面势力最后总是被不可思议地摧枯拉朽般一扫而光。英雄的智慧和力量实际上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即使是象《终结者》这样敌人看上去更厉害些的电影,还是给观众双方大约势均力敌的感觉,更何况影片大肆渲染的是正义方的威猛和强劲。只有在恐怖片里,主人公是处于虚弱、无力的绝对劣势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部恐怖片的主人公是邪恶的、负面的,就算没有明确说明他(她)的正义,也总会有意无意表现他(她)优秀的、高尚的、或至少在一大帮变态中合乎常理的一面。所以理所当然对方就是邪恶、阴毒、变态的。因此,没有一种明确将冲突双方分为正邪两面的电影,会象恐怖片那样包含着"不可战胜的邪恶"这样的意念。(在灾难片中,肉体虽然会被消灭,但"人性的伟大"胜过自然。灾难对立面的最终指向不是寥寥几个主人公,而是全人类。)这也许就是阴郁、压抑和恐怖的来源。我们去看恐怖片绝不是为了看主人公最后是怎样逃出魔掌或反戈一击的,我们是想从一次次无助的死亡和主人公受尽折磨的绝望的逃脱过程中来体验大难临头的惊恐和不适。
人类为什么会喜欢痛苦呢?只是为了享受最终解脱的那一瞬间吗?绝非如此。在死到临头的恐惧之中,在理性的完全失控之中,必定蕴藏着无可挽回的诱惑;它如同情欲一样深嵌在本能里,不可理喻。也许从来就没有一部真正的恐怖片,不管死了多少人,最应当死的,或者说我们最希望死的主人公总归是逃脱了。恐怖就此被消解,大家松了一口气,都继续好好活着。
编辑本段恐怖片的艺术恐怖片实际上是最贴近电影艺术特性的样式。因为电影需要制造悬念,只有悬念才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期待。希区柯克首先发现了悬念对于电影语言的决定性意义,他对蒙太奇等的电影语言的探索,影响深远。一些世界级电影大师,如库布里克、波兰斯基,对恐怖片情有独钟,都是想借助恐怖片这种样式,来探索和挑战电影语言的极限。
米兰·昆德拉在评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时说:“她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魔术师,因为她懂得如何把谋杀变成消遣……她的小说像是一个杀人集中营,里面有一条专为我们消遣的杀人生产线。”恐怖片中当然少不了这样的杀人生产线,但不管死了多少人,最应当死的,或者说最“希望”死的主人公总是逃脱了。恐怖片就此被消解,谋杀就此成为消遣。大家从电影营造的氛围中醒来,继续好好地活着。根据一项调查表明,人类的恐惧因素依次排序为:死亡、黑暗、孤独无助等等。很显然,这些恰恰都是恐怖电影的基本元素。电影圆了恐怖的噩梦,释放出观众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又充当了一副安慰剂。正因为恐怖片具有其他片种无法替代的消遣功能,大批观众才对它趋之若鹜,它保证能让人安全地体验恐怖,安全地获得生命中需要承受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