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美大片 » 外国电影史第一章重点笔记
扩展阅读
外国电影拇指姑娘 2024-04-26 05:24:27
未婚同居的乐趣韩国电影 2024-04-26 04:32:01

外国电影史第一章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2023-03-23 21:15:28

外国电影史|先锋电影运动(一)

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的西方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1917~1928 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掀起了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革新运动,以法国和德国亮唤腊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这一运动本身并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

02

印象派电影

以路易•德吕克为中敬滑心,包括阿培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泼斯坦、马赛尔·莱皮埃等人组成的电影学派。印象派电影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淡化叙事性”和“强化视象性”。他们明确地提出“电影不是戏剧”,认为“戏剧动作在电影中出现是一种错误”,他们坚持认为情感表现是电影艺术的基础,而非讲述故事。因此,印象派电影一般不进行戏剧或小说式的叙事,他们的影片故事简单,却追求画面的诗意效果或者说“视觉的韵律”。

03

抽象电影

(理性电影包括纯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受到了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影响(否定作品认识社会和表现社会的功能,主张为形式而形式,为艺术而艺术,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继续为了艺术电影而奋斗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特点与主张:

在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的影响下,抽象电影从印象派的淡化情节、发展到彻底否定情节叙事因素,强调“纯粹作用于视觉”的抽象化造型,形成了无情节、无理性、无人物的所谓“三无电影”。注重物体的形式与造型,强调抽象性,依赖技术与摄影的变形实现节奏感,以客观物体为对象,展现物质世界的节奏和混乱

04

1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链伏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揭示肉眼以外的世界,在电影里突出了音乐的美感,强调镜头的内部节奏、韵律和动态美,摆脱叙事,非情节化。

2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重要作品: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平行线交响乐》《地平线交响乐》

3 法国电影抽象派时期(1925--1929)。之前为印象派时期(1917-1924)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法国抽象主义电影的主要作品:曼·雷伊《回到理性》 费尔南多·莱谢尔《机器舞蹈》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⑵ 外国电影史 | 电影眼睛派&真实电影

| | 电影眼睛派 | |

是1923年,苏联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首创的电影理论、创作方法和审美体系。他们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反对叙事性影片,反对人为的搬演,排斥演员、化妆、布景、照明和摄影棚中的艺术加工。

维尔托夫认为必须有一种电影能够摆脱人为情节,将真实的战争场面和社会现实记录下来,于是他从电影纪录本性出发,提出“摄影机——眼睛”理论,开创了非常著名的“电影眼睛派”,所谓“电影眼睛”指的是摄影机就是人的肉眼,摄影机看到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摄影机甚至比肉眼更加强大,即 “摄影机是人眼的延伸”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机眼睛对世界进行探究,借助摄影机这个工具帮助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了解现状。“电影眼睛”的理论被库里肖夫等人追随和效仿,影响了笑租厅之后蒙太奇的发展。

《带摄影机的人》

是苏联著名导演维尔托夫于1929年创作的影片。影片呈现了一个缜密的套层结构:表层上是一部纪录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其内层则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

在这部影片中,维尔托夫富于创造性地采用了“实景拍摄”、偷拍、强拍等方法,竭力排斥传统的场面调度、电影剧本、演员和摄影棚的使用,践行了他的“电影眼睛派理论”。

在技术方面,本片还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曝光等剪辑手法;在理论上创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该片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录下了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现实生活场景,更多地在于其理论与型行技术相结合所实现的价值,所以本片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真实电影

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一个以直接纪录手法为基本特征的电影创作流派。包括法国的真实电影运动和美国的直接电影运动。其灵感来源于苏联导演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理论和实践。

| 真实电影 |

真实电影主张:碰隐(1).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2).不要事先编写剧本,不用职业演员;(3).影片的摄制组只有三个人组成,即导演、摄影师和录音师,由导演亲自剪辑底片。在这一电影流派内部,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法国人主张导演可以介入拍摄过程,而美国人则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

真实电影的拍摄方法要求导演能够准确地发现事件和预测其戏剧性过程,要求摄制组动作敏捷,当机立断。这种方法必然给影片的题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真实电影作品为数很少。真实电影作为一个流派的更大意义在于它为一般的故事片创作提供了一个保证最大限度的真实性的拍摄方法,在这一点上,其影响是深远的。真实电影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国的让·鲁时《一个夏天的故事》、美国的理查德·利科克的《大卫》等。

(源自笔记整理)更多内容请见公号自习室Share

⑶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有哪些参考书

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艺术基础理论

在去年学硕和专硕进行了合并

两门专业考同一张试卷

北电官方也不在公布参考书

之前咱们对北电的专业一情况曾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

但很多同学并没有看明白

今天,咱们就以更加直白简单的方式

给同学们进行专业一的解读

01

以真题为准

2020年是北电改变风格的一年,因此,我们分别看一下2020年和2019年的真题情况。

2020年北电专业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2.法兰克福学派

3.元杂剧

4.《悲剧的诞生》

5.《离骚》

二、简答

1.请简述艺术创作中想象的作用。

2.《步辇图》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

3.什么是“第四堵墙”?请简述电影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

1.以中国文学史上具体的作家与作品为例,谈一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论述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并以电影(或电影史)为例予以分析说明。

第一轮复习

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可以作为入门部分,对于本科阶段没怎么接触过《艺术概论》或者接触过也忘了的同学,一本简单的入门材料对于同学们而言很重要。

权威笔记+思维导图:权威笔记每看一部分,结合着思维导图来看,能够将内容与其对应上,同时能够有更好的逻辑框架性。

权威笔记+必备题库:每复习好一章节,就在必备题库中做一章节的题目。

中国文化读本+电影史:这两个部分属于补充部分,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概念上的梳理即可。

必备题库+补充题库+真题:将题目完整的进行梳理,从书上的知识对应题目到拓展的题目再到真题,一系列下来,可以完整的把考试能考到的题目,相当于都刷了一遍。

第二轮复习

思维导图+必备题库:通过思维导图来看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

权威笔记:用权威笔记将自己遗忘的知识点补足;

权威笔记+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化读本+电影史:将四本书串联起来来看,并且将知识点完全融汇在一起,例如同样的知识点,文化读本上可能更为详细,将要点补充到权威笔记上去,方便记忆和理解。

补充题库+真题:按照前面复习的思路,利用补充的题目和真题,再一次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与盲点。

第三轮复习(考前)

必背题库(答题经典实例+那些年的那些人部分)+权威笔记+艺术学概论:第三轮的时候,重点记忆【答题经典实例】中的重要概念,这样无论是考到【《步辇图》】还是什么别的题目,基本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而【那些年的那些人】部分,则是将考试中会涉及到的人物也都汇总了起来,并且将这些人物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也都汇总了起来,一次性将这些人名题一网打尽。随后,配合权威笔记和艺术学概论,进行最后一波的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读本+电影史:在对文化读本和电影史进行最后一波的知识点梳理和汇总;

补充题库+真题:在考前把题目在重新梳理,将自己不会的题目再重新整理记忆;

思维导图:考前用思维导图再次进行查缺补漏,甚至进考场前,都可以拿着这本来进行最后的脉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