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电影票房波动分帐模式中有多少百分比最低分帐
在中国,美国片商票房分帐比例为:扣除成本后,票房分帐比例为17.5%,余下票房将归中方。
在美国,影院与片商的票房分帐比例大约为50:50。
B.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C. 好莱坞明星片酬与税收,一部电影成本几个亿,票房十几个亿,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们要承担多少的税费呢
美国的赋税制度相当复杂 但是好莱坞明星属于高收入群体 在美国自然是纳税大户 好莱坞一线男星片酬至少两千万以上(如强尼戴普 迪卡普里奥 威尔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说 只要你找我拍戏 并且是演主角 先不管这电影票房如何 你就得先给我2000万美元 除非演员本人自降身价(比如这两年的尼古拉斯凯奇)电影票房分成 DVD发售分成 以及本电影各种周边赚的钱明星们还可以提成 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万美元 至少要向政府缴纳百分之35甚至更高
D. 一部美国电影,比如复联,票房50亿,最终能拿多少净利润回美国
进口片和国内电影利润算法有些不一样
在1994年前 国内市场并没有过于明确的规则和套路 对美国电影采取了买断式播放的方式。
所以进口的好莱坞电影,国内以一定数额将影片进行买断,国内市场负责影片的盈亏,无论电影盈利还是亏损都和好莱坞无关。这种方法却引进不了真正优质的好莱坞电影。后来当时中影的经理吴梦辰提出了电影“分账”的方法,使得《亡命天涯》成了第一部“分账”受益者。当时好莱坞分账只能分到13%,对此他们并不满意。好莱坞在2012年与我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好莱坞的进账也从原来了13%上涨到了25%。用此方式计算的话复联50亿的票房好莱坞大概能拿到12.5亿。
E. 美国主要电影公司的运营模式是怎么样的
一部电影的基本收入和支出项目,收入项:影院放映、家庭录像、付费有线电视、非影院(航空等)、广告、原声音乐、其他。 支出项:发行费(美国30%,加拿大和英国35%,其他地区40%)、印刷与广告、拷贝、广告与宣传、各种版税、运费税费、美国电影协会收费、追加酬金、其他(慈善捐款、法律费用)、反向成本(制作成本、贷款利息)、补充劳动力成本(合同员工除薪水外的税、福利、医疗费用)、总体分成(只要是明星们在净利润计算前预先分去的收益)、延期分成(在票房达到一定水平后按固定比例获取收益)。 剧院票房依然是美国电影工业重要的收益来源,在谈到某某影片大卖的时候,一个数字陷阱早已隐含其中。票房-成本的简单公式很容易让人以为依靠票房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就能获利不菲,但从上面收入和支持项就能看出,大量的支出都在制作成本之外。一部票房大卖的的影片最终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入不敷出的。可见票房对于影片最终的赢利更不具有决定意义,比如迈克尔.贝拍摄《珍珠港》时。仅制作成本就高达1.45亿美元,迪士尼又在宣传上花费了将近亿元,即使可以得到院线分成的最高比例90%——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1.98亿票房的惨淡状况让迪士尼痛心不已,最终导致迪士尼主席施奈德不得不黯然离职。票房的收益还会受到演员和导演的瓜分依靠《魔戒》崛起的彼得.杰克逊在开拍《金刚》之前就确认可以获得20%的票房收益,至于像汤姆.克鲁斯,梅尔.吉布森这样常年位列好莱坞顶级演员行列的明星们,在高达2000万的基本薪金之外,往往还能享受到票房上20%左右的分成,当年克鲁斯在《碟中谍》还担任的制片人的角色,使得他的分成比高达25%,也使得近几年好莱坞大明星纷纷但当起了制片的角色,从收益角度来说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分成,当然,高额分成必须是顶级的导演和演员,影片本身的收入也需要达到一定的下限,他们本身就是票房的重要来源,就是票房号召力。而但当制片虽然能获利不少,但更要承担票房失利的责任。 以财务角度来说,票房数字的赢利价值在日益降低,但是院线上映依然是所有片商的第一选择,虽然票房不再是赢利的全部,确实赢利的基础,它是一场大营销计划中最重头的SHOW,一部影片如果无法通过院线引起消费者的兴趣,那么在其他收入模式里的收益就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而这个领域里有块巨大的金矿,光看数据只能说是疯狂。刚才说的《珍珠港》,在首映周的票房是5910万,而影片的DVD首个发售日就一举掠走了6750万,不敢想象最终影碟的销量了,580万张。DVD的高回报大幅度弥补了票房不佳的状况。这些里面更有迪士尼的《怪物公司》500万套,皮克斯《史莱克》800万套,《蜘蛛侠》第一集的首映票房超过1.1亿美元,而DVD发售首日影片的销量竟然是1.25亿。近几年最热的《变形金刚》一,它的吸金风暴第一个DVD发售日销量突破830万…………当今娱乐业的一大转变就是选择的自由与广泛,影院里人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看到一部电影,但是有了DVD,选择的广度一下就增大了许多。同样的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向新兴媒体这样的模式发展,具备这种多样性,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选择回到电视,这些大公司片商对于任何金钱的气味都不会放过的。 从整体来说,片商声称的电影业是高风险行业是正确的,特别是舆论宣传下,人们一般只能看到票房和家庭影碟这样比较明显的收入,但仅仅就这两项的赢利渠道还有本土和海外之分,史上第一的《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超过12亿,是国内票房的2倍,而由于DVD技术成本的低廉,片上因此亏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在盗版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更强大的网络硬件发展之前,DVD发售就是这个领域的金矿,这是事实。 就如你说的大公司福克斯、梦工厂、派拉蒙、华纳等这些个大片商,看看他们吧,他们是电影的生产商,他们还是家庭影碟的发行商,他们还是各种纸媒的拥有者,他们还是各大电视台的拥有者,他们是一个全方位的媒体集团。美国整个娱乐产业就是他们几家的竞争,也许避免了竞争,也许他们会有一部电影失败了,但他们是处在一个不败之地的,这是美国电影产业的格局。
F. 投资1.1亿美元的电影最终的全球票房为2.3亿美元!这种情况电影公司能收回成本吗还赚的着钱吗
楼上讲的还不够准确
具体来说,电影和其他商品销售流程差的不多
电影公司和院线有个博弈的过程
1,比如拍了个不靠谱的片子,不指望能大卖的,院线方一般会要求票房分成,卖多少分多少,大家心里都没底
2,一般的片子,举例,重拍的四大名著之类的,这种片子有一定噱头,制作上有一定保证,但是票房多少谁也不敢保证,一般有点底,电影公司会推销或展示试映之类的,让院线方买拷贝,还有可以让其他公司买断某地区的版权,比如新三国就让某海外公司买断海外播放权(版权)有保底的,基本上能有人买拷贝或版权之类的都能回本甚至赚钱
3,大热的片子,比如阿凡达,变形金刚之类的,电影公司就拽了,不会卖拷贝的,就是卖也是相当滴贵,一般是分成的,版权一般也不卖,等着同期或后期的周边产品开发,比如DVD,玩具,漫画等,这种情况院线方为抢上映还有加钱滴,这种大片电影公司是不急的,节奏控制的往往非常好
其实买播放权也好版权什么滴,就像正常商品的总代理一样,往往几个地区的代理一签,根本就不会亏了,
所以很多好莱坞的大牌演员或导演也是看片子的,好的就要分红不要片酬,不好的就要保底片酬, 哈哈
电影公司也一样,比如克鲁斯的碟中谍3就是他本人没有片酬(电影公司要求滴),只有分红,说明心里没底,结果克鲁斯以前片酬是一线标准千万级的,那时已经有点过气了,只有同意,结果拿到手的很少,后面的碟情危战就更可怜了,几乎就是血本无归,成本1亿2,票房2千万,嘎嘎
名导卡梅隆就硬正了,人家阿凡达就不要片酬要分红,结果票房现在累计有22亿+了吧,数钱数到手抽筋,
G. 美国电影在中国票房为什么比美国高
美国电影在中国票房比美国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多,看电影的人也多,票房自然也就比美国高了。
2、汇率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以人民币算票房,美国是以美元算票房,人民币没有美元值钱,所以看起来中国票房高。
H. 那些美国电影的票房钱是给谁
你好,好莱坞的电影是电影院收入中有30%左右回流到制片方手中(当然最开始电影院还要花钱买片子),制片人来支付后勤,导演,编剧,演员等等等等的酬劳。有的大牌演员,大牌导演还会要求片酬之外的分红,这部分钱取决于票房的好坏。
所以看一部好莱坞大片票房那么高,不一定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