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美國電影陪審團
擴展閱讀
韓國大醬電影完整版 2024-05-07 00:57:04
英雄電影2002下載到手機 2024-05-07 00:52:43

美國電影陪審團

發布時間: 2023-02-09 17:44:59

❶ 有關陪審團制度的電影或故事~~~~謝謝~!

《判我有罪》挺有意思的,這個電影整個就是一段集團訴訟的記錄。
最近的一個新片《真相》(the truth)裡面提到了大陪審團以及特別檢察官,可能對樓主理解大陪審團的預審作用有一定的幫助。
除了電影,樓主還可以看看美劇,比如《波士頓法律》《以法之名》《特別受害者》還有隻出了一季的《金牌律師》(the Justice),《金牌律師》對法律英語的提高大有裨益,另外對於如何操縱和影響陪審團有些技術上的說明,是部很不錯的美劇,據說停拍的原因是與《波士頓法律》在類型上沖突,但是個人覺得《波》扯得題外話太多,不是非常專注於法律本身。
此外,還有一部很老的美劇了,叫《甜心俏佳人》(可不是律政俏佳人哦)也不錯,出了5季,好像。看完後對美國律師制度會有個感性認識。
呵呵,想起來的就這么多了,ps很多美劇在ydy上有的下,祝樓主好運!

❷ 是一部美國電影 前幾年一直是榜首 講的是在一間房間,通過觀察人物的對話和細節來破案 有點像福爾摩斯

是《十二怒漢》

1957年的《十二怒漢》是導演西德尼·呂美特的處女作,由亨利·方達主演,是一部以陪審團為主角的法庭戲,是探討美國陪審員制度和法律正義的經典之作。影片獲柏林金熊獎。十二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以前素不相識,以後可能也沒有什麼打交道的機會。為了一樁殺人案件,他們坐在了一起。就是這十二個人,被這個司法制度挑選了出來,組成了一個名叫「陪審團」的神聖組織,要開始決定另外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他是有罪還是無罪,是活著還是死亡。他們本來不懂法律,似乎也沒必要懂得法律,因為他們不過是在法律強加的義務之下而被迫來到法庭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自身更關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經驗,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

❸ 關於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陪審員是如何選出的

美國的司法體系中有一個制度很有特色並且十分出名,如果經常看美國的一些律政劇或者是律政題材的電影的人一定會十分熟悉,那就是陪審團制度,這個制度簡單來講,就是讓特定人數的並且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到判定嫌疑犯是否被起訴或者是否有罪的制度。

如果陪審員與被告或者原告的任何一方有關聯也不能入選,此外還有就是曾經受到過特定的心理傷害的,造成有一定心理傾向的也不會被入選。一般來講,陪審團的審核還是比較嚴格的。並且在庭審期間,陪審團不能與事件相關的任何人建立聯系,並且保證不與外界接觸,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

❹ 電影 陪審團

十二怒漢,有很多個版本,你看的那個是美國版的,08年還拍過一個俄國版的

❺ 找一部美國黑白電影,就是陪審團的十幾個人在房間里討論一個是不是有罪的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導演: 西德尼·呂美特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主演: 亨利·方達 / 李·科布 / 羅伯特·韋伯 / 傑克·克盧格曼 / 埃德·貝格利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57-04-13

片長: 96 分鍾

又名: 12怒漢

IMDb鏈接: tt0050083


❻ 找一個關於陪審團的電影

中國也翻拍了,叫《十二公民》,有何冰等演員參演。挺好的!

❼ 如何看待《十二公民》這部電影

昨晚看了這部電影,電影介紹我就不說了,其他答案里也有人多,我們說說電影本身所表達和期望的東西。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被名字毀了的好電影,但我個人覺得,這名字很貼合電影的內容,電影中十二個合法的中國公民,代表著現如今我們 社會 中普羅大眾中主要的 社會 職業代表,如民工,小商販,公務員,商人,醫生,銷售,還有知識分子。

十二個人開始為了兒女的考試坐在了一起,做一個統一的決定來決定兒女的補考是否可以通過,其實我覺得這正是映射他們所討論的案件,一群人去決定一個富二代是否應該被槍斃,這兩個事情是相呼應的。開始他們為了節省時間都想著直接投有罪,沒有去思考自己兒女在考試中,說的,做的,是否合理,正確。這一點在他們後面的討論中也足以展現,我覺得這一個導演,編劇,是想讓我們懂得不要偏心,要去思考。

再有一個就是從側面的反應了 社會 情況,每一個人,每一個職業都有其無奈,心酸。這其中保險從業員從頭到尾一直都是發言最少,最被忽視的一個,也貼近現實中,廣大銷售人員的現況,只有聽,只有卑躬屈膝,左右搖擺。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從,自私到就事論事,依據事實來說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變化,但這變化中有些人是因為人性,有些人是對自己專業信心,就他們討論的證據中,存在和自己專業相悖的東西,這也樣我們看到了一個 社會 的多樣性,需要很多不同職業,不同職位的人去維持 社會 的運轉,也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其有用的地方,就如看上去像黑 社會 那位先生一樣,在外面他可能是毒瘤,但在這個事情中他提供的很多東西,都能把證人,證據所推翻。

其次電影里也著重的提到了 社會 歧視這個問題,有地域歧視,職業歧視,關系歧視等,這些表現得都比較明顯,我們就不說了,去看看就懂了。

電影的結局比較有意思,從有罪到無罪,這個過程,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宣洩,也得到了升華,甚至可以說,明裡他們是在討論了案情,實際確是每個人都傾訴了一番。結局其樂融融,最後8號返回,拿回自己所遺留的檢察院證件,這也表達了我們老百姓心中的一個願景,就是希望為官者能清廉,能公正的去處理事,也使得電影得到一個升華,個人覺得這是個點睛之筆。

《十二公民》很值得人去思考的一部電影,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電影所展示的,角度不同看的問題就不同。

以上所述,僅為個人觀點,不喜請忽略。

整部劇幾乎完美的套進了中國的背景下,不得不說編劇相當上心了,幾位演員們的演技也非常好,有的時候甚至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在走劇本,他們的每個動作每句話都非常自然而且推進了劇情,不得不說老戲骨真的強。然後說一下最後8號檢察官身份的揭示和結局,起碼我覺得還是改的相當好的,畢竟我國國民的法律素養還是相對淺,你要真弄一個普通人這么熱衷反而讓人覺得奇怪。

檢查官的身份還讓這場模擬變成真正影響結局的存在,而且檢察官的身份也表現出我國法律工作者的素質,給民眾一個安心。

最後結局這樣也正常,中國和美國並不一樣,美國如果走到陪審團就意味著要結案,無論這個人定不定罪都要結案,而中國如果檢察院不起訴警察就要不斷完善證據或者找到真凶,所以有個結局也好,沒法說哪邊更好只能說國家不同。最後來說幾個老是看到的問題(以下僅是我的愚見,如有不對,歡迎反駁)首先是有罪推定,(無論哪個)國家刑法規定,凡是刑事案件都必須要做有罪推定,即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有罪嫌疑人就是無罪,這樣可以防止很多錯案(大哥那樣的)。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樣會讓人鑽空子,但如果輪到你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好的事呢。

刑事犯罪判刑都很重,一旦錯判,可能要毀人一輩子,所以一定要小心。然後是很多人表示的哪怕到最後那也對證據的疑點也只是疑點,沒法證明。其實那個不需要證明,正規名詞叫「合理懷疑」,即證據本身有疑點,那麼除非被重新證明其沒有問題,否則是可以以此為理由拒絕證據的,理由同上,必須小心最後說一下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陪審團要做的並不是判決,而是對事實的確認,就是陪審團只需要表示案件事實是否讓他們感覺對,並不需要法律知識,看影片里也沒有用到多少法律知識。

當然美國的陪審團是相對容易出現無罪推定的,畢竟12個人都只要找個一個合理懷疑就可以,但美國並不改正,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沒有更好的「寧可放過一百,不能殺錯一個」,人命關天。我們還只是模擬,結果對於真正審判沒有多少影響,但美國的陪審團決定,一旦做出有罪投票,他們12位都可以說是劊子手。

「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 社會 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十二個人,分別來自於不同的 社會 階層,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故事。

首先2號陪審員是一個高知,有些知識分子的學究氣,和不願與人爭吵的個性,有一點點的和稀泥,但是肯向真理低頭。

3號,一名計程車司機,每天接觸著 社會 中最為市儈的一面,有著極為傳統的家庭觀念,脾氣有些不那麼好。

8號,最後電影結尾表明了他是一名檢查工作人員,因此他會如此的致力於認真討論

,部分體現了法律工作的嚴謹苛刻。

還有一些小的細節,5號蒙冤入獄,後來雖然昭雪,但是人生的道路從此改變,月餅,挽回。10號,市井房東,及其愛打斷別人說話,對非本地人有偏見。

有人質疑這片子沒意義,因為中國並無陪審團制度。我想說的是,其實改變制度,成立陪審團並不難,難的是讓參與陪審團的每個人,明白這權利的邊界,責任的沉重,以及一個公民應該尊重的程序正義。

《十二公民》的改編很成功,是依靠很多這種本土化的意識和細節支撐起來的,粗看起來好像比較簡陋,單調,甚至生硬,不過如果仔細思考,會覺得格外意味深長,水下沒有彰顯出來的東西,遠比水上的多。比如那個廣被人詬病的檢察官證件一瞥,好像偉光正,但我覺得很悲哀。8號充滿公民意識,源於他是檢察官,職業素養在那裡。但這個 社會 ,有幾個檢察官啊?其餘11個人,算得了公民么?在非常多的細微調整下,《十二公民》這個集中在一個房間里,情節不出奇,完全依靠演員發揮演技支撐,靠對白取勝的電影,是非常不錯的非商業片。

曾經有人吐槽,「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只有改變電影的國家」,現在電影在努力改變國家。這樣的電影的出現,已經是中國電影的一種進步。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也因此活的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為是改編也沒啥好說的,很經典的劇本,這個本子也多次被不同國家改編拍成電影,毋庸置疑的經典劇本。

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是劇本另一個就是演員了,從這個角度說該片已經成功一半。

但是電影開頭確實太過牽強,因為大學裡面真不好聚集很多家長來參加這種活動。

電影場景不過是一個破舊的倉庫,全篇除結尾和上廁所的鏡頭,均無外景拍攝,可以說是相當省錢了~

我們再聊一下演員陣容:何冰 韓童生 米鐵增 李光復 (功勛藝術家)等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演技炸裂,其中韓童生一個人撐起了半部電影,這種配置的老戲骨湊一起,想拍成爛片都不太容易。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也因此活的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為是改編也沒啥好說的,很經典的劇本,這個本子也多次被不同國家改編拍成電影,毋庸置疑的經典劇本。

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是劇本另一個就是演員了,從這個角度說該片已經成功一半。

但是電影開頭確實太過牽強,因為大學裡面真不好聚集很多家長來參加這種活動。

電影場景不過是一個破舊的倉庫,全篇除結尾和上廁所的鏡頭,均無外景拍攝,可以說是相當省錢了~

我們再聊一下演員陣容:何冰 韓童生 米鐵增 李光復 (功勛藝術家)等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演技炸裂,其中韓童生一個人撐起了半部電影,這種配置的老戲骨湊一起,想拍成爛片都不太容易。

個人覺得十二公民翻拍的不錯,雖然難免會拿來跟「十二怒漢」相比,可也無須過於小心眼。這是中國戲劇史最高票房傑作《喜劇的憂傷》導演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領銜12位北京人藝及國家話劇院的國寶級演員聯袂主演,也是國內首部戲劇電影。整部電影主要在室內一張會議桌拍攝,但全程無睡意,不過感覺塞入的事外因素多了,也就是節外生過多的枝,結尾顯出身份的處理也沒必要。

這是多數人在看到《十二公民》介紹時的想法。實際上這部電影毫無劇透的價值,因為無論從情節還是人物設定來說,基本上就是對 57 版的翻拍。不同之處在於將美國當時的 社會 矛盾及偏見,轉化成了現代中國的 社會 矛盾和偏見。美國的法制和中國的法制截然不同,而導演則通過一個虛擬的場景將國內本不存在的陪審團制度搬上了大銀幕。即使這樣的「空中樓閣」導致每一次的對於「無罪」還是「有罪」的質問都稍顯蒼白——因為這場辯論確實無法決定被告的生死——然而其中追求公正的心,消除偏見的內核,卻是不曾改變的。所有的事情都值得認真對待,就像所有人的生命都寶貴一樣。沒有人可以隨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也沒有人可以隨便被他人決定生死。

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 社會 問題和矛盾焦點,「里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十二公民翻拍1957年的十二怒漢,推薦看原版,法學生必看電影之一,講陪審員制度,講思辨,講程序正義。好電影。

被電影名字耽誤的好電影之一

❽ 有一個電影說的是十二個陪審團成員之間的故事的叫什麼

中文名《十二怒漢》,英文名12 angry men,我們大學課本上有這篇文章,老師說這個也拍成電影了。有1957和1997年兩個版本

❾ 《十二怒漢》,上個世紀的驚悚懸疑片,真正的兇手你猜對了嗎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這個片中要審判的那個少年肯定不是兇手。

我們可以來簡單的理清一下電影的劇情。一個18歲的男孩被控訴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在案發現場,樓下的瘸腿老頭聽到少年對父親說:「我要殺了你!」,隨後他又聽到撲倒一個在地的聲音,這被所有人認為是少年父親摔倒在地。住在父子對面的女證人說,當時正有一輛六節的電車,她通過最後兩節車廂的窗口,親眼看見男孩舉過頭狠狠往其父親胸口刺下,當然,還有那把所有人都認為是凶器的匕首。

有沒有兇手這件事其實並不重要,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部懸疑偵探電影。《十二怒漢》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個對社會的拷問。其實兇手從來不是一個人,在面對一個人生命,即便這個人是即將判刑的囚徒,如果一個國家的司法變得愚目,如果所有公民開始視若無睹的時候,那麼,這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