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香港电影书籍
扩展阅读
日本电影动漫催泪爱奇艺 2024-05-08 07:25:45
上海中学微电影 2024-05-08 07:22:23
韩国最新电影2019动作 2024-05-08 07:01:56

香港电影书籍

发布时间: 2024-04-27 01:02:31

Ⅰ 谁能介绍本关于80年代香港电影的书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 (美) <香港电影新浪潮> 作者:石琪 <映画--香港制造> 作者:张燕 <香港制造/梦工场> 作者:魏海军等 <香港电影史> 作者:赵卫防 方保罗《图说香港电影史 1920-1970》

Ⅱ 关于如何拍电影的好书,请高手推荐一下。

这个是关于电影的书了。

1、 《故事》 罗伯特麦基
经典。我觉得每个想写剧本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虽然同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这本书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不管是写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开放思维,得到一些启示。

2、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
名气很大,但是看的时候却很失望。觉得太教条了。《故事》是开放人的思维,而这本书我认为是束缚人的思维,把编剧变成了八股文。不过很多小影视公司老板在讨论故事的时候,都会用这本书的理论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钟应该转折第一个情节点,多少分钟转折第二个情节点。我认为如果想写俗套故事,这本书的公式还是有用的。不过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这本书。这本书还有一本续集:《电影剧作者疑难解答指南》我也觉得没什么用。不过有一个导演朋友觉得还不错,比这一本好多了。

3、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
这本书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是经典。当时新版还没有出,是问朋友借的旧版,如获珍宝。后来在北京到处找这本书,在海淀图书城淘到,立马买下。前前后后也是看了很多遍,但两年之后,看到第五编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太幼稚了。从此再没有看。举个例子来说,里面一些关于构图的介绍,仰拍表示伟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可是后来慢慢不这么的认为了。这是一种俗套的表现形式。就好像表现一个人的痛苦,总喜欢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样。符号象征图解没有意义,故事和结构才是王道。简单而言这本书入门很好,但是等成长起来,一定要把这本书完全忘掉。

4、《香港电影的秘密》 大卫波德威尔
经典。同样也是先问朋友借的,觉得后来想办法淘到的书。我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因为香港电影我爱上了电影。尽管后来我接触到了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发现原来电影的天地是那么的开阔,但那种香港电影的情结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甚是热血沸腾。大卫波德威尔对香港电影的分析实在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令人钦佩不已。

5、《好莱坞的叙事方法》 大卫波德威尔
因为《香港电影的秘密》,崇拜大卫波德威尔,于是买了这本书。可惜翻译得不怎么好,很影响阅读。而且对于大卫波德威尔在这本书中的观点也不是很赞同。觉得他有时候太专注于技术了。只要是拍出来的电影,他都拿来举例子,可是问题是有些电影好,有些电影不怎么好。那么忽略内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坏,感觉不怎么对。

6、《电影化叙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觉没有什么深度,不过是总结了一些电影中的表现手法罢了。可是这些手法,自己看电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吗?

7、《电影的力量》 霍华德苏伯
好像字典一样,讲了电影的很多观点。有一些非常有见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无奇。不过入门,还是值得一看的。

8、《莱昂内往事》
莱昂内的访谈集。莱昂内是我非常喜欢的大师级导演,买回来两天内看了两遍,里面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摄的八卦。我个人口味只爱看见解,不大爱看八卦,但还是很值得看。

9、《编剧大师班——众编剧巅峰杰作访谈类》
好莱坞、欧洲一些当红编剧的访谈。买的时候很兴奋,买回来看发现八卦太多,见解太少。我觉得意义不大,不过我的一个朋友觉得还可以。

10、《电影音乐》 彼得拉森
买的时候有点冲动,买回来发现里面有《西北偏北》等几部电影的乐谱分析。因为不懂五线谱,没看懂,搬家的时候,卖了。

11、《电影是什么》 巴赞
巴赞的影评集,听说很牛,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后来送给朋友了。

12、《施拉德论施拉德》
施拉德是《出租车司机》的编剧,因为喜欢《出租车司机》,买了这本书。不过因为里面除了《出租车司机》,很多他导演的或编剧电影都没有看过,于是没看完。不过有里面一句关于编剧的话非常有价值,现在还铭记着:每把椅子虽然形状不同,但椅子还是椅子。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收获。

13、《导演功课》 马梅
课堂讨论实录,谈编剧、导演。很多人觉得写得不错,看了三编,没有再看,觉得对自己启发不是很大。

14、《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希区柯克和特吕弗谈他的电话,还是关于拍摄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大的启发。

15、《雕刻时光》 塔尔科夫斯基
塔尔科夫斯基谈自己的电影和对电影的看法。一个导演朋友非常喜欢,膜拜的境界。所以买了来看,看了三遍。可是因为个人口味问题,感觉收获不大。因为对塔尔科夫斯基来说,他认为电影可以完全没有故事,而我却认为电影要讲故事。但这部书还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
我不怎么懂摄影,很多技术上的地方都没看懂。不过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

17、《华人纵横天下——李安》
李安的访谈,貌似内容和《十年一觉电影梦》差不多。讲的是他拍电影的故事。有一些见解很有价值。值得看。

18、《导演电影:电影导演的艺术》
很多好莱坞导演关于电影的看法。经典。很有价值。

19、《电影书写札记》 布列松
布列松谈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第一次看这本小册子,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实在是太经典了。虽然说我不怎么爱看布列松的电影,太晦涩了。但是这本关于他谈电影的书,却是一看再看。

20、《电影的意义》 梅茨
和巴赞《电影是什么》一起买的,不同的是《电影是什么》,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这本《电影的意义》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给朋友了。

21、《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每一个想拍电影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就算不爱电影,也要看这一本书。赫尔佐格的经历太传奇了。看完以后,你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发现:嗯!原来生活可以不那么简单的。非常经典的访谈,不管是电影还是人生。

22、《黑泽明自传》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泽明从小到《罗生门》之前的自传。对我而言,还是八卦太多了。不过还是能看。

23、《电影剪辑技巧》 米勒/莱茨
关于电影、新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剪辑技巧书籍。看了三遍,技术而言还是有用的。不过总感觉关于剪辑,还是得多看电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觉,而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

24、《影视导演》 阿伦阿莫尔
和《认识电影》一样,也是刚开始觉得很好。后来觉得没太大用处。当然入门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电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导演谈自己怎么拍第一部电影的。对想拍电影的人来说,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样拍电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电影》杂志选摘的几章,觉得很有用。因为这本书太老,买不到,于是复印了全本。可惜复印完了才发现,精华部分都在《世界电影》杂志选章上。不过还是很值得看的。里面讲了很多创作的方法。

再补充一本《电影编剧新论》吧,虽然也显教条,但对我当初很有帮助。当完全不懂怎么编剧的时候,好莱坞的经典剧作法至少能给你清晰的方向。
不过书看多了,容易限于理论,束缚思想。当了解了基础的故事概念和逻辑之后,就不必再看了。

Ⅲ 香港古惑仔电影出于哪部小说,小说又是出于哪里的

《古惑仔》是一部以三合会为原型的香港漫画,作者为牛佬。故事讲述主角陈浩南的起起跌跌,由一个四九(社团的最底层会员),三年内升为红棍(1993年8月25日继任“洪兴社”铜锣湾区话事人),之后在2007年成为“洪兴社”的龙头(社团的最高话事人)的故事。故事着重表达“兄弟之情”和“江湖之义”的点点滴滴。

Ⅳ 推荐一些关于香港电影的书

我喜欢《看电影》但是关于香港的比较少,我买过两本很喜欢的影评书,介绍给你《后窗看电影》《与电影一起私蹦》

Ⅳ 香港电影演义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香港电影演义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跋 关于本书
仿佛是常年浸淫在香港影坛的“自己友”
魏君子令很多香港电影人自愧不如。
因为很多人虽然从事这个行业,但却只视为一份工作,并不发烧。魏君子从一个追逐录像厅时代港产片的影迷,进而成为一位传媒圈中人,他对香港电影的执狂和热情,绝对超越单纯喜爱的程度,所以,我称他为港产片发烧友。
魏君子对港产片如数家珍的痴迷级数,已是非一般的影迷。我第一次遇见他时,他就向我查询某一桩圈中秘事,能叫做“秘事”,当然不是一些娱乐周刊能读到的新闻,而是只属口耳相传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我讶异魏君子何以消息如此灵通?在以后交往的日子里,我更发觉,这位河北唐山的小子,虽工作在北京,却仿佛就是一个长年浸淫在香港影坛的“自己友”,几乎对所有小道传言,无所不知,其“八卦”程度,胜过任何一位跑电影新闻的香港记者。
这是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能耐,一份拼命钻研求真的精神,对香港电影及香港电影史的探究,我认为魏君子已可以和已故的……

Ⅵ 推荐一本关于纪念张国荣的书

The one and only
张国荣的时光
与他共度61世
盛世光阴
禁色的蝴蝶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2.3

The one and only
这是一本100%由“哥迷”编、采、写、设计的张国荣回忆全记录特辑。书中搜罗全球多篇哥迷文章,包括集体回忆及相遇过程全记录;访问张国荣演艺事业中10位重要伙伴;精选生前好友怀念文章及最齐全演艺人士怀念语录;附有大量精彩图片,包括多帧从未曝光写真照;编写历年访问精华,演艺生涯大事回顾及作品年表。是Lesliecheung Cyberworld和电影双周刊出版社送给哥哥最“有heart”的一份礼物。

盛世光阴
由张国荣艺术研究会策划、编辑,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纪念哥哥书籍《盛世光阴》(英文名:《A Time to Remember》,为哥哥曾经为电影《红色恋人》所取英文名)以纪念这位生前始终不断追求艺术创新、德艺同馨的艺术家光辉璀璨的一生,也代表着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集体怀念与致敬。
张国荣艺术研究会网站以探讨张国荣在二十六年演艺生涯所做出的成就、贡献以及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为主题宗旨而建立,以继续张国荣为前提,传播张国荣的艺术作品与人格魅力,延续张国荣留在人间的生命与精神。
《盛世光阴》也是电影双周刊与张国荣艺术研究会联合献给哥哥的一份“以艺术读解张国荣,以作品追忆张国荣”的真挚心意。从他的音乐,从他的电影,从他的艺术人格精神,从他的社会文化影响与贡献……来追寻张国荣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
张国荣26年的艺术生涯,伴着很多人一起成长,也留下了无数经典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是他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不管是作为歌手、音乐人的张国荣,还是作为演员的张国荣,抑或作为社会名人的张国荣,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社会坦诚、勇敢、光明磊落。他的每一次艺术行为都凝聚着一位艺术家对于作品创作的精神与灵魂。他在演艺文化的多元化创作、提升本地演艺文化的层次以及与国际文化的交流、接轨等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成就和贡献。 在艺术上,他一直站在潮流的前端,引领着本地文化的先锋导向。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求索态度,不断努力寻求创新,将不同的艺术文化概念和意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又将这些意识演化为烙上了“张国荣” 灵魂印记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的前瞻性与他本身对待艺术的不断探求创新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为人上,他一直保持着完美的个人人格魅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为巨星,然始终随和待人,对前辈尊敬,对后辈提携……长期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他的真诚、磊落、坦率、坚强等等特质使他的一生有着艺术化的人格精神。
《盛世光阴》以解析张国荣的艺术作品魅力以及其社会文化贡献的策划理念来编辑出版这本张国荣艺术评论集。书内文章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他在作品中所创造的内质,以及从张国荣的作品中去追忆和怀念张国荣。

与他共度六十一世 上/下
作者:的灰
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年9月同步出版香港繁体字版与大陆简体字版

“人说猫有九条命,而作为演员就拥有超过九条生命,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条生命。”——张国荣

“与他共度六十一世”系列影评,以张国荣曾经参演的六十一部电影为线索,通过分析与评论张国荣的表演艺术,纵横交错地回顾了张国荣的演艺生涯、人生轨迹,以及他与他合作的诸多优秀电影人所代表的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时代。

一连串的时间坐标,众多幕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交错着变幻多姿的银幕形象,悉数融汇在作者自成一格的流利行文中,淡定内敛,又不失慧黠机锋。

《张国荣的时光》,一本以第一手见闻写成的张国荣传记。

书籍概况:
书名:《张国荣的时光》
开本: 787*1092,32开
页数:250页,30页彩图插页铜板纸四色印刷,内文纯质纸单色印刷
装帧:平脊精装
定价:25元

作者简介:
志摩千岁女士,任职于日本东京产业编集株氏会社。曾于1998至2001年间与张国荣共事多时,一手为他主理出版两本个人写真集,分别是1999年4月15日出版的《Leslie的所有》与2000年9月15日出版的《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回忆录式的手记,详细记录了《Leslie的所有》和《庆》这两本写真集采访拍摄期间,作者与张国荣的交往和交流。其中有不少记录都是独家发表,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国荣”。
志摩女士从“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立场出发,详细回忆了与Leslie共事三年间的点滴——从两本写真集的策划制作、东京大阪香港等地签名会的筹办,到其间一同经历的电影《流星语》的拍摄、“热情”演唱会的世界巡回演出,还有私下闲聊中涉及的话题,大到对于香港电影界的评价、对媒体的看法、导演梦想的实践,小到家宅装饰、衣着格调、对于食物的口味、甚至关于胡子的争论……力求用自己的描述为读者还原出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张国荣。
无所不包,在在尽言其详,而读来又不觉琐碎凌乱,盖因作者的观察能力十分了得,往往能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掘出被观察对象的性情与人格,因此每一段交往过程都会带来新的发现,而她也毫不避讳地将他们诉诸笔端。
由于观察角度的设定,志摩女士关注较多的是张国荣为人的一面。因此在《张国荣的时光》这本手记中,张国荣更多是被当作一个普通人而非明星或偶像来探讨。不同于一般的名人明星传记,在这本书内没有历史式的描述,没有二手资料,仅仅集中在志摩女士和张国荣交往的“时光”,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把我所见过的事实、状况以及Leslie的言行,尽量不夹带个人感情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描述出来”。志摩女士没有像fans般地“神化”张国荣,反而视他为一个常人,一个有喜怒哀乐、同样有着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这样的张国荣更贴近生活、更有真实感,所以,特别令人感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本手记记录的是我眼前的Leslie真实的姿态,是我看到的一个真实的Leslie。”其中有不少记录都是独家发表,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国荣”。

版本简介:
《张国荣的时光》一书,原由日本产业编集出版社于2004年4月出版日文本。2004年9月由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引进版权,于香港出版发行中文繁体字版本。2007年4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引进出版中文简体字版本。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2/3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
编写:Red Mission
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第一分册(1978-1991)
2006年4月出版第二分册(1991-1995)
2007年4月出版第三分册(1996-2002)

最完整的张国荣电影世界全记录。分三个阶段介绍张国荣生平电影作品,包含参演所有电影之剧照、资料图片、当年广告、评论、拍摄资料、花絮及昔日之导演、编剧、演员专访记录。专程采访吴宇森、关锦鹏、奚仲文、高志森、黄百鸣等知名电影人,畅谈当年往事、电影背后的故事及与张国荣的合作感受。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
作者:洛枫 版本:香港三联书店 2008年3月

洛枫是香港流行文化研究者,也是张国荣的粉丝,这本张国荣的研究专著虽然为偶像而作,但其用专业的研究者角度还原了张国荣的艺术真貌。

“戏迷学者”的粉丝情结

张国荣仿佛没有死。他仍然在我们之间徘徊,在歌声中,在光影里,也在粉丝们与非粉丝们的记忆缝间。但张国荣确实已经死了,就在那个瘟疫蔓延的岁月里。他好像带走了一个香港的时代,一个属于流行文化的时代。留下来的,只有他的风华,和对他的某种情结。

是的,只有像张国荣这样的明星,才值得为他患上情结,也才值得为他写上一部深度专书。今天书写张国荣的是洛枫,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但更重要的,是她对张国荣的迷爱。在激情和冷静之间,她为这位已然离开的偶像著书立说,向读者展示张国荣的艺术形象,是如何的精彩迷人,也是如何的值得用艰涩的学术语言来深化。人们称洛枫一句“戏迷学者”,她亦欣然接受,也惟有在这种“学者”和“戏迷”的身份之间辗转不定,她才敢于向张国荣送上“禁色的蝴蝶”之隐喻,既灿烂夺目,亦不落俗尘。

洛枫研究张国荣,可能缘起自她的粉丝情结,也可能来自一句他者的提问。据洛枫的回忆,有一位外国学者曾经问她:“为何香港能够造就像张国荣这样的演艺者?”张国荣自然不是一般的明星,他虽然成名于流行工业,但正如我们在电影中和舞台上所看到他那令人出神的魅力一样,他拥有一份演艺者的迷人惊艳,是一般只能扮演流行符号的“明星”所不曾拥有的。

还张国荣一个艺术真貌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是洛枫第四本学术著作,全书六章,前四章集中分析张国荣艺术形象中的四种情态:“雌雄同体”、“异质身体”、“自恋情结”和“死亡意识”,最后两章则就转入香港的社会文化面向,狠辣批判香港媒体在张国荣生前死后对他的扭曲抹黑,同时深入剖析粉丝迷者的文化意义。

在洛枫笔下,张国荣不再是流行偶像,也没有了常见于主流媒体的负面形象,他仿佛再度重生,既有血有肉,也声色艺全。洛枫苦心钻营大量已流徙四处的访问稿、报章报导和评论,结果一反只作为媒体文本的明星“张国荣”,勾勒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张国荣,并印证到他的艺术形象上。洛枫的书写,不是还张国荣一个公道,而是还他一个真貌,一个身份自觉与声色技艺俱全的真正艺术家面貌。

这是纪念偶像的长诗

不过,值得我们细嚼的,还有洛枫作为书写者的文字身段。洛枫向来长于流行文化研究,但相对于过去的作品,这本关于张国荣的专著显出了一份格外的专注。在过去的几部著作诸如《世纪末城巿》和《盛世边缘》等之中,分析流行文本的功架是有的,却限于时代视野,论述起来始终囿于一种港式后殖民情结,仿佛就是要为一套更宏大的论述做辨解。但当“张国荣”到了她的手上,便马上如鱼得水,论述起来利落动人,她所迷恋的学术理论,她所酷爱的研究文本,皆悉数出笼,有时说得兴起,甚至渗出了零星的戏迷主观感想,在平实的学术铺陈中泛起阵阵涟漪。

其实不是的。书中的主观神态,正彰显了洛枫“戏迷学者”的主体性。别忘记她是典型的张国荣迷,张国荣死了,她为他得了精神“创伤”,为他失眠数百个晚上,亦为他写下了很多忧郁的诗句。我们读她正经八百地研究张国荣,但其实对她来说,这本书可能是纪念偶像的一首长诗。

在张国荣的艺术形象里,这种爱与死的矛盾本就是一种早被发展得淋漓尽致的艺术结构,不意也跟洛枫的诗意发生共振了。所以除了“戏迷学者”,她还应当是一个“戏迷诗人”和“学者诗人”,她把理论和流行文本结合成诗,在书中引用撼动偶像心灵的歌词,也引用因偶像撼动她的心灵而写的诗句,虽然作为一部演示学术思辨的著作,也未有特别深邃之处,但她终能把张国荣写成诗,无疑也是一种至真至诚的表态。

除了这几本外很多书都是垃圾,比如画传!1文中有多处是作者自己对哥哥八卦,臆测,很可恶!大部分照片都是作者从网上和哥哥的几个网站上找的,
文章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剽窃其他热爱哥哥的荣迷写的文章,根本不是原创,作者本人根本就不了解哥哥,连基本的荣迷都不是,作者出书是借哥哥的名气发个人财,也就是为了赚钱

至于究竟买哪本,还是你自己做决定,淘宝上都有,广州东那里都有卖,不过如果买张国荣的时光的话,那本书港版要贵很多,简体版便宜得多

Ⅶ 亲们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介绍香港电影的书现在超级想了解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 (美)
书摘
"最佳的港片,不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更满载可喜的艺术技巧。"不管是影迷还是电影业界人士,都不会忽视香港电影: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香港铸造了一个电影史上的成功故事。它的规模、制作量,足以使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王国。记得有一年,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到香港踢球,特意拜会了他的偶像刘德华。这件事很能说明香港电影在世界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为专门研究电影史的美国著名学者,以"普及美学"为出发点,打破商业与艺术二分的迷恋,讨论上个世纪七0年代以降的香港电影,是如何快速、廉价、诉诸影像刺激的"纯电影",不但紧紧抓住本地观众的目光,还能够跨越文化界线,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突破好莱坞的独占之势。喜欢香港电影的,可以由此得知其艺术成就究竟何在;关注技巧理论的,可以把香港电影看作范例,搞懂电影艺术技巧的一应问题。作者并且将香港电影置于世界电影的潮流之中(比如与好莱坞电影之关系)来做比较的研究,让我们在他提供的视野中,了解香港电影在世界的位置.

Ⅷ 有谁可以给我推荐几本有关于香港电影发展的书么要比较完全专业的

《电影双城记》、《中国电影百年》、

Ⅸ 你对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有什么深刻记忆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长,一直想全面了解下香港电影,因为它给我的记忆实在太深刻了。如果说童年记忆里,还有一些涂抹不去的影片或电视剧的话,那一定都是香港来的。发哥的枪战片、成龙的警察故事,还有僵尸片、鬼片,还有周星驰的无厘头,他们给了我打开另一扇世界的大门,光影声色,快意恩仇、江湖、英雄,这样的字眼,都是从港片而来的。

这种叙述更私人化,更自由,历史、影片、影人三者交叉融合在一起,读每一篇就像在讲一段精彩的历史,没有学究术语,因此普通人都能看懂,而且读完之后,大概都能勾勒出一个维度。比如香港的武侠片、警匪片、动作片、鬼片、无厘头后现代,都有详细的阐述,读下来,对整个电影的发展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关于影人,从最初我们不熟悉的黎明伟、蔡楚生,到后来耳熟能详的胡金铨,以及到后来新浪潮电影的兴起:许鞍华、关锦鹏、王家卫等等,都给我们勾勒了一个个浪潮之下,影人和影片的发展历程。如果喜欢港片,我想这些老片子,大概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了解香港片子的历史,虽然那些看起来并不完美,甚至粗陋的老港片的味道。现在,港人北上,香港电影和电视剧都有些凋零之感,如果热爱香港电影就去寻找香港电影的历史和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