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老电影意乐仙女
扩展阅读
花甲背包客微电影 2024-04-27 05:06:04
中国国际参赛电影 2024-04-27 04:50:13
迅雷网盘怎么下载电影 2024-04-27 04:41:53

老电影意乐仙女

发布时间: 2022-06-30 12:41:37

A. 关于藏戏的资料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行不?

B. 小学六年级劳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电风扇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安全使用电风扇的一般知识,学会自已开、关电风扇。

3)情感目标:使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安全使用电风扇的一般知识,学会自已开、关电风扇。

教学准备:

定时开关、摇头旋钮和调速开关的台式电风扇一台,转页扇一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开关电风扇吗?你认识几种电风扇?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利用实物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电风扇的用途。

在炎热的夏季,电风扇能给我们送来阵阵凉风,使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生活

更加舒适。

2.电风扇的种类。

吊扇(吊装在房屋的天花板上,扇页面积大,结构简单,由扇页、电动机、吊杆、

开关组成,适合在会场、大厅等空间大、人多的地方使用。)

楼顶扇、壁扇(装挂在楼顶、墙壁上,占空间小,能转动送风,由扇页、护罩、电动机、支架座、开关等组成,适合在教室、小会议室、小食店、阁楼等地方使用。)

落地式风扇、台扇(能移动、能摆动送风,有调速、控时装置,由护罩、扇页、电动机、支架座、摇头装置、开关等组成,适合在家庭、办公室、会议室使用。)

转页扇(占地小,除有一般风扇部件外,另把摇头装置改成导风轮,风力较柔和,适合在小房间使用。)

3.电风扇的操纵装置。

1)调速开关。调速开关有琴键式和旋钮式两种,各有档次编号。通常档次越高,

风力越大(也有相反的),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档次。如要风扇停转,按下“0”档键便可。

2)定时开关。如想电风扇在启动后经过一段预定时间自动停转,可以通过定时

开关控制。定时开关有“常开”、“停止”及时间刻度。如要风扇10分钟后停转,则把定时开关旋至10的刻度,10分钟后定时开关回复到“停止”的位置上,风扇就停转。如不需要定时,可把定时开关转到“常开”的位置上。

3)摇头装置。按指示方向旋动旋钮,便能使风扇产生摆动送风和固定方向送风

的效果。

4.电风扇的使用方法。

1)插电源(用右手,手指不能触到铜片)。

2)按开关,选风速。

3)使用定时开关。

4)使用摇头装置。

5)关风扇。

6)拔插头。

放置在固定地方使用的电风扇,一般应预先调整好,只需按下调速开关便可使用。开、关电风扇不适宜过于用力和急速,以免减低开关的使用寿命。

三.学生进行使用电风扇的操作练习。有条件的学校在授课时应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

次操作过程。

四.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使用电风扇时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关保养常识来谈谈自已在使用

电风扇时的做法和体会。

五.进行学习总结,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正确使用电风扇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

2 微波炉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炉的一些知识,同时感受科技的进步可以使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炉的一些知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科技飞速发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初步知道使用微波炉的一些知识。

教学准备:

1)一些不同型号微波炉的图片或挂图。

2)用微波炉来加热或烹调食物的资料。

3)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微波炉的实物及一些用于微波炉煮食的物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谁家有微波炉?你会用吗?

二.有微波炉作教具的学校,可采用以下方法与步骤进行教学:

1示范用微波炉来煮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3选择以下问题,让学生作答。

1)用微波炉煮食有什么特点?

2)用微波炉煮食时,操作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3)使用微波炉煮食时,有哪些主要的注意事项?

4)小红是怎样学习微波炉的使用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板书帮助学生作出小结。

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加热面包、糕点、包子、馒头等

食品的实践活动并品尝食物。

三.微波炉作教具的学校,可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7)出示微波炉的图片或挂图,介绍它的种类、功能。

8)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9)让学生说说自学课文的所得,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和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0) 举一些用微波炉煮食的实例。

11) 组织学生议论小红是怎样学习微波炉的使用常识。同时,可让学生讲

述一下家中购买的电器产品,在使用时给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自己有没有留心观察这些电器产品是怎样使用的,有没有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产品不断出现,我们应有好学的习惯,不断追求新知。

二.教学反思:

3 做个小书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制作小书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框锯、锤子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技术。

2.能力目标:学习简易小书架的制作方法,并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框锯、锤子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技术。

教学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各配备一套材料和工具。

2.范小书架一个或挂图一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籍是我们增长知识的良师益友。如果自已制作一个书架放书,那多有意义。

二.结合读书活动,从教育学生爱惜书籍作引入,并出示实物或挂图,介绍小书

架的结构和制作程序。

1.今天学做的小书架虽然是简易的,但对多数同学来说,亲手制作小书架还

是第一次,而且工序还不少,要做得好还是不容易的。因此,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不怕困难。

2.整个小书架都由板料组合,要注意先画好线(长线要用墨斗弹出),然后再锯,这

样才能保证锯成直线。

3.钉钉子是本课的难点之之一。选用多大的钉子,要根据板料的厚度而定。钉钉前,

在所需下钉的位置上先画出直线。钉钉时,注意垂直用力,使钉子准确地穿过板面,钉在需接合的木板上(可钉3——5颗铁钉)。如发现钉子钉偏或弯曲变形,则必须及时用钳子拔起重钉。如果在接合处涂上乳胶,接合将更加牢固。

三.“想想做做”中第二题,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选用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

独立完成的方式。最后通过“比一比”来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使同学们体会劳动创造的欢乐。

四.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别是锯的使用,要让学生切实弄懂使用方法后,再去操作。锯子宜选较小的。由于锯的使用不列入本课重点,故可集中开料后再由学生组装。钉子要放在盒子里,不要随地乱扔,以免扎脚。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给予 具体指导。操作完后,要及时收拾好工具并把劳动现场清扫干净。

五.教材中图二所示尺寸和板料规格都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适当改变。

六.教学反思:

4 学会使用照相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简易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感受摄影不单能记录下人和事,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3情感目标:开阔学生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简易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简易照相机、相应的胶卷、电池。

2可供教学使用的照片。(风景、人物、旅游生活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谁会使用照相机来拍照?照相机的哪些部件组成?怎样才能拍出照片?

二.新课:

1.师:请你向大家展示你拍摄的照片。

2.让学生描述自己拍照时所在的地点和拍照时的情况,以引起学生学习使用照相

机的兴趣。

4.利用实物或放大的图片,指导学生对照认识一般常见的简易照相机的部件和功能。

5.组织学生学习课文,了解使用照相机拍照听方法与步骤,并进行模拟操作:

1)如何装电池。

2)如何打开后盖和关上后盖。

3)用空的135胶卷底片盒练习装卸。

4)用废旧胶卷底片练习如何把胶片卷片孔对准卷片齿轮,如何把胶卷底片的片头

放进卷片轴。

5)用演示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如何进行拍照和提出使用照相机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把带回来的照片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四.教师利用照片作实例,讲述拍摄的技巧,进行与教学目的要求中有关的教学。

五.展开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

六.教学反思:

5 修理课桌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课桌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课桌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装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修理课桌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各种损坏情况不同的需修理的桌椅。

2.锤、钉、锯、钳、木料、尺、铅笔。

3.石粉、猪料、砂纸、油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室的课桌椅,是学校的公共财物,又是同学们每天学习所必需的用具,我们要认真爱护。

二.学生学习课文,明确修理课桌椅的意义、作用以及修理课桌椅的方法。

钉子松动的修理:用钳子钳出旧钉,再用长度与旧钉一样的新钉在邻近部位打入。入钉前,先用锤子把钉头砸扁,这样可以使钉头打进木板里。钉头不露出木板面,既美观又不容易划破衣服。操作时,先用左手拿住钉子坚直放在应打钉的地方,右手用锤子朝钉头轻钉,手要握紧锤柄,手腕要放松,当钉子被打进三分之一时松开左手,再稍用力把钉子打进去。如钉子打歪了,就用钳子钳正或换一口新钉再打。打钉时,精神要集中,眼睛注视着钉子,否则容易打伤手。

榫口松动的维修:榫口松动是课桌椅常见的一种毛病,如不及时维修,课桌椅容易损坏。修理时可在松动的榫头和榫口处涂上白乳胶,用锤子将榫头打入榫口,然后在榫口的一端打入木尖固定。或者在松动的榫口附近,用螺丝钉上紧铁角码,固定松动接口也可。

榫头断裂的维修:先量好断裂榫头的尺寸,选择合适的木料,度好位置开榫,再拆除损坏部分,重新装嵌,或者用铁角码固定也可。

横木条断裂的维修:发现课桌椅上的横木条断裂,应找一块相应大小的木板,将断处托住,再用铁钉钉牢。

油漆脱落和裂缝维修:用合适的木条涂上粘胶把裂缝塞住,再用石粉拌和猪料填补,干后用砂纸打磨平滑,最后涂上油漆。

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工作完成后要把工具放进工具箱内,妥为保管。小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劳动工具不要乱丢乱放,这样既可避免散失或损坏,又可节省寻找工具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遵守劳动纪律,千万不要手持工具互相追逐打闹,以免发生误伤。

三.分配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一至两张待修的课桌椅,让学生根据“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来思孝、讨论、回答。

四.根据小组讨论后汇报的结果,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和示范,着重教会学生怎样选用木料和按需要加工木料的技术。对有裂缝、小孔的课桌椅,则要教会学生填补裂缝的技术。

五.分小组进行试修课桌椅的工作。

第二课时

一.简单小结上节试修课桌椅的情况。

二.组织安排学生修理本班的课桌椅或到低年级去帮助小同学修理课桌椅。(主要安排学生做用钉子加固、修理松榫、补裂缝、补小洞、补油漆等工作。同时应强调安全操作,要求学生在进行修理课桌椅的工作过程中认真、细致、不急、不求快而力求把工作做好。)

三.总结评比,让学生谈体会,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反思:

6 秤的认识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秤和学习用弹簧秤秤物。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使用工具作用的认识。

3.情感目标:初步树林质量观念,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使用工具作用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或每组准备简易弹簧秤一把,塑料袋一个,被秤物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认识多少种秤?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师生间的谈话使学生对以不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1.对一些常见秤的认识。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体会到计量物品的重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产生计量物体重量的工具和统一的计算方法。

计量工具:

1)从古代沿用的秤:杆秤、天平。

2)现代的秤:磅秤、弹簧秤、电子秤 。

3)专用秤:体重磅、货物磅、药用天平、实验室用天平。

计量重量的单位:(公制)吨、公斤(千克)、克,(市制)担、市斤、市两。

秤是人们用来计算物品一种工具。人们在生产、贸易、运输及生活中都要用到它。

2.认识一种简易弹簧秤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手提式弹簧秤体积小,使用方便,指示物重清晰。它利用弹簧有弹性的原理制造,由于有调节螺丝调准、有齿轮传动装置控制指针的指示,故有准确度较高、不易被改变读数的特点,逐步被人们接受(台式弹簧秤同理)。

使用方法:挂物、提起、读数。

三.织学生用弹簧秤秤物(本课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用弹簧秤秤自已身边的物品,如书、簿、笔盒等,然后填写课文“想

想做做”中第2题的表,计算出物品的总重量。

2)亦可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模拟活动,练习使用秤和计算物重、物价。

四.进行“秤物”活动的总结。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当时生

产、贸易发展的故事,或以一个工厂生产、一个家庭购物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使用标准的、先进的秤来秤物在生产和生活上的意义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7 自制生日蛋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蒸鸡蛋糕的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蒸出又松又软的鸡蛋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创造财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蒸鸡蛋糕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炉一套、铁镬一只、蒸格一个、大汤碗一只、铝蒸糕盆一个、打蛋器

或筷子一双。

每组备鸡蛋10只,白糖500克,面粉笔450克,发酵粉25克,生油少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生日时吃的蛋糕是不是自已做的?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蒸蛋糕。

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及演示鸡蛋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重点是:

1)拌打鸡蛋时要不停顿地拌打,直至蛋液起泡的具体做法和道理。(拌蛋液,使蛋液内产生许多小泡,蒸蛋糕时小气泡膨胀能使蛋糕变得松软。因此,拌打蛋液是蒸蛋糕的一项关键工作,要不停顿地拌打,右手累了换左手,左手累了换右手,或由同学们轮着替换并要保持拌打的方向一致,直至蛋液变成泡沫状为止。)

2)在蒸糕盆上抹上薄薄一层油的做法和道理。(把少许食用油倒在糕盆上,用手晃动糕盆或用手指抹开,使油均匀分布在糕盆内,这样蛋糕在蒸熟后不会和盆子粘连,要完整地把蛋糕从盆中取出就比较容易。)

3)蒸蛋糕要用武火的要求和道理。(用武火能使铁镬中的开水产生大量蒸气,大量的蒸气又能使蛋面团迅速均习受热,令蛋糕内的小气泡膨胀,使发酵粉起作用,蛋糕才会变得松软。)

4)提出卫生操作、安全用火、防止蒸气烫伤等注意事项。

三.在进行分工、明确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制作蛋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最好能让学生轮着参加拌打鸡蛋的操作。亦可改为每个学生用一只鸡蛋、少许面粉和糖来制作一个小型蛋糕。

四.组织评比,看哪组的蛋糕蒸得松软而且在卫生操作、安全用火方面做得好。

五.分尝蛋糕,让学生谈谈通过自已动手做好一件事情后的感受和得到的乐趣。

六.小结。

教学反思:

8 学做小厨师——清蒸鲜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蒸鱼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实践活动。

2.能力目标:;学会蒸鱼。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在家主动协助父母做饭煮菜。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蒸鱼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炉具、锅、锅盖、蒸格、碟子。

20鲜鱼一条、配料、宰鱼刀具等。

(如分组进行应每组准备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会蒸鱼吗?怎样蒸出一碟鲜嫩的鱼。

二.让学生学习课文,使学生对怎样做清蒸鲜鱼这道菜有初步的了解。

三.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要领和应注意的间题。

1)宰鱼:宰鱼时用左手把鱼按在砧板上,右手握刀,用刀身拍鱼头,把鱼拍晕(便于刮鳞、开肚),然后刮鳞、开肚,取出内脏,挖掉鱼腮。

2)洗鱼:用清水洗去鱼血、刮去鱼肚内的黑膜(不洗去鱼血和鱼肚内的黑膜,蒸好的鱼会有较大的腥味)。用干净的布抹去鱼身上的水或把鱼竖直拿起滴去水分,并在鱼身和鱼肚内涂上少许盐(不抹干鱼身的水,蒸出来的鱼会有较多的水分,使鱼失去一些鲜味。在鱼身上涂上少许盐是调和去腥)。

3)准备好配料和调味料。

4)蒸鱼:把洗净的葱切段放在碟中,把鱼放在葱上(这样做能使鱼受热均匀,整条鱼一起熟,还可避免鱼粘碟)。再放一些姜丝。在锅中放上蒸格,加水至平蒸格面,盖上锅盖,用武火(猛火)把水烧开。水烧开后,把整碟鱼放入锅内,用武火蒸10-15分钟左右。蒸鱼要讲究火候,蒸的时间长,鱼蒸得过熟会失去鲜嫩的味道;蒸的时间不够,鱼末熟则不能吃。蒸鱼的时间与鱼的大小、炉火的旺弱有关,可通过实践逐步掌握。大条的鱼可在蒸鱼前先用刀在鱼的背鳍一侧或两侧割开一条切口,这样就可避免外熟内生或需加长蒸鱼时间的情况。观察鱼是否蒸熟的方法是一看鱼眼,如果鱼眼突出、变白,表示鱼已蒸熟;二可用筷子插进鱼肉,如可顺利穿过亦表示鱼已蒸熟。

5)加配料和调味:鱼蒸熟后从锅中拿出,倒去鱼水(这些鱼水往往会有较浓的腥味),去掉原来的葱段、姜丝,加酱油,重新放上洗净的葱丝、姜丝,用锅把适量的生油煮熟后趁热淋的鱼面上。

如果条件限制,教师可示范一种家庭日常的蒸鱼方法,这样可节省时间和简化操作步骤。

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开始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不安全事项:

1)把鱼拍晕和刮鱼鳞时要注意用刀的安全操作,防止伤手(如从安全角度出发,可考虑省去让学生宰鱼这项操作)。

2)洗鱼时动作太急太猛也容易被鱼鳍的刺刺伤手。

3)从锅中拿出蒸熟的鱼时要防止烫伤(拿起锅盖的方法要正确,观察鱼是否已蒸熟时要离开一定距离,从锅中拿出蒸熟的鱼时要先熄灭炉火再用布隔热拿起碟子)。

4)现在一般的售鱼档,都有代客宰鱼的服务,省却了顾客很多工夫。

五.检查评比、分尝品味,鼓励学生在家主动协助家人做菜。

教学反思:

12 种水瓜
目的要求
一、 使学生得到种植水瓜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 让学生尝试自种水瓜,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课前准备
水瓜的干果、盆栽的水瓜幼苗或标本,水瓜种子若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向学生示水瓜,提出本课的学习目的要求。
二、 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师生对话、让学生观察,认识水瓜是什么样子的。
水瓜是一年生的攀援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茎菱,侧蔓多,有浅槽和深绿色条纹、无棱,嫰果供食,种子椭圆形、表面光滑、黑色。
1、 出示盆栽水瓜或采集的实物,让学生观察,认识水瓜是什么样子的。
水瓜是一年生的攀缓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茎五菱,侧蔓多,有卷须,叶掌状,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果供食,种子椭圆形、表面光滑、黑色。
2、 认识种植的有关知识。
(1) 种植时间:水瓜是耐热的植物,温度低于己于人18摄氏度时生长很慢,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始种植。
(2) 选地:在菜田中可开洼地露地直播,房前屋后、路边、水沟边的空地可穴播,城市可用缸、大花盆在天台、阳台上种植。
(3) 播种:种前深翻地,把种子浸泡1天,按部就班30-50厘米左右的距离开穴点播,每穴3粒,覆土3—4厘米。
(4) 管理:当苗出版发行2—3片叶时要定苗,每穴选留状苗木株。中期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培土、浇水等。瓜苗长4—5片叶时要插架、绊蔓上架。
(5) 收获:水瓜初夏开始开花结果,夏秋是收获季节,收获期长达3个月左右。这期间要适时浇水、施肥并适当去掉一些细弱枝和老叶,以提高产量。
三、 选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园地种瓜。
四、 种植水瓜时需搭棚架,应提醒在搭架和采集时注意安全。

五、布置作业

13 磁卡、IC卡的使用
目的要求
一、 学习用磁卡、IC卡(主要是使用IC卡)打电话的方法。
二、 使学生受到爱护公共设施,珍惜劳动成果成果的教育。
课前准备
一、 磁卡、IC卡的实物。
二、 磁卡、IC卡电话机及使用方法的图像资料(挂图、幻灯、录象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本课教学开始时,可出示磁卡、IC卡的实物,磁卡、IC卡电话机的图象资料让学生辨认,让使用过这类电话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使用经历,以引入本课的教学。
二、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三、 利用板书帮助学生总结出使用磁卡、IC卡打电话的方法。
四、 可制作一些教具,创设模拟利用IC卡打电话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分组练习活动。
五、 提出问题引发师生之间的对话、讨论,使学生对以下几种情况有所认识:
1、 有的用IC卡打电话时,容易出现急躁情况汇报,如IC卡插错方向,未等电话机出现指示信息便进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发生通话障碍。
2、 按拔号键时,速度过快,用力过猛,出现号码错乱现象。
3、 挂回话筒时用;力不当,随意挂回,或用力扳动挂机装置,损坏电话机。
4、 忘记取回IC卡。
六、 出示一些磁卡、IC卡电话亭、电话机受到损坏情况汇报的图片或举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议论,使学生受到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方面的教育。
七、 进行“想想做做”中第一题的教学,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14、 给桌椅穿新衣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简单地给旧桌椅进行油漆的方法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耐心仔细的劳动态度。
课前准备
可按课文要求准备材料,作示范用或学生实践用。

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耐心仔细的劳动态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设问、讲解、板书帮助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1、 自己动手进行油漆,更加美观耐用。学会油漆既可以为生活提供方便,又能节省开资,还能亲身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2、 油漆的方法与过程是怎样的?
(1) 准备好材料和具。到商店买回适量的油漆和相应数量的稀悉剂、油漆扫、砂纸、装油漆用的噐、棉花,再准备破布。
(2) 桌、椅在油漆前,要用木条、小木块加粘胶把裂缝或小洞塞平,再用石粉拌和猪料填补,干后用砂纸打磨平滑,然后再涂漆。
(3) 涂漆。方法是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顺着一定的方向均匀涂刷。
3、 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 油漆和稀释剂容易着火,因此要注意防火。
(2) 滴在地板或在衣服上、手上的油漆,可用棇节油或天那水擦掉。
(3) 油漆有很多种。常用有两大类,它们不能不能混在一起用。
(4) 在高处油漆要注意安全。最好用人字梯。人站在上面比较稳定。
(5) 油漆完毕收拾好物品,洗净刷子等。
二、 教师队伍进行油漆操作示范。进行这部分教学时的过程中需指点的地方如下:
1、 出示各种油漆时准备的用具。盛油漆的器具,可以利用废物。
2、 向学生展示会油漆和稀释剂,讲解简单调漆的方法。
3、 用旧报纸铺在被漆的课桌椅下然后进行涂漆示范,亦可让学生出来试漆,教师给以指点。
4、 提出注意事项,示范油漆的课桌椅下然后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不浪费材料、不弄脏地方。
三、 鼓励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学习油漆。
四、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第二教时进行替学校油漆课桌椅的实践活动

15 VCD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VCD机的使用方法,并以此巩固学生以有的使用家用电器的一般常识。

重点、难点:学生以有的使用家用电器的一般常识。
三、课前准备
一台VCD机及电视机、VCD影碟或相关的挂图(幻灯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开始时,用VCD机播放一段动画故事或动物生活的资料片给学生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了解学生家中有无VCD机,是否懂得使用VCD机。

C. 藏戏的资料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综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甘南藏戏:甘南藏戏地方化是受汉族传统戏曲更多影响的结果。甘南藏戏正式形成是1946年,它的出现同嘉木样五世活佛有关。嘉木样五世丹贝坚赞聪明好学, 很有文化修养。他21岁(1937年)赴拉萨学法讲经期间,多次观看藏戏,并有所研究。三年后 ,他返回甘南拉卜楞寺,向朗仓活佛讲述了西藏藏戏情况,同时将
编写剧本和导演任务交给了朗仓。朗仓活佛学识渊博,曾在北京居住近20年,常与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交往,对京剧比较熟悉,因此他的编剧和导演不是藏戏的全盘照搬,而是根据甘南藏区实际情况,参照京剧表演加以改革创造,先后写出《松赞干布》、《冉玛拉》等剧本,并进行了排演。1946年冬 在嘉木样宫殿的大院里由嘉木样五世主持,首场演出了《松赞干布》,朗仓活佛亲自扮演戏中唐太宗的脚色。演出时,成千上万的藏族群众、喇嘛蜂涌观看,盛况空前。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禁锢中得到解放,文化生活日趋活跃,藏戏剧目不断增加。1955年拉卜楞寺排演了第二部“南木特”藏戏——《达巴丹保》,同年拉卜楞寺“俄巴扎仓”(红教寺)排演了甘南地区第三部“南木特”藏戏——《智美更登》,并参加了西北五省区戏曲汇演,获得了奖项。1956年又排演了《卓娃桑姆》,此后,“南木特”
剧目在甘南地区的藏族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播。碌曲、玛曲、卓尼、迭部和舟曲等县,也以寺院、村落为单位纷纷成立剧团,至五十年代末州内发展藏戏演出团队达36个,剧目9个。然而,伴随1958年反封建斗争的掀起,“南木特”藏戏被视为“宣扬宗教迷信,歌颂封建帝王”的艺术形式遭到禁演。到了六十年代,藏戏又进入兴盛时期,拉卜楞寺剧团于1960年推出了《罗摩衍那》,红教寺也不甘落后,于1962年推出了《阿达拉茂》。但好景不长,随着“文革”的开始,藏戏再次遭到禁演,许多热爱从事“南木特”藏戏的活佛、高僧和艺人残遭迫害。

黄南藏戏: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在19-20世纪中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
黄南藏戏属于安多语系藏戏的一个重要支系,它的发展经历了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说唱阶段;1740-1794年夏日仓三世时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阶段;1854-1946年吉先甲时期的成熟阶段;1910-1973年多吉甲时期的兴盛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的提高革新阶段。
黄南藏戏有如下特点:1.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民间和寺院藏戏队,始终与社会民众保持着密切联系。2.音乐方面保留了宗教音乐的成分,也吸收了当地民歌、舞蹈音乐等素材。3.演出剧目除八大传统藏戏外,还有《格萨尔王传》、《国王官却帮》等其他藏区没有的剧目。4.保留了《公保多吉听法》这出古老而珍贵的原始戏剧形态的仪式剧。5.即兴表演独具特色。这些即兴表演,既表现了编剧、演员高超的艺术水平,又对抨击时弊、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历代黄南藏戏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行当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动作等,形成本剧种独有的艺术风格。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黄南藏戏也面临失传危机,剧团减少,艺人老化,演出范围缩小,抢救势在必行。

D. 高鹏的人物生涯

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青海省文化厅艺委会委员、青海省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曾导演《草原之歌》、《小二黑结婚》等大型戏剧17台;担任大型藏戏《意乐仙女》、《鹿女》等戏的艺术指导。戏剧作品有话剧《草原上的风暴》,歌剧《姐兰索的婚礼》,藏戏《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京剧《北地降魔》,豫剧《石桥迷案》等17部(其中部分与人合作)。发表、上演歌词百余首,多次在省内外获奖。《藏王的使者》先后获中宣部1992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92’93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1995年文化部第六届文化新剧目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剧本银奖并入编《中华戏曲精品》丛书。《金色的黎明》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孔雀奖”金奖。1995年应香港澳门东亚大学之邀在“藏戏艺术研讨会”上主讲青海藏戏的形成、发展和特色。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90年授予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称号。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E. 读了《北京的春节》一课,我知道北京的春节的习俗有

北京春节的习俗有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买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大扫除,做年菜,贴对联,拜年,诳庙会,挂灯,残灯末庙。

F. 藏戏资料

藏戏,藏"叫"阿吉拉姆”或"拉姆",是“仙女大姐”或“仙女”的意思。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西藏及四川、青海、云南等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爱看藏戏。

藏戏在西藏流行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14世纪初,后藏僧人唐东杰布为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募捐集资而创。起初,他为筹措造桥经费,四处奔波,历时三年,未能成功。后来,他在山南地区穷结县境内,发现虏诚的信徒中有生得聪明美丽、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把她们组织起来,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募捐集资成功。这就是藏戏的雏形。早期的藏戏,是用舞蹈哑剧表演简单的故事。民间舞蹈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发展成为一套综合艺术。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的不同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等多种艺术。

G. 藏戏的剧团历史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地方政府对民间著名的职业、半职业戏班演出的剧目,包括脚本、演出形式、唱词等审查控制十分严格;对每年参加雪顿节演出的戏班出场的先后顺序、演出剧目均有严格规定;对具体表演形式也要按噶厦的意图对每一个剧目的唱、念、表、舞、技等加以规范,凡违反或不能达到要求的,均要面临严厉处罚。藏戏艺人大都是农奴,除奉差演出外,常年要靠劳动和流浪卖艺为生。唯一受官方直接管理的觉木隆巴(蓝面具戏演出戏班),也只有可在全区各地流浪卖艺的权利,每到冬季,也有一到三个月的时间要由演员自谋生路。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共西藏工委宣传部即找觉木隆巴联系,中央代表张经武和西藏工委负责人张国华、谭冠三、范明等领导先后看望了觉木隆藏戏艺人。觉木隆巴戏师扎西顿珠曾于1951年代表藏剧艺人向张经武等提出请求,希望正式建立革命的藏剧团,以获得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1956年陈毅率中央代表团抵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时,觉木隆巴找到代表团汇报戏班情况,并组织演出了藏剧,受到称赞。从此工委宣传部和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文教处就经常组织觉木隆巴在各种重要场合演出藏剧。西藏工委还于1956年组织部分艺人随西藏文艺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文艺会演。演出结束后,觉木隆藏戏特技演员次仁更巴还被留下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于1957年3月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他主演的《西藏热巴舞》获联欢节银质奖章。
1959年四五月,扎西顿珠从家乡赶回拉萨,向人民政府递交报告,要求将觉木隆巴改编为人民政府领导下的艺术团体。获准后,他将流散西藏各地的四十多位觉木隆巴艺人找了回来,于同年八月成立了拉萨市藏剧队。同年十月一日,藏戏队以剧目《文成公主》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专业文艺团体献礼演出活动。1960年西藏歌舞团成立,藏戏团成为其中三个演出团体之一。1962年,西藏藏剧团成立。
到1966年,西藏藏剧团陆续上演了《文成公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诺桑与云卓》四个大型传统剧目和《苏吉尼玛》、《白玛文巴》的片段;创作了《解放军的恩情》、《幸福证》、《农牧交换》、《英雄占堆》、《血肉情谊》等一批中小型现代戏剧目。1980年年初,自治区藏剧团改编演出了大型传统剧目《文成公主》。同年五月,西藏自治区举办了首届业余藏戏会演,二百多位代表不同风格流派的藏剧演员演出了《卓娃桑姆》、《诺桑法王》、《苏吉尼玛》等传统剧目和《雪山小英雄》等现代剧。同年,自治区藏剧团改编排演的藏剧《朗萨雯蚌》,并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受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部的奖励。
藏戏的改进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剧目为黄南藏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如《意乐仙女》的伴奏,既有六弦等藏族传统乐器,又加入以民乐为主的大型现代混合乐队,在形成间奏的气氛音乐的同时,可以直接为唱腔伴奏,改变了西藏藏戏用一鼓一钹只为舞蹈和表演动作压节奏,很少为唱腔伴奏的状况。改进后的黄南藏戏布景和舞台美术富丽堂皇,神奇秀逸,令人耳目一新。

H. 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基本上还是广场戏,载歌载舞是藏戏的突出特点。舞蹈与剧情常常无直接关系,主要是为了烘托场上演出气氛。舞蹈中只有少数动作带有某种象征意义,且多模仿劳动、生活和动物的动作。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I.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藏戏这篇文章的由来、面具的特点及藏戏的其他特色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主要演出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象征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象征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象征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表示压抑和恐怖

今日藏戏

藏戏的改进藏戏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剧目为黄南藏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如《意乐仙女》的伴奏,既有六弦等藏族传统乐器,又加入以民乐为主的大型现代混合乐队,在形成间奏的气氛音乐的同时,可以直接为唱腔伴奏,改变了西藏藏戏用一鼓一钹只为舞蹈和表演动作压节奏,很少为唱腔伴奏的状况。改进后的黄南藏戏布景和舞台美术富丽堂皇,神奇秀逸,令人耳目一新。

道具表演

表演程式藏戏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藏戏的演出,一般是广场戏,少数也有舞台演出形式。演出时,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乐器也较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一人在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况。剧中人道白很少,演员专心致志地吟唱,由于广场演出,演员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显示出粗犷有力的性格。后台一般有帮腔,形式与川剧差不多。藏戏唱腔很多,大致分为表现欢乐的长调,藏语叫“党仁”;表现痛苦忧愁的悲调,藏语称“觉鲁”;表现叙述的短调,藏语称“党统”等等。武功、舞蹈、技艺在藏戏演出中,也广泛运用。一般是演唱一段以后,便出现一段舞蹈。舞蹈动作很多,爬山、行船、飞天、入海、骑马、斗妖、擒魔、礼佛等等,都有一定的舞姿。藏戏的演出时间可长可短,有的演几小时,有的演一、两天,过去连演几天的情况也有。要演长,则细唱细作;要演短,则用后台快板道白,叙述剧情,一下子跳过去。一般每台藏戏都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温巴顿”,意为猎人净地,就是身着猎人装束手持彩箭首先出场,净场地,高歌祝福。其次是“加鲁钦批”,即太子降福。就是着太子装束者登场,象征加持舞台,给观众带来福泽。最后是“拉姆堆嘎”,即仙女歌舞。就是着仙女装者慢慢起舞,表示仙女下凡,与人间共享欢乐。这就是藏戏开场的序幕。二是“雄”,也就是正戏。三是“扎西”,即告别祝福仪式,过去的戏班子演到这里,就是通过集体歌舞,向观众募捐。

藏戏的唱腔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剧中的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这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的伴奏。同时也起着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鼓钹点子多是从藏族最古老的民间“野牛舞”、“狮子舞”、“鼓舞”和大型民间传统歌舞“甲谐”,以及藏族的原始抗灾歌舞“吉达吉嫫”等歌舞艺术的鼓钹点子中吸收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其使用方法与朗达一样,也是以人定曲、专曲专用,尤其是在传统剧目里,每个人物都有反映其个性的鼓钹点子。鼓钹点子虽源自各种民间艺术,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戏曲表演的需要,已演变成一套与民间鼓钹点子不同的具有戏曲特色的击奏方法。各剧种鼓钹点子在具体的击奏、点子的变化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使它成为藏族观众区分不同藏戏剧种的标志之一。他们可以从不同方向传来的鼓钹点子的敲击声,判断出藏戏面具

基本介绍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藏戏演员的面部化装,一种是把脸谱画在脸上,另一种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早在吐蕃时期,苯教文化的祭礼仪式中所表演的士风舞、拟兽舞等百技杂艺,就采用了面具化装手段。后来由于宗教发展,高僧莲花生根据佛祖释迎牟尼关于佛教密宗四部学说中的愈加瑜伽部、无上瑜伽部里金刚舞一节(另两部为:事部、行部),组织跳神法会。于是,土风舞便与金刚舞相结合,产生了跳神舞时所戴的面具。到了公元14世纪,云游高僧唐东杰布为筑桥修路筹集资金,创造了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后来藏戏表演者视他为藏戏始祖,并按他本人面目作模式制作了白发白须的白山羊皮面具。藏戏面具的产生,使藏族古老的面具艺术从神秘的宗教世界迈进了新的更加广泛的艺术世界。藏戏面具分为温巴面具、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那儿正在上演什么戏。

藏戏面具的色彩与性格

白色面具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无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长寿,白色面具少者无理。对比:京剧中的白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奸诈多疑,代表人物为曹操黄色面具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知识渊博,系活佛、仙翁所戴。对比:京剧中黄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猛烈,代表人物典韦蓝色面具蓝色面具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对比:京剧中蓝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刚直,桀傲不驯。代表人物为窦尔敦绿色面具绿色面具象征贤良智慧;美貌端庄,属于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对比:京剧中的绿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勇猛,莽撞。多用来表现绿林好汉。红色面具红色面具象征权力、正义,表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凡扮演国王、大臣者均戴红色面具。有时藏戏里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忿怒状也常用红色。对比:京剧中的红色脸谱象征着忠义。代表人物为关羽。黑色面具黑色面具表示凶恶,为凶怒相。对比:在京剧中,黑色脸谱代表着公正,铁面无私。代表人物为包拯。半白半黑半白半黑面具表示嘴甜心毒,两面三刀,专门挑拨离间者。绿色面具代表着王妃,绿色代表柔顺。

J. 藏戏资料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象征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象征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象征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表示压抑和恐怖。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剧目为黄南藏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如《意乐仙女》的伴奏,既有六弦等藏族传统乐器,又加入以民乐为主的大型现代混合乐队,在形成间奏的气氛音乐的同时,可以直接为唱腔伴奏,改变了西藏藏戏用一鼓一钹只为舞蹈和表演动作压节奏,很少为唱腔伴奏的状况。改进后的黄南藏戏布景和舞台美术富丽堂皇,神奇秀逸,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