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關於引渡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中國城韓國電影迅雷下載 2024-05-09 16:19:05
1976印度電影大全 2024-05-09 16:04:14
歐美好看爆笑的電影 2024-05-09 15:47:26

中國關於引渡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4-04-26 21:58:21

1. 有誰看過一部電影是反映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里日本戰俘的故事啊這影片叫什麼名字我忘了,知道的告訴下 謝謝!

「認罪」-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六年

http://content.gougou.com/content?cid=

2. 如何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

拿什麼承載真實
文/夢里詩書

單作為一部動作片來說《湄公河行動》無疑是頗為中肯的,在動作戲碼上可謂做到了並不遜於好萊塢的驚險刺激,但這場根據震驚宇內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卻並沒有真正著點那本自真實的正邪交鋒,只是變成了一場單能金玉其外的場面之作。

貫穿始終的熱血燃情,令人看到了香港導演林超賢對動作的嫻熟掌控,卻也僅局限於此,在一場場堪為驚險的大場面營造中,劇情的不合理也一步步暴露無疑,電影在伊始便申明了這是一場秘密行動,但當我方人員在他國已然鬧出驚天之舉的同時,卻仿若是在自己國家一般,這就猶如《颶風營救》中連姆·尼森單槍匹馬創巴黎固然精彩,但少了那個已然腐化墮落的法國國安局老友,那麼一切都會變的極為牽強,更何況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卻連自圓其說都做的乏善可陳,又拿什麼來為人信服?!

如果說劇情的不完整可能是出於顧及他國顏面,很多問題不得不規避的話,那麼在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卻只能歸於電影自身,過於追求主旋律化的渲染,使得人物變的尤為單薄,電影對糯康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基本只是給人了一種模版化反派的簡述,而即便是張涵予與彭於晏的主演擔當,亦難以給人何般深刻的映像,人物的臉譜化使得電影幾乎沒有太多能給演員發揮的空間,這也使電影難以深入只是停留在了一部英雄主義電影的層級中。

相較於《湄公河行動》所彰顯的英雄正義,我個人實則更希望電影能聚焦於這件慘案背後的人文關懷,但電影更多的只是將十三個無辜性命的逝去淪為了突顯英雄的張力,單從這一點來說,我並不喜歡這樣一部作品,因為其作為真實事件改編,它並不是一部杜撰的演繹,其本因致力去還原真實,聚焦為何這樣一件慘案會發生的思考,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崇敬畏,而不是用這樣一場上天入地的打鬥來博人眼球。

主旋律化的警匪片,適合任何一場懸疑的杜撰,唯獨不適合這種本自真實的慘案,因為真實的深度遠比套路的英雄來的更為震撼,慘案背後的思考才是其本當承載的「旋律」。

3. 有一個香港老片子。有曾志偉演,一個旅行團去玩,被越南類似的土匪劫持是片子叫什麼名字,謝謝了!

返老還童
導演:曾志偉
主演:曾志偉 陳百祥 呂良偉 林俊賢 許冠英 陳雅倫 林建明 童玲
上映:1989年
類型:劇情片
地區:中國香港
保齡球、花呢碌、郁得勁、通天明、大弟祥是好朋友。 他們五人參加了由化骨龍領導的旅行團到獵艷,豈料獵艷不成欲誤服了一個巫師的葯,除保齡球外,他們都返老還童變成小孩子。 為了接近當小學教師的女友安妮,花呢碌等做了她的學生。安的男友是一職業愛情騙子,花等在安妮面前揭穿了他的丑惡面目。 化骨龍從泰國帶了解葯回港,欲被匪幫搶了來勒索花等,花等和匪幫徐仁富,為了解葯打鬥起來,終於花呢碌先服一了瓶解葯,變回一個英俊青年,和安妮結成伴侶,郁得勁等最後也服了解葯,變…

4. 偷渡的電影

?
會不會是非常人販 第一部?

5. 南京大屠殺電影簡介

《南京大屠殺》該片以1937年發生於中國南京的戰事為背景,描寫了一個中日結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南京大屠殺電影劇情簡介
1937年深秋,為躲避戰亂,中國醫生成賢秦漢攜帶懷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早乙女愛和孩子從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沒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華日軍夷為廢墟。被告知可以進入歐美列強勢力保護的安全區避難時,成賢認為自己與難民身份不同沒做理會,投靠了老朋友繼續行醫。以小學教師劉天琴劉若英為代表的同胞的悲劇令他震驚憤怒,但他認為自己首要任務不是反抗暴敵而是盡職做好一名醫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淪陷,日軍開始在南京瘋狂燒殺淫掠,成賢終於意識到日軍的殘酷麻木,讓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區躲避,自己則留下來繼續救死扶傷,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區早已名存實亡,而要反抗時,他發現已無可能。

一九三七年深秋,南京荒涼的鐵道上,成賢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理惠子日本人回南京的老家。在紛亂的戰火中,成賢在南京的老家已成為一堆瓦礫。別人告訴他可以去到外國人保護的安全區,但成賢自認不是難民而不願去。他找到在下關發電廠做工的幼時朋友根發。根發雖然對他帶回來的日本媳婦反感,但還是接納了他們。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日軍開始圍攻南京城,同年十月十三日南京城破。瘋狂的日兵搜尋,燒殺淫掠。理惠帶著孩子們進了安全區,難民們得知理惠是日本人,便把所有對日本人的不滿發泄在她身上,當成賢來到安全區,理惠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他們不知道另一場浩劫已悄然來臨……

南京大屠殺電影幕後製作
影片是一部「南京大屠殺」為主題背景的電影,圍繞一個中日結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以一位日本女性的視角來審視日本軍隊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並試圖通過細節描寫,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表現出侵略者謹正的復雜性。導演吳子牛通過此片展現了他對戰爭、民族和人性的思考。影片結尾處特別打出了兩組字幕,分別是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的死亡人數和1995年南京城最新人口數字,用強烈的對比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歷史的回聲。但是該片公映後很多觀眾卻無法認同這一另類獨特的視角,一時間惡評如潮,公映不久便匆匆落幕 。

作為一段慘絕人寰的史實,「南京大屠殺」曾經吸引了許多影視導演。1995年,吳子牛決定要拍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大片。為了表示自己將「南京大屠殺」拍好的決心,吳子牛將一頭黑發剃光。並立下誓言:「拍不好這部電影,我以後就不拍電影。」影片劇本經過梁曉聲、徐天生、張冀平等一系列編劇作家之手,創作出了關於「一對戀人,兩個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導演試圖通過細節以人性的角度描繪出侵略者的復雜性。其中一個細節是當日本兵到理惠子家裡搜查時,恐慌的理惠子顫抖地從窗子里掛出一串千紙鶴和一小面日本太陽旗。搜查的日軍見狀後用日語詢問她是哪裡人,聲音竟是溫柔的;另一個細節是成賢被抓走以後,理惠子在一大群避難的中國難民中絕望地用日語哭訴,憤怒的難民把對日本的仇恨遷怒到這位日本婦女身上。

這部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背景的電影,因其獨特的視角也曾被評價為一部「充滿人文精神,人性十足、生命意識極強的一部電影」。《南京1937》所展現的是一個導演對戰爭、對民族、對人性的思考。然而很多觀眾卻無法認同導演另類獨特的視角。畢竟,難忘那段過於沉重歷史的中國觀眾們,還難以接受以一位日本女性的視角來審視日本軍隊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影片一時間惡評如潮,公映不久便匆匆落幕。然而,這部影片畢竟以獨特的角度給觀眾留下了這場戰爭的思考
南京大屠殺電影創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侵華日軍於同年12月13日攻陷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便衣兵、國民革命軍戰俘及平民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模譽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抗戰勝利後,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祥碼悔絞刑,谷壽夫引渡給中國 *** 處死。
南京大屠殺電影影片評價
這部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背景的電影,因其獨特的視角也曾被評價為一部「充滿人文精神,人性十足、生命意識極強的一部電影」。中青線上評價

《南京大屠殺》所展現的是一個導演對戰爭、對民族、對人性的思考。然而很多觀眾卻無法認同導演另類獨特的視角。中青線上評價

6. 描寫49年渡江戰役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風雨下鍾山

主創:
編劇:艾煊、梁信
導演:袁先、韋林玉、里坡
攝影: 韋林玉
美術: 劉競生
作曲: 傅庚辰
主 演:張克瑤 王鐵成 劉錫田 杜雨露 斯琴高娃

八一電影製片廠1982年攝制

劇情:
1948年冬,解放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
除夕之夜, 蔣介石宴請軍政要員,席間拋出玩弄 「和談」陰謀的《元旦文告》,引起 國民黨內部各派系之間的激烈爭吵, 蔣介石大為惱火。
為戳穿蔣介石假和 談、真備戰的陰謀,中共中央主席毛 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爭取國內和平的八項條件,引起國民黨領導層一片混亂。蔣介石不得不在內外交困中宣布「下野」。
美國駐 華大使司徒雷登慫恿代總統李宗仁與 中共以「隔江而治」為條件進行和談 ,企圖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此時,淮海、平津兩大戰役勝利結束,解放大軍進逼長江。而退居溪口的蔣介石 卻繼續在幕後加緊部署長江防務,意欲保住蔣家王朝半壁江山。
面對走向 光明、統一,還是走向黑暗、分裂的 兩種命運決戰的歷史關頭,毛澤東主 席在中央五書記會上庄嚴聲明:「只 要共產黨人死不絕,中華民族就一定 要統一!」
1949年4月1日,國共和談在北平舉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 劃江而治」的和談方案,使談判破裂 。
4月20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 雄師強渡長江,摧毀了國民黨軍隊苦 心經營的長江防線。
國民黨代表團團 長張治中聞訊,即宣布代表團解散。 周恩來懇請代表們留下一起共事,並 使張治中一家人在北平團聚,避免了「第二個張學良」的悲劇
。解放軍過江部隊乘勝前進,勢不可擋,一舉解放南京城,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中國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本片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化裝獎(顏碧君、李遵訓、許建新、 張家懋)、最佳煙火獎(於澤、王全榮、邱必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